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港城如何破局企业人才需求之困?

【连网】(周莹 连科)近日,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科技厅联合发布《关于确定2018年江苏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入选对象的通知》,我市40多名科技副总入选该名单。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科技副总已经成为我市柔性引才的重要方式,这些科技副总到来不仅给企业带去了项目,还给企业带去了人才。

随着供给侧改革深入,创新正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城市发展需要创新,企业发展更加需要创新。而一切的创新都必须依赖于人才团队。作为科教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连云港面临企业转型和规模扩大的双重压力,为此更加需要通过引进人才来实现“高质发展、后发先至”。

企业发展遭遇“人才虹吸效应”

对相对落后地区来说,发达地区在产业、人才等方面具有“虹吸效应”。过去人们说的更多是产业的虹吸效应。其实当下,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的“虹吸效应”更加值得关注。

“人才已经成为困扰企业发展重要因素。”港城某医药企业相关负责人坦言,虽然每天都天南地北的去招人才,但是因为区域因素,留下来的人才并不多。

我们的区域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业内人士分析,首先连云港位于苏北地区,地区基本工资要低于苏南、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很多年轻人在连云港企业积累一些经验后,往往会“跳槽”到一二线城市,寻求经济收入跃升。其次因为城市公共配套能力比较弱,年轻人的生活成本比较高,工资和生活费用难以平衡,也导致了一些年轻人外流。再次,连云港整体工业水平程度不高,信息交流不畅,人情办事的思维依旧存在,也影响了年轻人对城市的归属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市也在积极作为。创业者仲文玉对此感受颇深。她告诉笔者,这几年,连云港行政审批效能在不断改善,城市形象也在不断刷新,大家生活也更加方便了,创业的氛围也越来越好。

专家表示,当前,我市要建立人才需求预警机制,及时根据企业需求发布城市人才需求榜,为企业招揽人才。其次要建立标准、法治化行政标准,即破除人情办事,让规范办事成为城市的主流。再次,我市要加快人才贴补政策制定,构建人才洼地。

基础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企业发展就是由高级管理人才、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基础产业人才组成的。其中高级管理人才和高层次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地区。企业一般通过柔性引才的方式招揽这批人才。而基础产业人才则需要地方发力。  

根据产业发展制定人才政策。目前我市确立了区域发展的主要产业方向为新医药、新材料和临港产业三个重要的产业门类。分析这三个产业,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三个产业需要的技术人才并不是简单的操作工,而是同国际标准接轨,可以熟练掌握信息化、智能化的高级蓝领工业。一位企业负责人感叹地说,虽然连云港也有职业教育,但是水平都不高。这就造成了连云港现有的职业教育同企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我们希望连云港本土的高等教育能补齐这个方面的短板。即在淮海工学院的学科设计中,加入城市主导产业急需人才专业。例如检验检测人才、工业设计人才、环境工程人才等。

要加快研究生院引进步伐,重点园区要联合行业资深高校建立产业研究生院。目前我市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开发区、徐圩新区和高新区以及各县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内。长期以来,我市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这些工业阵地的科技能力。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市大多数园区都有产学研的平台。这些产学研平台在集聚创新力量,推进创新项目上也起到一系列作用,但是因为缺乏人才,一些项目也存在“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为此,我市应该在这些园区建立产业继续的研究生院。现在虽然不太提倡外地大规模办学,但是我市可以通过建立研究生院的模式,破解产学研合作人才尴尬。此外我市还可以联合行业组织、学会在连云港建立相关的培训机构,为企业提供人才。

留才关键要“暖才”

在苏南采访时,笔者听到最多的就是最好的引才就是“留才”。例如在苏南很多城市都有专门的人才表,这些人才表通常是由教育、科技、人社等相关部门数据汇总而编写。其中详细记录了考入外地重点院校的本土大学生的名单和家庭住址、所学专业等信息。每年这些部门都会定期上门慰问这些在外的学子家庭,联系感情,增加他们对家乡的归属感。而在苏北一些城市,则会对考入重点大学的学生给予一次性的奖学金。

业内人士表示,留才就像招商引资一样,只有留住本土培养起来的企业,才能更好招引外地企业。而留才最重要的就是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即“暖才”工作做好,做扎实就是最好的留才。

当然,留住人才不仅需要留住本地人才,还要切实给人才解决事业平台和生活供给服务。首先我市要加快产业发展,为人才向我市聚集打造事业平台。其次要拿出社会最重要的资源供给人才。例如我们可以拿出连云港最好的地块,高标准建设人才房。加快高端涉外医院、学校和幼儿园配备,让高层次人才可以在连云港享受不亚于大城市的社会供给。此外,我市要建立人才培训的体系并经常承接产业高端论坛,确保人才可以在连云港得到学习交流的机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