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港城红色印记91 | 银行机构为港城发展添动能

 1984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正式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当年,我市有中国人民银行连云港分行和工、农、中、建4个专业银行机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市的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如雨后春笋,至2005年,我市银行业经营性金融机构已发展成为由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汇分局等机构组成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体系。近年来,由于港城经济发展活力不断迸发,越来越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选择在我市落地,在实现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据统计,目前我市已有银行业金融机构35家,银行贷款规模(含异地贷款)近6000亿元。

看中发展前景

    众多银行机构抢滩港城

 过去,港城市民最熟悉的可能就是工、农、中、建、交等国有银行了,但是最近几年,一些银行中的“生面孔”逐渐在我市“冒”了出来。2011年,作为首家进驻港城的股份制银行,浦发银行正式成立。此后至今的10年间,招商银行连云港分行、南京银行连云港分行、恒丰银行连云港分行成立、华夏银行连云港分行、苏州银行连云港分行、兴业银行连云港分行、光大银行连云港分行、民生银行连云港分行、中信银行连云港分行、浙商银行连云港分行相继成立,连云港迎来“银行扎堆落地”的丰收期。如今,在港城市区的地图上,几乎形成了这样一种格局:每有黄金十字路口,必有银行机构“把守”。

​一个城市银行的多少,跟地方经济活跃度直接挂钩。“近年来,不少实力雄厚、业绩优良的银行机构选择落户连云港,充分反映出我市金融服务业飞速发展的态势,也印证了我市金融市场蕴藏着巨大潜力。”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以创新为引领的现代产业正成为连云港的靓丽名片,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快速崛起,总面积30平方公里的“中华药港”建设加速推进,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这些都为连云港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连云港地处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合作走廊上的重要节点,拥有江苏沿海开发、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一带一路’政策等多重叠加机遇,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重要的战略位置。我们高度重视连云港当前的发展机遇,希望双方在更多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恒丰银行连云港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越来越多的银行机构入驻连云港,从表面上看,会造成连云港金融行业的内部竞争更加激烈。但是实际上,随着外来银行的不断入驻,港城银行机构之间更多的还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关系。因为各家银行定位不同,每家银行都会根据自身特点,从不同侧重点出发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为实体经济以及市民提供差异化服务,这样每家入驻银行都能分食到港城金融市场这块大蛋糕。

    聚焦重点领域  精准发力赋能实体经济

​ 当今社会,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从推动港城经济社会发展角的度看,扎根港城的各家银行机构纷纷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本源,聚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建设,通过加大信贷支持与投放,推动地方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为国有大行,近年来,工行连云港分行围绕港口、铁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等诸多领域积极营销,提供资金支持,大力推进金融创新,为全市重大项目提供支持。同时,密切关注先进制造业、传统制造业升级两大重点领域,用足用好总行制造业贷款优惠政策,加大对“江苏自贸试验区”“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石化产业基地”等重点平台、重要客户、重大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重点项目落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该行制造业全口径融资32.62亿元,较年初净增10.13亿元。

工行连云港分行坚守服务实体初心、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信贷支持只是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精准发力赋能实体经济的一个侧影。近年来,我市金融机构紧紧围绕全市产业投资重点和金融服务薄弱环节,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为我市实体经济发展更快回升和持续向好“输血供氧”。今年年初,市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及时向金融机构发布全市2021年456个重点投资项目清单,组织金融机构进行对接,5月又举办“凝心聚力谋发展、奋力开创新局面”重点项目专题政银企融资对接会,有力推动更多金融资源精准流向实体经济。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也在不断加快自贸区资源集聚速度。全力提升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金融监管审批效率,丰富金融业态,推动金融资源向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集聚,引导金融从业机构在自贸区内设立银行分支机构4家,地方金融从业机构2家。推出“跨境电商贷”“中银自贸物流贷”等25个服务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内企业的金融产品,各项贷款余额达41.97亿元,为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交流合作平台目标贡献坚强金融力量。

    服务民营小微  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民营、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创业富民的重要渠道,在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现实发展进程中,小微企业经常遇到的问题便是融资难、融资贵,这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进程。随着港城银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小微企业也迎来发展的春天。

“近两年受大环境影响,五金机电行业的小微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等困难。建行连云港分行了解情况后,积极运用数字营销新方法,借助‘惠懂你’平台为行业内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解了企业发展的燃眉之急。”市五金机电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感慨地说。得益于落地连云港的银行机构越来越多,小微企业融资有了更多选择,融资的便利度和可得性也持续提升。

“为推动更多金融资源流向民营、小微企业,我们充分发挥银行业机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考评‘指挥棒’作用,将金融支持民营、小微经济发展作为重要考评指标,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6月末,全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突破600亿元,达到606.03亿元,比年初增加148.82亿元,比年初增长32.55%;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66.45亿元,比年初增加135.66亿元,比年初增长13.16%。

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我市还大力支持民营企业上市挂牌,不断强化政策引导,优化服务环境,培育市场主体。同时,加快推进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持续优化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度和金融服务效率,积极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目前,平台上线企业已达到4.6万家,企业累计在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发布融资需求1.2万项、总金额218.3亿元;平台内金融机构累计成功对接融资需求近1万项、授信总金额187.5亿元;融资需求满足率超85%。其中,通过平台获得首次贷款的企业达到1264家。

为延伸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触角,我市还充分发挥地方金融有益补充作用,指导从业机构通过简化续贷流程、降低利率水平、做好贷款展期和延期付息等方式为受困民营、小微企业及“三农”客户解忧纾困,民营、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发展普惠金融

    全力践行金融为民理念

乡村振兴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重点方面。近年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人行、银保监等部门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相关工作部署,多措并举推动金融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持续缓解“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农”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前段时间,由于我们的大樱桃种植规模扩大,公司资金压力骤增,但因缺乏标准抵押物,无法从银行获得大额资金。真没想到,邮储银行能主动上门帮助我们,在了解我们的实际情况后,为我们制定了合理化的授信方案,选择以‘富农贷’产品上报,不到3天就给我们放款200万元,建樱桃大棚和买樱桃苗的钱终于有着落了!”我市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先生高兴地说。

​“‘三农’金融需求存在多样化特点,为了有效满足‘三农’主体的个性化金融需求,我们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认真研究农村信贷市场,有针对性、有重点地推进信贷产品创新。在前期已经推出的‘亲情贷’‘农机贷’‘丰收贷’‘渔船贷’‘电商贷’等100多个符合农村产业特色的金融产品基础上,今年相关金融机构又针对农民住房改善、农民工讨薪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等新问题、新情况,创新推出了‘富民安居贷’‘民工惠’‘新农贷’‘脱贫致富贷’‘防贫保’等多项个性化产品。”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完善支农惠农政策体系,我市相继出台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为“三农”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政策环境,引导和推动更多信贷资源投向“三农”。6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1573.77亿元,比年初增加164.64亿元,占全部贷款新增总量的24.16%。

    在提供“三农”特色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活力的同时,银行机构的不断增加也倒逼银行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为普通市民的金融生活带来了更多便利。“就理财产品而言,可供选择的种类明显增多了。因为不同银行有不同的主推产品,其收益和期限也不尽相同,在购买时,我们可以‘货比三家’,选择最合适自己的一款。”市民于女士说。另外,银行机构的增加也使得居民个人消费贷款渠道更加畅通了,目前,大部分银行都采用了全线上、无须纸质材料、实时审批放款的业务模式,大大提高了居民办理金融业务的便利性。

    下一步,我市将紧扣“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金融产业自身发展”两条主线,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健全融资增信分险机制、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归集使用机制、优化金融司法环境等重点举措,努力破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遇到的难点痛点问题,引导和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我市重点产业项目和小微、“三农”等普惠领域信贷支持力度,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金融动力。(王怀诗 刘银成 史贽仁)

总值班: 陈刚 曹银生     编辑: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