logo

深入解放思想 推进创新战略 —— 奋战四季度夺取“双胜利”系列观察(四)

【连网】当前,全球科技革命风起云涌,互联网、移动通信、新材料、能源、机器人、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科技成果迭出,传统生产方式面临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后,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创新对于区域经济的重要性,着力打造独立自主的产业体系。与此同时,随着“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启,连云港面临的矛盾、困难、挑战不少。赛迪智库专家曹方认为,越是在这样的阶段,越要发挥市开发区、高新区等高质量发展载体优势,用新思想、新思维引领发展,更好地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驱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大基础研究布局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胡志坚认为,新技术的扩散依赖于新技术的成长成熟,新技术的成长方式是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今天,信息世界向物理化学世界、生命科学世界等的渗透融合,产生杂交、变异的技术及产业种群,如电商、网联汽车、产业互联网等,带来难以预期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技术创新竞争进入“新水域”或“无人区”。

这样的论断其实说明,当今世界,产业的发展基于技术的创新,而技术的创新可以推动产业的发展。为此,地方在发展创新经济的时候,必须要高度重视理论研究。目前,我国的基础研究主要源自高校和科研院所。随着科技革命快速发展,以华为、阿里为代表的行业领军企业正在成为行业理论研究的新渠道。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政府应该帮助领军企业完成从原始资本积累向原始技术积累转型。特别是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技术竞争加剧,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发重要,强大的基础理论研究体系构建将有助于夯实城市经济创新基础,让区域优势产业始终或者长期处于领先位置。

“经过多年的努力,连云港医药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已经进入全国第一板块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说,在这样的背景下,连云港应该同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同步进入医药创新“发现”时代。因为今天全球医药创新的竞争加剧,我们不能始终跟在别人后面跑,要勇于通过搭建平台、培育人才、构建生态的方式,鼓励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机制探索,让连云港始终保持今天的创新优势,从而成就明天的创新产出。

今年以来,我市在创新体制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但同兄弟城市相比,我们还有些弱项短板。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专家认为,今天,地方支持基础研究的方式要突出产学研融合,探索其新型载体运作机制。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在国家科技和产业创新基地、新型研发机构构建上下功夫,借助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核心载体建设,不断深化区域产学研融合。要围绕科技研发投入、科技管理、绩效评价、科技金融、外资注入以及出入境管理、海外人才落户等方面,先行先试一批创新政策,打造改革先行制度高地。要加强普惠式政策和需求性政策的制定。要通过政府专项资金支持,进一步降低企业研发成本,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扩大创新券使用范围和规模,重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业者购买创新创业服务。

打造坚强产业体系

三年前,我市确定了三大行动计划,培育一批强优企业、科技中小企业和上市企业。截至去年,我市已经形成了8家百亿企业,多家陆续成功上市。企业是连云港打造自主可控产业体系最重要的主体,为此,赛迪智库专家建议,要想打造坚强的区域产业体系,必须要高度关注隐形冠军团队建设。以德国为例,据2019年数据显示,全球隐形冠军企业有2734家,其中德国有1307家。分析德国隐形冠军企业产生的根源,我们发现,德国的隐形冠军并不完全着眼于当下或者当地市场,而是以提升世界份额为目标深耕国际市场,并将全球化作为扩大市场规模的唯一途径。与此同时,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关注企业自身产品和能力的提升,他们通过创造独特的产品,深挖价值链,赢得国际市场认可。

回顾连云港产业发展历史,我们发现,如今港城的很多龙头企业,当初正是行业的隐形冠军。以四大药企为例,恒瑞的抗肿瘤药物,正大天晴的肝病药物,豪森的精神类药物和康缘的妇科、儿科和抗感染药物都是其发家根本。今天,我们实施三大计划,就是希望培育更多的隐形冠军,保障区域竞争力。

赛迪顾问专家建议,我市要出台政策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带动社会资本支持中小企业研发。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违法成本,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要支持企业聚焦主业并长期深耕。毕竟只有专注,才能不断深挖市场价值链,获取市场的绝对领导地位,实现对客户竞争对手和市场趋势的引领。要支持企业全球化发展战略,搭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其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便于其深入了解国际贸易管理知识、制定国际化战略。探索政府采购的奖赛机制,让政府在减少管理成本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动员公众的创新能力来解决战略性、公益性难题,政府只需要为最好的技术方案买单。

释放创新载体聚合效应

今年以来,国家对国家级高新区发展有了一系列新的部署要求,其中明确指出国家级高新区是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要更好地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那么,连云港如何借助这波融合,激活这个城市创新最大的载体呢?赛迪智库专家表示,这就要求各地要超前规划高新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科技赋能,放大国家级高新区等平台载体的乘数效应。

我们提高新区等创新载体的“新基建”,必须要承认资源配置、场景应用、消费升级应该是当之无愧的重点,也是实现高质量增长的依靠。例如合肥高新区依托智能语音、类脑智能、量子智能、大数据等四大优势,构建了“基础应用技术+底层硬件+数据计算+智能终端+行业应用”的产业格局。政府通过发放民生、制造、城市治理等应用场景“需求包”,推动了园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收获了智慧城市、智慧生产、智慧生活的场景,园区形成了“耳聪目明、心灵手巧”的特色人工智能产业。

厦门高新区快速吸引新能源充电桩领军企业落地生根,拥有完整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业链。包括厦门科华恒盛、厦门益垣聪新能源等企业布局电机、芯片、充电模块等产业链上游,而国家电网、中国普天等充电桩运营商为下游市场应用场景提供了产业链保障。为了助力产业发展,厦门高新区在公交、旅游景区、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等领域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扩大新能源汽车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规模,鼓励公共机构和私人消费者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提高了新基建中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厦门高新区的增长需求。

赛迪顾问专家表示,今天,我们提高新区等平台载体的基础设施,要通过政府“发包”的方式,让这些技术在城市中运用。例如连云港高新区内的716研究所是全国智能生产线供应企业之一,我们可以通过企业间的联合,帮助更多的企业借助716研究所的智能机器人实现工业4.0改造。我市医药产业发达,要鼓励更多的医院跻身国家级药物临床实验基地,参与全国知名临床医学专家临床研究,推动产业发展。简单地说,国家级高新区等平台载体要从供给侧改革思考其新基建,要从抢占全球科技创新制高点的高度来推进其创新。(周莹 连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