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港城红色印记57 高质量推行河长制 建设水清岸绿美丽生态宜居港城

初夏时节,漫步在东盐河绿道,清亮的河水穿城而过,岸边的步道、亲水平台上,锻炼身体的市民络绎不绝,让清晨充满了活力。

曾几何时,河湖岸线脏乱、水质差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连云港这座城市。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全市3504名河长迅速到位,实现重点河湖水域河长制体系全覆盖。在各级河长的统筹调度下,全市河湖治理保护工作深入开展并取得扎实成效。连云港市河长制工作因推进有力,成效明显,连续两年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通报表扬。

强化顶层设计 充分发挥平台优势

连云港市位于淮沂沭泗流域最下游,处在江水北调和江淮水供给的最末端。境内河网稠密,水库众多,水利工程体系庞大,全市共有河道5798条,水库167座。水是这座“神奇浪漫之都”的灵动色彩、文化印记,利用好、保护好这些河库资源,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

“尽管如此,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资源环境的约束趋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压力加大,在河湖水系保护利用方面,入河入库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侵占河道、围垦湖泊、非法采砂等现象也时有发生,河库水域保护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市河长办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对照党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提出的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要求,我市河库管理在治理水环境、保护水生态等方面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全面深入开展,改革现有的河库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推行河长制势在必行。

2017年4月25日,连云港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连云港市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方案》,在全市河库全面推行河长制,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库管理保护机制,促进河库休养生息、维护河库生态功能。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全市河长3504人,覆盖了流域性河道、区域性骨干河道、县乡河道及水库等水体,其中市级河长15名、县区级河长121名。各级河长严格按照“控源、截污、清淤、活水、绿岸、管理”12字方针,扎实做好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建设“三水统筹”,为全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不断夯实水环境基础。

推动河长制从“有名”转向“有实”,还需要健全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对此,市、县、乡三级全部出台河长制考核制度、督查制度、验收制度、会议制度、巡查制度、信息共享制度等,编印《河长工作手册》,制定《连云港市河长履职办法》,设置副河长单位,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压实治水主体责任,有效提升连云港市河长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以健全的制度体系保障河长制工作有力推进。

 “全面推行河长制为破解复杂水环境问题提供了‘金钥匙’,感受最深的是,实施河长制后,河流治理保护的责任更加明确、部门间的协调沟通更加顺畅,工作效能大幅提升。河长统筹治水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治理成效,群众对治水工作的获得感、满意感显著增强。”市河长办副主任、市水利局副局长温以斌说。

河长制的推行,改变了过去河湖管理保护“九龙治水”的局面。我市充分发挥制度叠加优势,河长制与管长制、湾长制实现互促互进、有机融合,推动治理工作纵深开展。全面推进“互联网+河长”,开发建设“连云港市智慧河长”信息化平台,为各级河长巡河治河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支撑。推动跨界河湖协同共治。市县河长牵头,属地、部门共同发力,多渠道加强上下游、左右岸地区间的沟通联动,共同加强河湖巡查监管,定期会商会办,签订跨界河湖协同共治框架协议,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落实区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切实提高跨界河湖治理保护水平。

强化综合治理 推进河湖保护

“既然当了河长,就要履职尽责,保护好家门口的河道。”连云港市海州区新南街道新龙社区负责人闫晓丽表示,她在担任龙尾河社区级河长期间,每天清晨都会沿着河岸巡查,这已成为她的习惯。“辖区内的这段龙尾河,我太熟悉了,一点点变化都能看出来。”巡河的时候,她除了看看河里有没有垃圾、水质有没有被污染、河段是否淤积,还会将发现的问题详细记录,及时上报。

2017年以来,我市先后启动河湖“三乱”“两违”专项整治,积极推动“清四乱”常态化、制度化,深入系统推进河湖保护战。全市共清理整治“两违三乱”问题5400余项,其中违法圈圩3.68万亩、违法建设190余万平方米;完成石梁河水库无序采砂整治及十余万只网箱清理,一举结束石梁河水库多年不规范采砂及无序养殖历史,恢复滩地360万平方米、释放水域415万平方米。侵占河湖生态管控空间违法行为得到全面遏制,河湖水域岸线环境得到有效提升。

治水的关键是抓住问题,对症下药。我市借助图、表、册,结合实地调研,让河长了解责任河道现存问题,实现对症下药。为保障河长明晰责任河道的情况与方向,市河长办组织12个调查组,摸底排查市级21条骨干河库,普查水质、沿线节点排污企业、排污口门、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水面及堤岸环境卫生等情况,并以文字、表格、图片等形式登记立档,对各种问题进行分类分析,提出针对性处理措施,形成“一河一策”。同时,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和人工现场复核等模式,及时甄别上传新问题,实施动态管理。

为了给城市文明添光彩,我市以河长制为抓手,定期对市区河道进行全面排查,对水事违法行为重拳出击,对私自种菜、垃圾堆放、践踏绿化等行为进行集中整治。

“我们联合城管等部门开展‘绿水青岸’攻坚行动,在东盐河苍梧桥段东岸清理违章种植近13万平方米;在烧香河板桥街道段‘两违’清理整治行动中,清理违章面积近2000平方米,提升了沿线河岸环境,为市区河道再抹‘淡妆’。”市区水工程管理处水政大队负责人李寅介绍。同时,他们还以水资源保护、河湖生态修复和水行政执法监管等主题,加大宣传力度,联合相关社区,在社区开展城市文明宣传活动。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现场答疑解惑等方式,深度营造居民亲水近水文明氛围,有效提升市民亲水、近水、乐水的获得感。

勠力同心 河长制工作成效凸显

“从业十多年来,我的工作越做越舒心,越做越有干劲,现在我们一家人都加入了河道保洁员这个队伍中。”河道保洁员陶文硕告诉笔者,他从业以来,便负责市区几条主要河道28.28公里的水面保洁工作。“之前一天下来,打捞上来的垃圾多数都是塑料制品,又脏又臭,现在塑料制品只占极少数,落叶、水草占多数,河水水质在一天天变好,市民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步提高,看到这样的变化,我们这些河道保洁员更有劲头了。”治理河道污染,河道保洁是维持良好水环境的重要一环,正是有了像陶文硕这样的河道保洁员进行全天候保洁,才使得河道环境变得更干净整洁。

“之前,东盐河的水质并不好,河中经常飘荡着一簇簇的红虫,引得周边居民过来捕捉。但是河长制推行以来,我已经见不到河中的红虫群了,水质的提升,让河道中鱼类迅速繁衍,往日难见的水鸟也在这里安家落户。”住在颐和花园小区的董华,是东盐河水质提升的见证者,现在他和家人总会在饭后到东盐河河长制主题公园散步、健身。

河长制全面推行以来,我市河湖水质得到有效提升。2019年连云港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为30.74%,在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居第13位。2020年全市国省考断面优Ⅲ类比例实现大幅提升,6个国考断面全部达标并达Ⅲ类,其中盐河桥国考断面较Ⅴ类考核标准提升2个档次。15条入海河流实现年均水质全部消劣并均达年度考核目标,长期劣Ⅴ类的大浦河从2019年4月起实现单月水质连续达标,2020年平均水质提升至Ⅲ类,全市水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在河湖水质有效提升和空间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我市按照省市生态河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加快“生态河湖、美丽河湖、幸福河湖”建设。目前已实施新沭河、通榆河等样板河道26条196公里,其中新沭河、石梁河水库、东盐河河滨公园、蔷薇河生态景观廊道、新沂河“百里菜花”等一批样板工程正成为连云港市生态河湖建设的亮丽名片。

加快建设 造福人民群众的幸福河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全面实施河长、湾长、断面长、管长、点位长等制度,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岸水、陆海一起治理,围绕水污染源头防治、水生态空间保护、水土流失治理、河湖生态水量保障、水生物多样性恢复的总体目标,推进国考断面流域和石梁河水库、安峰山水库、小塔山水库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守住水生态安全红线,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完善污水收集系统,提升新建污水管网质量管控水平,打好碧水保卫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和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开局之年,河长制工作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也将迎来更大的挑战。”市河长办的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连云港市河长制工作将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河长制有关决策部署,坚持以幸福河湖建设为目标,全力围绕“水质达标改善、河湖空间治理、河长制创新及河长履职能力提升”等重点工作,持续深入推进碧水保卫战、河湖保护战,为开创全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新境界努力奋斗!(张明兴 史贽仁 邵润泽)



总值班: 王夫成 刘昆     编辑: 张艺雯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