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网络中国节】互联网+祭祀 让清明更“清明”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清明承载着人们对故人的缅怀追思。《史记·礼书》中说,“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祭祀天地,是报答天地覆载之德,而祭祀祖先,则是在尽孝道,感谢赐予生命之恩。

但是,祭扫作为清明节传统习俗之一,很容易出现“赶”和“挤”的现象,不少人采用烧纸钱、燃香烛等形式,也会诱发较多安全隐患,引发森林火灾。科技发展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是否可以换一种更为安全和便捷的方式进行缅怀追思呢?

“不出户”倡导绿色悼念。“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网络祭祀的悄然而生让很多外地的“游子”不再仰望星空,寄托思念。网络祭祀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搬”到互联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己逝亲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利用互联网进行祭祀,人们可以不用返回故土,不用跋山涉水,不出家门亦能进行祭奠。缓解了交通压力,降低了事故发生,让现代科技与传统祭祀相结合,为人们提供了更为新型便捷的绿色悼念形式。

“无纸化”鼓励低碳祭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从殡、葬、祭等方面对推动殡葬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无纸化”祭祀不仅是创新,更是一个文明低碳的导向。减少冥币印制、保护生态资源;减少纸钱焚烧,预防森林火灾。“无纸化”不是不尊敬先祖,只是换一种更为环保、安全的方式去诉说去追忆去悼念。祭奠先祖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真诚缅怀的内心。我们可以选择一个祭祀网站,配上抒发内心情感的背景音乐,放上精心挑选的鲜花图片,诉说哀思,悼念亲人。

“祭忠烈”激发爱国之情。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篇篇悲壮激越的历史篇章。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无数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可以怀着感恩之心在网上“烈士纪念馆”为烈士放“一束花”,向先烈致敬。在网上为革命英烈点烛、上香、献一束花、发表一篇感想,以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崇敬之意。(刘紫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