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精神文明创建】织密筑牢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络 朝阳街道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

【连网】  (通讯员 姚丹)近阶段,朝阳街道聚焦群众需求,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织密筑牢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络,辐射延伸文明实践服务站点,聚力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打造志愿服务“同心圆”,持续扩大“幸福半径”。

让党的理论宣讲接地气

推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街道依托“朝言新语”宣讲品牌,打造“红色文化、孝德文化、好人文化、大社文化”4支宣讲团,对党员领导干部讲深讲透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市、区有关会议部署会要求,坚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深入企业车间、社区广场、田间地头等各个场所,注重把专业知识以及灵活就业、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养老保险等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讲解到位,有针对性做好释疑解惑工作,在潜移默化中凝心聚力,在街道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同时,街道还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将百姓爱听的理、百姓关切的事,融入小品、朗诵、快板、舞蹈、歌曲等文艺形式里,送到百姓家门口,让群众坐得住、愿意听、听得懂。

让文明实践品牌扣主题

朝阳街道始终把传承和弘扬孝德文化作为提升居民文明素质的有力抓手,走出了一条由内而外、润物无声的文明创建之路。本着“一社区一亮点”原则,打造出“‘青’春常伴‘孝’口常开”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提升文明实践的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街道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任务,推出一批具有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和品牌,以典型带路,充分利用朝阳街道浓厚的孝道氛围和孝德文化资源,积极开展的尊老助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特色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让志愿服务内容惠民生

韩李村残疾人之家作为困难群体重要聚居地,打造“爱心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服务品牌,组建“关爱之家志愿服务队”,在实践中,村居共建共治能力逐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针对老年人多、行动不便等问题,分级分类对重点人群进行管理和随访,为社区独居老人、残疾人、孕产妇等提供健康诊疗、心理疏导、文化娱乐、上门关怀等服务,让重点人群“有事可以找,有事能找到,有事能解决”。

朝阳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将继续打造有力度、有温度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圈,让居民能就近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能时刻感受文明实践成果,以点滴变化、暖心服务、惠民实事、真情实效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