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平明多措并举力推扶贫走向纵深

【连网】近年来,东海县平明镇认真落实省市县农村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关键抓手,紧紧依托乡镇资源和产业基础,选准产业扶贫项目,帮助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劳务用工、通过土地流转解放劳动力、建立扶贫梨园、扶贫创业大楼等途径获得收益,为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取得了较好成效。

做到“三个到位”,强化责任担当。一是思想认识到位。该镇镇政府组织人员到各地学习优秀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选择扶贫项目,用足用活政策,培育一批能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该镇在王巷村承包扶贫果园410亩,其中梨园270亩、桃园140亩,果园每年收益不低于39.91万元,果园投入运营后解决了王巷村的剩余劳动力,带动贫困户增收。二是组织保障到位。及时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产业扶贫领导组,乡村成立产业扶贫和金融扶贫服务站。新建扶贫创业大楼,既能满足外来住宿条件,也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预计年收入30万元,收入按照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参股的奖补资金数额,按比例将租金分配到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手中,该项目直接受益低收入农户459户1469人。三是责任明确到位。镇党委政府带头落实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职责,压实责任组及帮扶人产业扶贫帮扶责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完善充实“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功能,对目前已进入系统的数据继续查漏补缺,定期进行数据比对,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同时,督促镇机关领导干部加强对接,掌握实情,因户施策,增强“造血”功能。

运用“四种模式”,确保精准施策。一是合作社联动模式。合作社给贫困户免费提供种子、技术和垫付肥料,让贫困户低成本种植,并签订回收协议,将贫困户与合作社、种植大户、经济能人有效对接,建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吸纳就业、能人引领等方式,带动周边贫困户稳定增收。二是土地租赁返聘模式。鼓励和引导贫困户将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将土地流转后释放的贫困户劳动力返聘到产业基地务工。该镇对南场头、大顾、周徐、渔林等行政村的连片土地进行流转,面积10000余亩,流转土地由农发集团委托东辛农场进行统一管理。截至目前,该镇流转土地面积累计达2万余亩。直接让贫困户由农民变成产业工人,贫困户可以得到土地租金和务工薪金双重收入。三是技能培训模式。定期开展上门培训、电商培训、创业培训等,并为欲从业的贫困户免费提供设备和岗位,直接带动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四是金融扶持模式。与当地信用社合作,通过申请金融贷款入股企业,企业为贫困户反担保,降低贫困户资金使用风险,不但每月可获得保底收益,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也可以到企业务工。

注重“三个强化”,达到稳定脱贫。一是强化党建促扶贫。该镇牢固树立“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检验党建看脱贫”的理念,大力传承弘扬右玉精神,抓班子、强队伍,树导向、增活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村两委干部和广大党员培训,鼓励他们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发展产业,使其成为产业扶贫带头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二是强化政策支持。结合“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活动,该镇制定了专门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扶持发展特色种植业、大力支持贫困户自主创业、鼓励移民稳定就业、大力支持劳务密集型企业到贫困村投资建厂。同时资源优先配置,鼓励支持企业、合作社和种养殖大户通过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三是强化科技支撑。该镇与县相关农业专家开展了深度合作,邀请各类专家到乡镇指导,普及先进的种养殖技术、推广高效环保的农药农机、试点高产优质的新型品种。带动产业增产量、提品质、创品牌,增强产业发展的生命力和可持续性,使贫困户能够长期持久的稳定增收脱贫致富。

下一步,该镇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投入,科学配置资源,统筹协调,有效防止返贫。从减少支出型贫困入手,将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作为重中之重,统筹各部门政策资源,建立健全防贫返贫机制。同时以技能培训“拔穷根”,产业带动“换穷业”,把“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最终形成由点带面覆盖全镇、辐射周边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谭思 雷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