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熊孩子”玩游戏一掷千金 监管各方该“补课”

【连网】(侍敏)日前,上海市民张女士8岁的儿子在使用平板上网课的时候,竟用App Store账号下载了名为《奥特曼英雄传奇》的游戏,并连续充值金额多达3万余元。张女士发觉后认为孩子小不懂事,而且又是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充值购买的游戏,希望对方能够退款,可多次协调都未能如愿。后来,在上海市消保委的支持下,终于要回款项。

近年来,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熊孩子”显然已经不满足于实体店的大额消费,“11岁孩子玩手游等花光40万卖房款”、“明上网课暗打游戏,孩子花几万元买装备”……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孩子“一掷千金”玩游戏的新闻。事情闹大之后,又通常会以游戏公司主动退款告终,这也让未成年人大额消费再次引发热议。

有些人认为,“熊孩子”玩游戏乱充值,主要责任在于家长平时管教不严。但笔者不这么认为,“熊孩子”犯错,家长的确要承担一部分责任,但在玩游戏乱充值这件事上,家长绝对不应该是主要责任方。如今,很多家长既要工作又要管孩子,有的孩子甚至是完全不懂网络的爷爷奶奶们在管,而孩子的学习又离不开平板、手机等电子产品;而另一方面,去年开始实施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虽然规定了“网络游戏账号实名注册制度”以及“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并规范了网络游戏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的付费服务,如“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等。然而,未成年人只要冒用父母的身份证就能注册账号,让接下来的一系列规定形同虚设。另外,还有未成年人用父母游戏账号充值打游戏,而网游公司对此却束手无策。

如何才能管住“熊孩子”在网络游戏中一掷千金?笔者认为,一方面家长在平时要教育孩子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并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网络游戏消费观念和行为习惯,妥善管理好移动支付账户和密码。另一方面,网游企业也应该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出发,严格执行国家《通知》中相关规定,特别是实名认证规定。网游企业不妨学习银行、支付宝等企业,启用面部识别系统来进行实名认证,以防止未成年人偷用父母的身份证注册账号;对于未成年人玩家,网游企业还应当启动有效的游戏防沉迷系统、支付限制等保护机制,严格执行《通知》里有关网游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的付费服务规范;在玩家支付过程中,网游企业还可设置采用指纹、面部识别等安全级别相对较高的支付验证方式,防止未成年人登录父母账号充值玩游戏,确保支付的有效性,减少消费纠纷的发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