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怀揣“富民梦想” 筑就“幸福之城”

中国这么大,生活在哪里最幸福?日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成都举行“中国美好生活城市(2020-2021)”发布盛典。本届调查结果显示,连云港上榜“中国美好生活城市十大心仪之城”榜单。实际上,早在2015年,《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4-2015》“十大幸福城市”名单对外发布,全国104个城市中,共有5个省会城市和5个地级城市入选。连云港成为江苏省唯一入选全国幸福感“十强”的城市,在全国地级市排名第三。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是人的聚合,“心仪之城”的含金量,最终要以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来衡量———为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确定发放春季学期学生资助补助经费4814万元;实现与京津冀、长三角、西南五省、山西、内蒙古、辽宁等27个省级试点地区跨省门诊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开展招聘会共326场次,提供13120个岗位……这一项项民生新政温暖百姓,一幕幕服务群众的场景处处涌现,一个个渐行渐近的富民梦想投射在港城大地上,使得连云港成为百姓心目中的“幸福之城”。

用心打造“创富之城”

走进赣榆区西棘荡村,道路整洁,绿树环抱,一排排小楼整齐成行。很难想象,20年前,这里荆棘丛生,是当地出了名的穷村。在村致富带头人钟佰均的带领下,西棘荡村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如今村集体收入过1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5万元。

在港城,像西棘荡村一样走上小康路的村子还有很多。从贫困村到先进村,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建引领。选树“十大红旗村社”,出台《富民兴村九条》,深化“百企联百村”项目结对发展,拓展“四清”专项行动成果……我市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富民兴村的新路子。

党建成为富民兴村的红色引擎,而就业创业则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既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又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今年以来,我市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把稳就业、促创业放在工作首位,从政策扶持到资金补贴,从平台搭建到技能培训,打出了系列“组合拳”,不仅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也让更多人拥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今年38岁的东海人傅长征是受益者之一。本是一名泥瓦工的他通过人社部门的汽修订单式培训,成长为舞扳弄钳的高级工,又从打工仔变身为拥有面积200平方米、10多名员工的汽修店老板。“感谢农民工技能培训政策,让我学到一技之长,从农村的黑土地里走出来,成为一名小老板。”正在进行汽车电路检测的傅长征感慨。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随着稳就业措施落地,新岗位、新业态进一步壮大,港城就业潜力持续释放。今年以来,我市开展招聘会共326场次,提供13120个岗位,开发1037个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征集发布青年就业见习岗位8000多个,开展专场招聘活动;完成线上“空中招聘”2次、残疾人就业政策解读1次,举办“春风行动、稳岗留工”流动招聘进乡镇暨“送岗上门”残疾人春季招聘会3次……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市上下大力开展“就业为民办实事”活动。始终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就是实事之一,我市统筹谋划、精准发力,让高校毕业生就业舒心、创业安心。李舒是加拿大布鲁克大学的毕业生,2018年11月回到连云港创业。“公司经营不到一年,就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连云区人社部门为我们发放了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并提供了创业场地扶持,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李舒说。

用力打造“保障之城”

“家门口的南湖中学终于开工了。”家住海州区苍梧六期的吴先生感慨,家里孩子马上就要上中学了,随着新的中学开工建设,孩子可以在家门口上学了。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的25所中小学校中,有10所学校完成立项;3所学校完成招标;3所学校已开展基础施工;7所学校正在进行主体施工;2所学校已经完成主体建设工作等,教育资源配置情况日益向好。与此同时,我市还启动了家校联动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遴选近视防控专家组建学生近视宣讲专家团队,开展近视防控公益动画短片宣传,开展全市中小学生视力筛查工作。

今年以来,我市民生改革扎实推进,聚焦医疗改革、“放管服”改革、教育改革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瞄准难点、堵点、热点,改出了群众真切的幸福感。同时,我市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生态环境”等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港城50件民生实事为抓手,一件接着一件抓,用一系列鲜活指标贯彻市委市政府民生至上、崇尚实干的执政理念,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

“国以民为上,民以生为先,当前,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市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我市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各类减税降费政策,成效明显,尤其是民生支出同比有所增长。一季度,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9.5亿元,同比增长17.5%。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支出103.9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0.2%,同比增长16.9%。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夯实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让港城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越来越大。

“家庭医生真是好啊,我们有什么不舒服都会第一时间咨询他们,还上门送药、电话随访,真是太贴心了!”家住海州区茗馨花园小区的傅阿姨送走上门为她测量血压的家庭医生后,赞不绝口。近年来,我市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为重点,积极推进城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至2020年6月底签约服务已覆盖所有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市签约服务覆盖率近30%,其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签约服务覆盖率超过50%,逐步形成契约式慢性病防控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医改是我国社会领域的重大改革,既涉及民生又事关发展。今年以来,我市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和各类各级医疗机构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批互联网医院加快建设,港城人看病路不再遥远。实际上,2018年,我市首家互联网医院启动运营开启智慧医疗新时代。据悉,连云港互联网医院,是江苏首个依托三级甲等综合实体医院建设的智慧型网络医院。平台依托三甲综合医院的雄厚资源,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药品配送网点提供安全适宜的医疗服务,开启了本市及周边地区智能诊疗先河,打造“医生无边界、患者无疆域”的“医院+互联网”的创新医疗模式,更坚实地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健康防线。

用情打造“人文之城”

对港城来说,2020年最振奋人心的事,当属获评“全国文明城市”。不仅仅因为这是国字号“大奖”,更重要的是每个置身其中的港城人都感同身受。与此同时,“崇德向善坚韧奋斗务实创新勇立潮头”的新时代“连云港精神”也正式被提炼出来,反映着这座城市的人文底蕴,滋养着港城儿女的纯真心境,更是成为这座城市发展的“源动力”。

“以前这里是一处杂草地,难看得很,现在修成小游园,不仅漂亮了,还成了休闲娱乐场所。”家住海州区新海街道南苑新村的万大爷说。在我市,不少老旧小区都有尚未纳入统一规划的空地,大多数沦为垃圾堆积处。为提升群众的居住品质,我市新建多个游园,让绿意盎然的美景取代杂乱的废弃空地。与此同时,触摸式红绿灯、城市书房、垃圾分类站、文明公厕……这些“硬件”让城市功能更完善,市民生活更便利。而宽敞清洁的道路、整齐规范的沿街门店、随处可见的绿意……这些“软件”让“城市颜值”更高,人文气息更浓重,美誉度更响。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史爱党、学史爱国,6月27日起,市图书馆开展了为期8天的“品书阅读知奋进,培根铸魂启新程”———迎“七一”你读我买阅读市集读者现场荐书活动,为广大市民读者精心准备上万册新书供挑选借阅。活动首日就有近千名读者参加活动,3000多册新书被借出。去年底,随着市图书馆新馆的开放,这座投资约5.2亿元、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设计总藏书量150万册、阅览座席1800个的图书馆新馆成为我市新的文化地标,日均可为2万名市民提供阅读和活动服务。新馆采用“下藏上阅”的总体布局,真正实现文献的藏、借、阅一体化,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如同市图书馆新馆一般,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有效推进,助力了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助推了城市文化形象的大提升。作为我市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更是乡村塑形铸魂的主要依托。近年来,我市大力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市四馆、县三馆、乡镇(街道)一站、村(社区)一中心全覆盖,按照“八个一”的标准全面建成1690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推进乡镇(街道)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全覆盖,70%的行政村建成图书馆分馆,与县级总馆实现通借通还。

作为一座“美德之城”,港城还涌现出王继才、方敬、钟佰均等一批好人,这些好人故事涵养了一方风尚,引导市民形成文明自觉———他们或是随手捡拾垃圾的学生,或是搀扶老人过马路的青年,或是怀抱捐款箱为贫困学子募集学费的志愿者……“好人效应”持续放大,让港城形成“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生动局面,增添了城市幸福底色。

用爱打造“绿色之城”

清澈见底的湖水像一面镜子,不时有白鹭掠过水面,这是东海县石梁河水库的美景。但在一年前,这里还是无序采砂的污染重灾区。多年来,无序采砂、河库“两违”等严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也成为我市打好河湖保护战的“拦路虎”。我市推行河长制,重拳出击,开展采砂整治专项行动,守好河湖环境生命线。去年以来,我市坚持把绿色生态作为高质发展的底色,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轰隆隆……轰隆隆……”每天,在赣榆区主次干道上,一辆辆“大家伙”走过之后,所到之处,地面洁净如新,这就是赣榆区引进的综合清扫车。“目前我区共配备机械化作业车辆24台,机械化作业率达95%以上。”姚奉龙现任赣榆区环卫所垃圾清运车队队长,负责城区生活垃圾清运工作。他说,他们严格实行“大型清扫车为主、小型清扫车为辅、人力保洁为补充”的道路清扫保洁机制;采用雾炮、洒水、清扫等措施每天定时开展洗城行动,确保城区主次干道车过无扬尘、路牙石无积尘、无漏扫。实际上,为了进一步优化城市大气环境,我市各县区都在不断优化环境监管举措,加大大气、水、土壤等情况的动态化监管,为港城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我市厘清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等生态环境基础数据,收集气象、水利等生态环境关联数据,建设连云港市生态环境大数据云平台,累计收集水、气、重点企业视频、园区等95类161项数据。此外,还完成平台业务系统整体架构搭建,以水、气、噪声、土等重点生态环境监管要素为着重点,完成水、气、污染源等26个场景化综合应用上线。并依据VOCs、颗粒物等监测因子的综合分析,污染源关联溯源等功能,协助县区快速锁定污染区域及污染源,提升区域空气质量。

一到傍晚时分,家住市区杏坛花园小区的杨大爷,便来到位于东盐河东岸的河滨公园“智慧”健身器材区,刷脸解码,做起阔步运动。“在河边健身,空气清新,景色令人赏心悦目。”68岁的杨大爷笑着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水利部门注重把生态文明融入城市文明建设之中,以消除河道“脏、乱、差”为目标,谱好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四部曲”,全面提升市区水环境,实现市区清水绕城、三季有花、四季见绿,让城市文明新风中飘舞的那一抹“水利蓝”带给居民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如今港城众多城市绿地都在加快建设。在灌南县硕项湖,总投资2000万元的西湖区健康步道工程已经完工,该工程环西湖一圈,总长度5.5公里,包括西入口广场和东入口2个停车场等建设,是集健身休闲与绿色生态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体育健身步道。除此之外,还有“蓝色海湾整治”中的生态湿地区吹填、生态景观带吹填、滨海湿地绿化种植等,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港城的碧海蓝天更加充满人间爱意。(张晨晨 史贽仁)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张笑爽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