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港城红色印记92 | “四好农村路”铺出乡村振兴美好前景

铺下的是路,竖起的是桥,连接的是心,通达的是富。港城大地上,公路成为各个村镇的生命线。

2002年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始终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并将其作为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而随着各县区农村公路事业不断发展,广大农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已成为历史,“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公交”变为现实。

截至2020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形成了密度合适、行政和技术等级结构合理、覆盖较为完善的农村公路网络布局。全市通行政村双车道四级路覆盖率达100%,为我市乡村振兴及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公路通,百业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我市农村公路在“十四五”时期建设重点转向提档升级,一大批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四好农村路”将让农村更强、农民更富、乡村更美。

织密农村公路交通网

从无路可走,到泥巴路、砂石路、水泥路,再到一条条宽阔的柏油路,东海县农民丁训速就是农村公路发展的受益者。

丁训速种植草莓已经20多年了,但真正把规模做大,也就在近六七年。“原来一直在碱场村种大棚,以前村路难走,车子很难开进来。再说,草莓又不像粮食,娇贵得厉害,送不出去就不新鲜,也卖不出价了。”她说,“后来看中了刘湾村的地理位置,紧靠两条大路,出来进去都方便。”

改变从修路开始。随着县乡道路的建成和升级改造,温泉镇的农路越来越好走,在路边种大棚草莓、搞采摘游的农户也越来越多。丁训速和家人商量,在464省道和236省道交会处流转了100多亩地,成立了东海县银贵果蔬种植合作社。

“农路通畅了,物流快递就能直接到基地。这不仅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同时减少了颠簸,提高了草莓的质量。”丁训速坦言,看到致富有门,这两年回乡创业的“新农民”也多了起来。升级后的农路不仅把草莓更好地送了出去,让农民富了起来,还把那些有想法的年轻人吸引了回来,整个村子越来越有活力了。

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加快城乡交通一体化进程势在必行。把公路修到农民家门口、把车站设到农民家门口、把公交车开到农民家门口,成为我市建设农村公路的目标。

“2002年省政府出台加快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的决定,2003年省交通厅印发《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各地对农村公路建设开始重视起来。”市公路事业管理中心农村公路管理科科长顾守江回忆道。2003年我市成立了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同年成立了市农村公路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了农村公路建设行业管理划归市交通运输局。

2006年,市交通运输局将农村公路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职能划归市公路管理处,成立农村公路管理科。由该科室起草的《连云港市农村公路管理办法》,几经修改完善,于2007年印发。从此,我市农村公路建设有了纲领性的文件,要求各县区在抓好主体工程的同时,做好农村公路配套工程,坚持做到“四个同步”,即农村公路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验收,抓好路肩培土、边坡整治、安全标志牌设置等配套工程建设。

有了政策支持,从2007年开始,我市农村公路建设进入大干时期。2008年至2016年,农村公路建设向居民集中居住点和经济节点延伸,锦新线、猴花线、纵三路等一大批“卡脖子”农村公路建成通车,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遍布农村、连接城乡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

“土货”出城 “网货”下乡

曾经“泥泞土路”时代,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如今随着道路畅通,各种港城特色农产品运输至全国各地。

“我种了一辈子的地,没想到老了,也时髦地种起花来。”小屋里的老农李桂安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跟笔者说。只见他熟练地分拣菊花,将七八枝花拢在一起,把枯叶摘去,最后再用较长的根茎把它们捆成一束,放在脚边。在这间小屋的后头,是一片种花的大棚,花田里黄的、白的菊花竞相开放,好不热闹。

李桂安说,2018年,在东海县双店镇三铺村支部书记郝大宝的带领下,村里逐步开始种花。但那个时候,谁都不知道这个花能不能卖出去,很多人都在观望。“以前村路难走,车子都开不进来,只能停在村口。”近年来,随着县乡道路双林路、羽青路的建成和升级改造,三铺村的农路越来越好走,主动向郝大宝询问种花事宜的农民也越来越多。目前,村里年轻花农占比已经超过4成。

实际上,“花路”畅通也要归功于不断升级的农村物流。依托农村公路,电商在广袤农村也遍地开花,不仅实现了“土货”进城,还让“网货”下乡。以东海县为例,该县交通、邮管部门在2019年8月共同签署《加快构建农村物流网络体系框架协议》。目前已在全县建成平明客运站、温泉客运站、桃林客运站3个乡镇服务站,正在建设房山、黄川、李埝、安峰客运服务站,将覆盖145个行政村,提供停车、仓储、配送、小件快运、票务等服务。

“现在村里代收点通过物流货车、农村客运班车将城里的商品送至村民手中,还可以免费帮村民售卖土特产,实现‘网货’和‘土货’购销的双向流通,通畅的农村公路可以说推动了农产品运输、物流发展等,进而盘活了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了乡村振兴。”市公路事业管理中心农村公路管理科副科长夏雪说,2017年至2020年,我市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和“交通强国”战略,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全市通行政村双车道四级路覆盖率达100%,镇村公交行政村覆盖率100%,为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牢了交通基础。

探索“交通+”新模式

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十三五”期间,我市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在县区打造“四好农村路”优质品牌。东海县、赣榆区获评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灌云县、灌南县获评省“四好农村路”达标县。以全国“美丽乡村路”“最具人气路”大桅尖路为代表,我市探索出一批彰显连云港特色、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生态融合的“四好农村路”品牌。

不仅如此,以农村公路为依托,各地还结合自身优势特点,建产业基地、旅游景区、农产品加工区、工业园区道路,实施“交通+扶贫”“交通+旅游”“交通+产业”“交通+园区”等项目,探索一系列“交通+”发展模式。

位于海州区新坝镇普安村公路旁的康珲家庭农场,这里的大棚安装着自动喷灌系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自动喷水浇花。十几种月季花竞相开放,此外还种植了菊花、观赏莲花以及一些经济作物,长势喜人。

“新坝水网密布,土壤PH值8.0左右,适合栽种瓜果、花卉,但过去路面条件差,一定程度制约着农民创业致富。”海州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几年,海州区对新坝中路提档升级,使原本破损不堪的道路铺上沥青,改变了附近村民前往市区绕路的局面,同时也促进沿线村庄的经济发展。

“我们在探索‘农村公路+’模式,现已挖掘出‘+产业’‘+旅游’,以后还要‘+行政村’‘+公交’‘+物流’。”海州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说。全区以新204国道为都市农业发展轴,浦南、新坝锦屏、宁海板浦三大组团为农业发展格局,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开展专业养殖项目、特色农业小镇等,目前已形成乡镇公路联网成片、村与村全面循环的农村公路网。

路修到哪里,致富产业就建在哪里。十里长圩路是灌南县新集镇境内贯穿东西的一条主要干道,全长10公里,东至一帆河,与涟新路、新张路交叉,惠及新集镇菊花、果林、徐老庄、大元、唐庄、塘河6个村约2400余户群众的出行。

以十里长圩路为主轴布局的美丽乡村路,途经徐老庄村党群服务中心、塘河村党群服务中心。沿路的党建文化展台、全民健身广场,处处洋溢着群众幸福的笑容。道路以党建文化为引领,打造了集生态、红色、人文为一体的美丽风景廊道。以路引景,以景串线,这条农村公路由“生产运输线”向“观光风景线”转变。

除了新集镇,李集镇的新民村、新安镇的吴圩村,去年也都新铺设了光洁平滑的农村公路。

“一年没来,没想到新民村的变化这么大,真的是太美了!”趁着周末,住在灌南县城的孙先生带着家人一起到新民村转了一圈,巨大的变化让孙先生感慨万千,“以前来的时候道路很窄的,现在不仅环境美,道路居然也这么美,真的是世外桃源啊!”

如今,当地百姓凭借着优美的乡村环境,还开辟了新民村一日游专线,成片的稻渔果综合混养基地,碧波荡漾的垂钓中心,舒适温馨的民宿,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度假。越来越多的村民在用辛勤的汗水扮靓自己家乡的同时,也通过劳动鼓起了自己的钱袋子。

农村公路“美颜”如火如荼

在东海县青湖镇农村公路东青线上,跨越石安河的青湖桥已改造完工。原有桥梁年代久,加上原设计标准偏低、桥面又窄,随着社会发展步伐加快,车流和人流的不断增加,已不能满足正常通行需求,虽经多次修缮,但终因桥面窄,承载受限,被列入全市农村公路危桥改造项目库。此次改建施工拆除原有桥梁,重建一座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桥面总宽达9米,承载能力也大幅提升。

青湖桥的改建只是我市农村公路危桥改造的一个缩影。农村公路不仅要修好,还要更安全、行车更舒适。从今年起,各地对农村公路进行“旧貌换新颜”提档升级。进入“十四五”,我市依据交通强国、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部署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要求,将推进农村公路三类及以上桥梁比例达到97%,农村公路安防工程隐患治理率达到100%,镇村公交行政村覆盖率保持100%,具备条件的地区通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实现黑色化,农村地区地图导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

“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取得很大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短板,比如管护保养仍需改进,资金配套还需加大扶持力度等等。”顾守江说。2021至2025年,我市将重点实施县道达标工程项目、苏北地区改善农民住房条件配套道路、规划发展村庄通达等级公路项目,以及重要产业、旅游、物流节点通达等级公路项目等共计2368公里,计划完成四五类危桥改造143座,至2025年实现全市重要产业、旅游、物流等节点等级公路通达率达到100%。

同时,还要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服务效能,围绕“农村公路+产业”“+生态”“+文化”,打造12条“美丽乡村路”和“平安放心路”样板路,重点突出连云港农路品牌提升亮点,持续深入推进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及“路长制”管理体系建设,打造农村公路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平台,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科学养护管理能力,推动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王文 崔于婷 刘旭 史贽仁

本篇图片由市公路中心提供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张艺雯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