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连网】□ 庄婷婷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目标,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如果发展不能回应人民的期待,这样的发展就会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这就要求我们把民生作为做好经济工作的“指南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到各方面全过程,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着力解决好教育、医疗、就业、社保、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以发展为基础。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经济发展是民生改善的“保障阀”,离开了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际上,抓民生也是抓发展。通过持续不断改善民生,有效解决群众后顾之忧,还能增进社会消费预期、扩大内需,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内生动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正确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民生是人民群众最现实最要紧的切身问题,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一方面,着眼当前,以攻坚决战的精神狠抓当前民生重点难点问题,特别要针对脱贫攻坚、环境治理、社会保障等群众当前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集中财力、物力、精力实施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民生工程。另一方面,放眼长远,对改革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与特点进行认真研究,对未来民生工作的重点与难点进行预判,着力构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制度体系,推动民生改善从量变到质变,为民生事业发展提供更加公平可持续的保障。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关键就是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细、从小、从实、从惠入手,让百姓获得更多“幸福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