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星火传奇耀港城 | 孙海光:两次北上山东寻找党组织

灌南县张店镇马台村,义泽河渡船口往北不远有一小片杨树林,林中的土比周围略高。村民们告诉记者,那里原是一户姓孙人家的宅基地,“他们家出了不少老革命呢!”在这些“老革命”中,包括生于1907年的孙海光,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根据辈分,父亲为他取名“秉球”。

马台村原叫“上马台”(原属灌云县)。1982年,时任江苏省省长的惠浴宇曾对前去采访的党史工作者说:“灌云是老区,能称得上革命之家的多着呢!我知道的就有孙家,在那个罗成出阵的上马台……”他所说的孙家,就是指孙海光兄弟姐妹和孙存楼、孙良浩、孙德林等很多早在土地革命和抗战时期就投身革命的上马台人家。

孙海光在家乡先后共上了8年学,1929年7月,由管作霖、孙存楼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教书为掩护在家乡开展党的工作。受他的影响,大哥孙秉惠1929年入党,大嫂李保青和四弟、小妹也在抗战时期先后入党。他的家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长期成为地方党组织的联络站。

1930年,孙海光在中共灌云县委工作。这年春,他同中共灌云县委书记管作霖、新安区委书记管海平等几个地下党员,根据中共徐海蚌特委指示,在现灌南县城附近的管庄、惠庄和引羊寺一带,发展党的地下组织,建立农会,发动和领导农民抗捐抗税,组建农民武装并于同年8月2日,在引羊寺发动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武装暴动。

暴动失败后,孙海光被通缉,转往沭阳、东海等地活动,1931年底调往上海从事地下革命,1932年初任中共江苏省委失业部干事,1933年6月任中共沪东区委宣传部长兼沪东电灯厂地下党支部书记。1934年1月被租界巡捕房逮捕,移送国民党当局,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在狱中化名“沈贯苏”,与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西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有关释放政治犯的协议,孙海光于1937年8月19日出狱。因党组织遭到破坏,与党失去联系,他回到家乡联络失掉组织关系的老同志和爱国青年,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在此期间,孙海光两次北上山东寻找党组织。中共苏皖特委对他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和了解,认为政治历史无问题,于1939年2月恢复他的组织关系。

当时,海属地区重建党组织,孙海光先后任中共海属工委宣传委员、中共海属中心县委委员兼青年部长。他的妻子张沂、妹妹孙婉如、侄女孙桂仙被他带到汤沟,参加东灌沭边区抗日游击总指挥部的宣传队,后又一起参加了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游击支队第三团,侄儿孙桂礼也被他带进了该团。1939年8月,孙海光任中共东海县委书记,并和钱霖等人于1940年元旦在东海双店成立抗日武装云台大队。

1941年初,孙海光到华中局党校第一期学习。因抗战需要大量的干部,只半年时间便结业,被分配到盐阜区工作,任中共盐东县委书记,并在这一年底改名“孙海光”。盐东建立地方武装后,他先后兼任盐东县总队、盐东县独立团政委。一直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盐东县独立团打下盐城飞机场为止,在盐东县战斗了5年。

1945年11月,华中新四军奉命改编,盐东县独立团编入华中野战军第12纵队,孙海光任第84团政委。部队移驻响水,负责沿海防务。

在解放战争中,孙海光和团长戴修福带领第84团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中的第6次战斗——邵伯保卫战。邵伯是淮阴(今淮安)南部的门户,河流港汊密布,仅运河堤一条陆路,地势险要。华中野战军命令10纵坚守邵伯地区,第84团负责防守乔墅。邵伯保卫战1946年8月23日打响,经4天浴血奋战胜利结束。

1947年3月,孙海光任华野12纵政治部组织部长。5月,任第34旅副政委,同年7月兼任华中第五军分区副政委。1949年4月渡江战役前,调任南通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军分区党委副书记。上海战役胜利结束后,解放军进入上海,孙海光率南通军分区部队及配备好的县区委领导班子,乘着大船接管崇明岛。

  新中国成立后,孙海光先后任苏北军区干部管理部部长、江苏军区干部管理部副部长、上海市兵役局局长、中共江苏省监察委会员副书记、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江苏省科委顾问、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等职,获得最高检颁发的“检察人员荣誉勋章”。1984年作为副省级干部安排离休。(记者 史卫平)

 

总值班: 陈刚 曹银生     编辑: 张艺雯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