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田路以及乡间路铺起来对于我们老百姓出行,特别是田里的农产品运输带来很大的便利,外地客商大货车直接开到地头,再也不担心走路难、运输难的事情。”村民夏侯俊说。这是灌南县田楼镇田楼村学党史、办实事、解民忧的具体体现。
今年以来,田楼村以党史学习教育为统领,突出产业富民,注重办实事、解民忧,强化投入改善人居环境,努力打造宜业宜居美丽乡村。该村不仅每月10、20日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而且向每一位党员赠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4本书,列出学习计划和内容,引导党员平时居家分散自学,学党史、悟思想,常抓不懈,常态规范。
该村抓学习重在为群众办实事,致力打开农村工作新局面。利用南临灌河,县产业大道、中田路在村境内纵横交错,水陆交通便捷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坚持一二三产并举,做活多渠道增收文章。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当好“领头雁”,带领群众流转土地,优化种植结构,新发展大棚蔬菜等经济作物150亩以上,其中设施大棚种植面积新增60亩。全村2400多亩耕地目前有2000亩集中流转,西兰花、西瓜、葡萄等蔬菜瓜果种植面积1000亩以上,豆丹种植养殖面积近100亩,亩种植收入1.5万元,直接带动180多名群众家门口务工。田楼葡萄成为特色品牌。在发展工业经济方面,该村坚持服务为先,靠前贴近做好宏达服饰、温氏养鸡等入驻项目的纾困解难。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以及聘请招商使者等途径,推介田楼、宣传田楼,吸引更多的外地企业落户投资,目前已有电子、服装等6家企业签约。以党建+文化、党建+旅游、党建+富民为抓手,传统产业和特色现代农业培育相结合,激活第三产业。该村整合灌河岸线、道教东庵庙、湿地风光路线和乡村特色旅游资源,建立葡萄、草莓观光采摘园基地,推介具有田楼特色的“肉狗鱼”“活珠”“火掌”等餐饮菜肴,形成灌河畅游赏芦苇、田间采摘观光休闲、农家品味特色菜肴的乡村文化旅游格局,搭建发展增收支撑载体,实现现代农业和乡村文化旅游紧密融合。
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契机,田楼村把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内核来抓,在改善人居环境上动脑筋,加大投入推进村庄环境治理、道路硬化亮化、水质净化等民生工程,完成1000米中田路南段扩建工程,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村域形象。1、4、6组以及老田楼街道和下水管道重建列入议事日程,配套绿化亮化,方便村民生产生活。制订完善村规民约,签订“卫生三包”责任书,全村合力改善环境,原先脏、乱、差的田楼村交通顺畅,亮化美化。村里的社戏大舞台、健身路径、文体广场等设施成为村民健身、休闲、娱乐的首选场所,群众文体生活丰富多彩。(王晓华 方明校)
总值班: 陈刚 曹银生 编辑: 张笑爽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