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百年风华】第二十二期:八路军在海属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

 根据党中央关于开辟鲁南、苏北的战略任务,八路军主力部队积极向海属地区挺进,开辟抗日根据地。1940年8 月,八路军第5纵队在黄克诚的领导下东渡运河,进入淮海区,开辟了淮海抗日根据地,迅速改变了淮海区的斗争形势。1940年11月中旬,八路军山东纵队2旅进入滨海地区南部,开辟赣榆抗日民主根据地。1941年3月,八路军115师教导2旅发动了青口战役,扩大和巩固了包括赣榆在内的滨海抗日根据地。青口战役之后,八路军115师教导2旅乘胜向陇海路北的东海县进军,开辟了海陵抗日根据地。八路军主力部队的东进南下,打开了鲁南、苏北的局面。1940年8月至1941年8月,灌云、东海、赣榆、海陵等四县的抗日民主政府先后成立。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为广泛发 动群众、扩大武装、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争取抗战的胜利提供了保证。中国 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有了自己的“家”。

赣榆抗日根据地


     1939年9月,八路军第115师挺进鲁南后,确定了以抱犊崮山区为中心,向北打通与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纵队所在地鲁中沂蒙的联系;向西北连结鲁西根据地;向西南和东南打通与新四军华中地区的联系。八路军津浦支队奉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命令,由孙继先率领赴鲁南、鲁中地区,与在此坚持抗日斗争的山东纵队特务团、与胶东地区开赴鲁中的第61团合并为山东纵队第2支队。不久,第2支队又奉命东进莒县、赣榆县,开辟滨海地区,与以刘海涛为司令、刘其人为政委的第9支队合编为山东纵队第2旅,旅长孙继先,政治委员江华。1940年11月中旬,山纵2旅一部分进入滨海地区南部,开辟赣榆抗日民主根据地。

      1940年11月,赣榆北部解放后,邱也民、孙杰与山纵2旅工作团于允光(团长)、时文玉(女)、孙化彬等进驻赣榆。同时,省、地领导机关和八路军第115 师民运部都向赣榆派出工作团,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和中国共产党政策,发动群众,肃清匪特,改造村政权,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       

      1941年春,第115师民运部、山东省各救会联合工作团在五区赤涧、黑林一带开展民运工作。中共鲁南区五地委工作团团长来伯衡带领30多名团员于4月中旬到达赣榆四区一带,发动群众,建立党的组织。抗大一分校、山东省战工会等6个工作团也先后到达赣榆县六、八区开展民运工作。

      各工作团抵达赣榆后,协助县委筹建了四、五、六、八区的区、乡政权,宣传共产党八路军的政策。但群众对共产党、八路军还不够了解,对工作团存有隔阂。五地委工作团进村后,群众称为“便衣八路”,认为这些人来,不是收捐收税,就是扩军抽丁。工作团召集开会没有人敢来,工作很难开展。工作团分析了群众的思 想状况,决定分头深入各家各户,帮助干活,了解反映。多年来群众受恶霸压迫、剥削,也不敢讲话,工作团的同志决定从这里打开缺口。他们组织群众、领导群众 对恶霸进行斗争,群众对工作团信赖了,顾虑打消了,话也敢说了。这样一来,接近工作团的人越来越多,局面逐渐打开。五地委工作团在徐班庄、于家岭、三清阁、曹村顶子、马家圩等村建立起青救 会、识字班、儿童团,组织群众站岗、放哨、盘查行人,工作十分活跃。敌人对工作团恨之入骨,便组织突击队,深入内地,暗杀工作团干部,破坏工作团的工作。为了加强对敌斗争的力量,县委和工作团抓紧组建民兵,开展群众性的防奸防特运动。社会秩序很快安定下来,党组织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区、乡政权先后建立,赣榆抗日民主根据地得到了初步巩固和扩大。

      八路军第115师为扩大滨海抗日民主根据地,打破敌人的海上封锁,打通与华中、 胶东的联系,进而控制陇海铁路,粉碎敌人“治安强化运动”和“以战养战”的罪恶计划,于1941年3月发动了青口战斗。


海陵抗日根据地

      1941年1月,国民党当局派遣第92军李仙洲部反共军妄图跨越陇海路北上,制造摩擦,破坏抗日。中共山东分局审时度势,为在战略上粉碎李仙洲北上阴谋,同时为把路北东海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扩大鲁南抗日根据地,指示中共鲁南区第三地委开辟东从海州西到马陵山的陇海路北的广大地区(路北东海县,称海陵)。

      3月,三地委组成东海工作团,成立中共东海工委,由段林任书记,陆云任组织委员,铁秋任宣传委员,牛承良任民运委员。同时,八路军第115师也派出教导2旅第4团、第6团及改编不久的第57军补充团,配合工作团负责开辟海陵地区。
      1941年3月,青口战斗旗开得胜,遂使八路军威震四方。随后,教导2旅敌工科派曹昭现(后改名李光明)等同志进入东海,成立东海敌工组,了解东海一带匪伪活动情况,为武装开辟路北东海做准备。4月,第4团一部抵达羽山,首战山西头,再战尹湾子,由北向南推进。开辟了羽山、磨山、尹湾子及牛山以北的讲习等根据地。
      与此同时,八路军教导2旅另一部和第57军补充团则由西向东,一路横扫敌、伪、匪,解放了从桃林到东安的广大地区。在八路军教2旅第4团和第57军补充团开展强大军事攻势的同时,东海工作团进行细致而艰苦的政治工作。工作团首先抓党的建设,壮大骨干力量。在对待土匪问题上,工作团与第4团和第57军补充团紧密配合,统一认识,深入调查分析,分别对待,制订了打击首恶、分化瓦解、整编改造的政策。第57军补充团大胆收编改造了一批土匪及地方封建武装。由于对土匪和地方封建武装进行了有效的改造和教育,化敌对力量为抗日力量,对打开东海西部、北部的局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淮海区抗日根据地

 1940年初,中共中央命令八路军一部迅速南下,向华中进军,坚决控制全苏北,新四军即向江北发展,共同完成发展华中、开辟苏北的战略任务。 

      八路军山纵陇海南进游击支队第3团在东灌沭受挫西移时,没有放弃这个地区的开辟工作。当即留下余耀海、孙海光、孙良浩等人坚持地区斗争。孙良浩带领2 营4连半个排武装坚持在盐河东,以上马台为中心进行斗争。由于留下的第3团战士都是当地人,有着广泛的社会联系,处处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加之河网纵横,交通不便,能在敌、伪、顽、匪、封建势力重重割据的环境中站稳脚跟。他们还利用周围土匪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争取一部分力量为我所用。1939年11月,苏皖区党委二地委派吴书返回灌云,任县委组织部长,主持县委工作。1940年1月,吴书担任县委书记。

      县委领导班子健全后,首先抓了各级党组织的整顿。是年初,县委在上马台举办了三期党训班。县委在发展党员、培训干部的基础上,一手抓武装,一手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县委利用“拜把兄弟”的形式,组织发展“抗日兄弟团”,先后在薛荡、陈老庄发展了100多人,促进了抗日武装的发展。 

      抗日武装经常寻找战机袭扰日伪军。1940年2月的一天,灌东武装小队抽出10人扮成粮商,推着四五辆独轮车,于拂晓时来到义泽河桥头,趁大部日军还在熟睡之机,冲进据点,打死了7个日军。“土八路”在大白天冲进“皇军”碉堡大杀一番,影响极大,鼓舞了群众,打出了抗日武装威风。到1940年夏,灌云东部的抗日武装扩大到300多人,为创建民主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县委为开辟敌占区工作,还派吴泉友担任中共灌北区委书记,在伊芦山以北地 区开展党的工作。1940年4月,苏皖区党委二、三地委书记杨纯到张湾召开灌云县干部会,为建立政权做准备。月底,她又在灌云五区三垡召开地、县委联席会,分析形势发展情况,讨论地方工作,为迎接主力东进做好准备。8月18日,八路军第5纵队第1支队第1团,从淮阴城西豆瓣集东渡运河,率先进入淮海地区。9月中旬,黄克诚率第5纵队司令部和第2支队第687团进入淮海区。与此同时,第3支队在支队长张爱萍、政委韦国清的指挥下,向宿迁的顽固派势力发起进攻。主力部队在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迅速打开了淮海区的局面。早在8月,主力部队抵达杨口时,灌云东部的敌伪顽武装就被压到东门河北,灌东的局面被迅速打开。中共灌云县委立即派军事部长孙良浩前往联络。部队领导要求灌云县委尽快集合武装,配合主力部队,开辟灌云抗日根据地。

      东海县南部于1940年初就建立了陇海区委,书记董登献(董文蔚)。区委在郇圩、蔡塘一带进行秘密活动宣传抗日,发展党员,建立支部。4月建立安峰山特委,书记刘锡九,副书记舒汉润,先后建立小沈庄、孟小墩、陈集等支部。7月,淮海区党委决定成立宿(北)、沭(阳)、海(东海)中心县委,章维仁任书记,王亚东任组织部长,李仲祥任宣传部长,李铁民任民运部长,同时成立宿沭海办事处,江剑农任主任,还成立宿沭海民运工作总队,周镜涵任队长,宋云龙任书记。此时,八路军第5纵队已部分进入沭阳、东海一带。陇海铁路以南的开辟工作已初步成功,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条件已经成熟。   


总值班: 陈刚 曹银生     编辑: 张笑爽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