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观点评论

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如何走得更远

【连网】  (□ 袁春梅 王雅萱)天气渐渐暖和了,家住海州区新海街道河西社区的赵小兰,晚上有空就会到家附近的幸福路小学健身。近水楼台先得月,对于河西社区的居民来说,幸福路小学就像是家门口的一个体育馆。这里有塑胶跑道、有球场,无论是走路散步还是玩各种球类,都有很好的条件。

幸福路小学是去年海州区第一批向公众免费开放的试点学校之一,此后陆续开放了第二批,后期逐步扩大到所有具备开放条件的城区小学。但是,这样的惠民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却面临着诸多的尴尬,目前多数学校“闭门谢客”,并不再对市民免费开放。要让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路走得更远,还需在设施维修管理及公众责任险投保等方面建立补偿机制。

政策虽好,想去学校健身并不容易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要求,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资源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积极作用,去年4月初,海州区出台了《海州区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实施意见》,对社区居民开放学校体育设施。

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时间为早上6:00—7:00,晚上6:30—8:30,学校的室外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田径场等室外体育锻炼设施均免费开放。第一批开放解放路小学、幸福路小学所属的室外体育设施,第二批开放连云港实验学校、建宁小学、海州实验小学、大庆路小学所属的室外体育设施,后期逐步扩大到所有具备开放条件的城区小学。

政策落地的这一年,确实有部分市民享受到了这一实惠。河西社区居民赵小兰没有固定工作,家庭经济很一般,没钱去健身房的她,一直有跑步的习惯,以前都是沿着家门口的马路跑,人多车多,很不方便,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后,赵小兰成了第一批受益者,现在她和几个邻居都办了幸福路小学的“健身卡”,每周固定四次时间,去操场长跑。

在新海街道河西社区,社区主任孙秀敏告诉笔者,在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后,前后陆续有100多人来社区申请,目前,因为学校承载能力有限,已经开始把控申请,仅限本辖区居民才可办理。在学校,笔者也了解到,即便你就住在这附近,如果不是河西社区居民,那就不能来此锻炼。

家住新南街道海宁社区的张女士,就没这么幸运了。“去过社区很多趟,也去学校问过,但是他们一直没有对该辖区开放。”张女士说,去年很早就知道了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政策,心想学校就在家门口,这以后能去锻炼了真是件好事,但是她去社区申请时却被告知,学校并没有对其开放。

“建设场所本来就很稀缺,学校有这样的资源,如果能真正对外开放,我们都特别欢迎,但是这样的政策在现实中却很难落实。”张女士对此很遗憾。

安全责任未明确,成为对外开放“拦路虎”

开放试点以来,吸引了很多居民前来锻炼,给热爱运动的市民提供了便利。但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一颇受欢迎的政策却未能延续。除了部分学校依然坚持,其他多数学校基本处于“闭门谢客”状态。

采访中不少学校都表示,开放学校体育场地并不是简单地把门打开,还需要考虑到很多方面的问题,比如安全问题、设施维护问题、管理问题等。“一些市民进学校健身时,不文明、不愿服从学校管理,汽车乱停乱放,瓜皮果屑乱丢。另外,最令我们担忧的是,万一有人在学校健身时出了事故,那该怎么办?”一所学校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以后,对于进入学校的社会人员来说,学校缺乏约束力,容易导致很多不良现象的发生。

海州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向社会开放学校体育场馆,为群众提供体育锻炼和健身的场地、设施,是加快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但破坏校园卫生、损害体育设施、到了时间不离开等不文明现象,的确给学校造成很大压力。

“学校体育设施开放是个‘老大难’问题,不只在我市,在全国各地希望学校对社区居民开放体育场地的呼声一直没有停过。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和许多学校都做了尝试,成功的例子却不多见。”该负责人表示,一年运行下来,有的学校还在接纳市民锻炼,更多的学校出于安全等考虑不再开放。

建立补偿机制,让学校吃下“定心丸”

如何才能让学校打消顾虑,真正把开放落到实处?

小学教师武老师表示,学校体育设施向公众免费开放后,政府应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给予必要的经费补助,将财政性资金投入与提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有机结合,为免费开放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在维修、管理及公众责任险投保等方面建立补偿机制。

“在外地一些城市,他们会对相关学校补助管理经费,每年每校数万元,由市财政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同时,为学校购买风险保障‘公众责任险’,一旦市民在学校运动时发生意外,就能由保险公司进行理赔。”海州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只有这些配套政策的落实,才能让学校吃下“定心丸”,让学校的大门真正向广大市民敞开怀抱。

为了有效利用学校的体育设施,提高这些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同时把学校从这项工作中解脱出来,政府可尝试成立专门的体育健身机构,把学校的这些体育设施统一管起来,也是个不错的办法。同时为了保证这些机构的持续运转,建议把各学校的室内场馆也交给该机构管理,这些室内场馆开放时要收费,收取的费用除了维护该机构的正常运转,还可以给学校一定的补偿。业内人士表示,要想让学校体育设施真正能做到惠民,这不单单是哪一个学校的事,需要政府部门协同发力。

“正是因为多方面的担忧,才降低了学校对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热情。如果政府部门解决了学校的后顾之忧,对于老百姓来健身,增强人民群众的体质,学校怎么会不支持。”武老师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