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徐圩新区“流动党支部”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

流动党员管理一直是困扰基层党组织的难题,目前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的“建设大军”超过5万人,其中流动党员约700余人。针对流动党员联系难、管理难、教育难等问题,在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中,徐圩新区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确保项目建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党员流动到哪里,党员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流动党支部”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

“以前我们找不到组织,组织也找不到我们,党费都不知道交到什么地方,现在好多了,谢谢你们让我在项目上又找到了组织,我们农村党员在城里也有家了”,来自吉林的农民工党员刘师傅在徐圩新区排海工程项目建设现场不停地称赞。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徐圩新区针对建设项目多、流动党员分布广、人员状况复杂等特点,组织各参学单位深入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活动,通过电话、QQ、微信等多种途径对流动党员姓名、年龄结构、流出地址、流出方式等进行调查摸底,摸清流动党员的具体情况,建立流动党员台账,实现动态管理、精准服务。完善流动党员专人联系机制,配备12名“两新”组织指导员,多渠道加强对非公企业的业务指导,不断加强与流动党员的沟通对接,确保流动党员及时参与到党史学习教育中来。同时,在排海工程、徐圩港区等一些规模大、流动党员多、条件相对成熟项目,建立流动党支部,通过企业共建、支部联建等方式,为流动党支部提供活动场地。目前在徐圩新区石化基地已成立27个流动党支部,为近700名流动党员“筑巢安家”。

“学习驿站”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学

“我是一名项目总监,是一名预备党员,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有幸在项目建设的同时参加党史学习教育,是责任也是荣誉”,来自河南省漯河市的樊乘风在徐圩第二水厂建设现场如是说。为破解流动党员学习难题,徐圩新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以流动党员居住地、生活地、工作地党组织为责任主体,采取结对帮学、寄书上门等方式,用心服务,跟踪指导,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学,积极参与到党史学习教育中来。先后推广“理论微课堂”,编制“一刻钟”理论学习套餐,针对农民工党员群体喜好,有针对性地制作党史微视频47个,推送党史视频100余集、党史连环画200余本。在项目建设工地,广泛开展“工前工后一刻钟、餐前饭后半小时”学习活动,结合工程例会、安全例会,邀请党支部书记分享红色故事,交流党史知识,将红色基因根植流动党员血脉中。策划编排一批相声、小品、快板、歌曲等文艺节目,开展“送红色电影进工地”60场,把党的理论演变发展、最新理论成果等通过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送进流动党员和建设工人心中,进一步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

贴心服务 让流动党员异地不异心

“我们村里人均可耕种土地才几分地,当地工业又不发达,待在家里不走出去谋求生路只能守穷一辈子,我和工友们感谢党组织对我们外地党员的贴心服务,真心感谢党”,来自湖南省衡东县栗木村的文冬平激动地说。据了解,2019年,来自湖南省衡东县栗木村的文冬平卸任村书记职务,带领7名党员和80余名群众来到徐圩新区第二水厂及配套管网二期项目工地干活。他介绍说:“以前最担心工资问题,现在徐圩新区将农民工工资全部纳入实名制管理,一月一支付,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还可及时找组织帮忙协调,在徐圩新区干活我们心里更加踏实了”。针对流动党员的实际困难,徐圩新区不断加强组织关怀,积极做好服务保障。今年以来,已开展“老板解难题”专项活动11场,确保流动党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定期梳理流动党员在就业政策和法律咨询方面的问题,举办实用技能培训和政策宣讲20余次,不断增强流动党员的就业能力与维权意识。组织开展“健康义诊进工地”活动4场,定期为流动党员免费体检,宣传防疫政策,开展“节日送服务”活动,在端午、“五一”、“七一”等重要时间节点,为流动党员和建设工人发放防暑降温物品、劳动保护用品,提供免费理发等服务,切实将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送到每一位流动党员,坚定流动党员相信党、拥护党的信心和决心,坚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让流动党员异地不异心。(通讯员 毕建宇)

总值班: 王夫成 曹银生     编辑: 宋添翼     审核: 王夫成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