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让“国殇记忆”更加成为世界记忆

国家公祭,祀我国殇。2018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1周年,也是第5个国家公祭日。考察可以发现,这场“国殇记忆”正越来越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记忆。强化“国殇记忆”的世界性,不仅是为保持历史警醒,避免悲剧重演,更是为了守护真理正义、汇聚和平力量,维护人类尊严、开创光明未来。

从国家公祭活动看,这场“国殇记忆”已超越一城一地一国,影响日益拓展,越来越具有世界性。2017年国家公祭期间,不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等全国20多家抗战类纪念馆与南京同步举行公祭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更有全球有40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华人华侨社团,开展公祭活动。国家公祭网在线公祭平台自2014年推出以来,来自全国各地以及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的网友们纷纷留言,祭奠遇难同胞、祈愿世界和平。截至2018年11月底,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逾1912万网友通过国家公祭网在线公祭平台,寄托哀思,祈福和平。

早在1997年,《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在美国甫一出版,就引发西方国家震惊。此后,“国殇记忆”日益丰富充实,世界性逐步增强。以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为标志,这段历史成为世界记忆的一部分。此后,南京大屠杀的世界记忆不断被加强。2017年“国际和平城市协会”认定南京成为第169个国际和平城市,说明南京大屠杀已不是一个国家的历史记忆,而是整个世界和平发展的共同警示。同年,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通过了把每年12月13日设为“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此举在西方国家尚属首次。如今,全球30多个国家选用包含南京大屠杀内容的历史选修课教材。让“国殇记忆”更加成为世界记忆,开展国家公祭,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必要形式。

在让“国殇记忆”更加成为世界记忆上,相关史实传播和史学研究越来越跨国界和跨学科。这方面实例有很多,如2017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设立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迄今已吸引14批次、30多个国家的400多名外国学生参加研修。再如,2018年,《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史实展》赴白俄罗斯、捷克等国展出。又如,近日在南京举行的多元视域下的日本侵华与南京大屠杀研究学术研讨会上,来自日本、丹麦与我国台湾等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位专家提交了一批最新研究成果,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跨学科、跨国界已成为关键词。这些,都进一步丰厚了“国殇记忆”的历史基础,加强了“国殇记忆”的世界性。

特别是,连续开展的年度国家公祭,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人民铭记历史、捍卫和平、矢志复兴的决心和信心。任何妄图否定和抹杀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行径都是无耻和徒劳的,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经历苦难、走向复兴的当代中国,从‘一带一路’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付诸实践,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必将同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一道,携手共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茅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