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蕴含着至深至浅的“中国方法”,从专题一到专题十九,总书记引经据典、金句频出,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新时期治国理政画卷。生逢强国,我们更要细读这些“治国金句”,感悟其中理政的“大智慧”,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以丰硕的成果回答好“中国何以能”的时代之问。
从“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悟“坚定信仰”,以造福人民的坚定立场固强补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100多年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站起来”之后,再经历100多年持续拼搏、开拓进取,在“富起来”的基础上又将“强起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理想信念,苦难中傲然挺立,考验中本色不改。新年伊始,新冠疫情席卷全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建设方舱医院16座,投入抗疫资金1624亿元,调动4万余名医务人员星夜驰援,坚决打赢了疫情阻击战;南方洪水汛情严重,各级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汛为令、闻汛而动,科学高效抢险救援,强化救灾安置和生产生活恢复,防汛救灾取得重大胜利。无论身处何等困境,党和人民始终站在一起。现在,“十四五”时期即将开启,我们更要坚定不移地跟党走,着眼长远、把握大势,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大步前进。
从“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中悟“前进方向”,以旗帜鲜明的坚韧品格奋楫笃行。从2014年农村贫困人口7017万,到2019年末剩余农村贫困人口551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6%。国家从一穷二白,到百废待兴,再到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的变化耀眼夺目、举世震惊。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疫情、抗地震、化危机,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恐怕还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中国的这一前进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制度自信,旗帜鲜明地夯实“本根”不动摇,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书写出更新更美的时代篇章。
从“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中悟“知行合一”,以胸怀全局的战略眼光砥砺前行。距离改革开放已经42年,站在2020年这个重要时间节点上回望过去,从“漏舟之中”的危局中站起来,从“一穷二白”的起点富起来,从“开除球籍”的边缘强起来,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我们摸着石头过河”砥砺前行,从实践中探索规律、获得真知,不断强化完善顶层设计的理论成功,这就是对“知行合一”深刻内涵和辩证关系的生动诠释。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唯有顺应历史潮流,将党和人民在筚路蓝缕的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方能不断开创中国由大向强发展的新境界。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鲜血浇灌出花开的国度”。虽然我们已走过万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我们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各项重大改革。我们既要敢为天下先、敢闯敢试,又要积极稳妥、蹄疾步稳,不断创造中华民族新的历史辉煌。(陈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