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万古风流点画中 ———《杨嘉伟书法作品集》述评

【连网】嘉伟这一路走来,一定比常人要吃过太多的苦。

没有谁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成功一定是人生历练、水到渠成的必然产物。

成功的人都是相似的。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奋斗中,跌倒了,爬起来,坚忍不拔,奋勇前行,最终实现了人生的目标,谱写了人生的华彩乐章。

所谓成功,对于嘉伟而言,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找到了自己为之终生奋斗的事业,乐在其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达到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大自在。二是找到了一个立德进身之阶,积跬步至千里,积涓滴成江海,不断地超越自己,在他热爱的书法天地,走得风神独具,风姿绰约,走向大气苍茫的悠远,实现正大气象的书法美学追求。

gb11山海经03

2020年,他承接的国家艺术基金“少年中国说”书法项目,结集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专门题写了书名,标志着他的书法创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看了他的作品集,我很感慨。一方面感觉到给力;一方面也羡慕岁月永远都是年轻人的天下。同时也寄希望他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芝麻开花节节高。

事非经过不知难。他十八岁当兵进军营,部队是他成长的大熔炉。他说,军营对他的意义特别重要。他常常回忆起当初那些激情澎湃的岁月,感谢部队对他的培养。这种培养不仅是物质层面,更来自于精神层面,是全方位的从内到外的脱胎换骨的打造。他能以普通战士的身份,一次一次地参加部队的书法培训学习,不断地开阔眼界,提升境界。越努力越出色,百炼成钢。

见过即拥有。正是见过了如此多的大师,看见过如此多的书法精英,才让他心驰八荒,神游万仞。是部队的大恩大德,让他一次又一次地在书法艺术的广阔世界驰骋。天高任鸟飞,自由在高处,正是这最初的因,让他结成了今天的果。

成功绝非偶然,千万个灯光下的挥毫泼墨,用坏的笔头成了笔冢,才有了微不足道的收获。这最初的一步,更加坚定了他前行的信心和勇气。他知道前进的道路上,进,吾进也。除了向前,别无出路。夏天炎热如火,面对蚊蝇大军的肆虐,他挥笔不止;冬天天寒地冻,他握管依然。春夏秋冬,他踽踽独行,毅然决然。一个人过着苦行僧一样的自律生活。他渐渐地开始脱颖而出,他知道曙光在前,命运的方舟,一定会有鸽子衔来橄榄枝的一天,他已经闻到了那枝上传来的思想的芬芳。他坚信总有属于他的一天的来临。

gb11山海经01

嘉伟是幸运的。绿色军营,给人以朝气,给人以信心和鼓舞。他青春受洗,青春绽放,青春万岁。目标的正确,与行走的有力,转益多师是吾师,使他的书法创作之路越走越开阔。

最好的年纪,最好的氛围,做纯粹的执着追求,嘉伟在三个力点上夯实起他人生大厦的基石。一是青春年华有使不完的劲。军营,让他十八岁的身体得到了摔打,奠定了体力基础,养育了军人的风采和血性;二是幼承庭训。家学让他从小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打下了智力的因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着优良的智力基因;三是滚石上山般的意志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门深入,身心不二,在传统国学中深打基础,日进一日,“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军人的胆气神,让他具有了成就一番事业的意志力保证。凭借体力、智力和意志力,嘉伟在书法世界中,追根溯源,孜孜以求,沉浸在书法的优秀传统中吸取营养,入乎其里;他诸体涉猎,博采众长,广泛撷取各代书家的精粹,厚积薄发,出乎其外。

绳短难以汲深井,涉深水者观蛟龙。他的使命责任意识越来越强,他知道人之为人,不能入宝山而空回。大地上的诗意栖居,原是要有信仰和追求的,原是要有牺牲和付出的。他知道中国功夫就是正确的方法和着血泪在时间中的苦苦修行。水到渠成,这便是天地间不变的道。他为自己能走在这一正确的道路上而庆幸不已。

大道至简,大道直行。萧红说过“人生的激起之处,在于永不停息地向前,背负苍凉,仍有勇气迎接朝阳。”

嘉伟在学习中深刻感知,江南士大夫精神,从不以书法篆刻为雕虫小技,书法浸着中国人的信仰追求。精益求精,朝闻道,夕死可矣。“书法不是雕虫技,万古风流点画中。”他是悟了道的。

为了这一天的早早来临,他砥砺苦行。嘉伟有时谈起自己现在腰出了点毛病,脸上还洋溢出灿烂的笑容,一副没心没肺满不在乎的神态。他说,年轻时,刚得了个奖,部队领导重视关心,一有机会,就派他出去参加培训。天上掉馅饼,哪能不珍惜。白天他认真听大师们讲课,晚上常常是通宵达旦地临帖。那是一种大幸福,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累,常常是不知东方之既白。那种纯而又纯的专业训练,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书法训练之余,嘉伟开始思考几个问题(这其实也是当代中国书法的时代之问):书法传承到今天究竟能否突破前人,如何突破?二是书法的核心要义究竟是什么,笔法、字法、章法、墨法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三是书法的时代风骨如何体现?何谓书法创新的正大气象?

嘉伟说,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有了文化自觉,对书法艺术由热爱转为了要为这项传统国粹做点什么使命担当。他说这要感谢这个时代,让人人都怀揣着中国梦。“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便是时代自觉、时代精神和时代风骨。怀揣梦想,变压力为动力,每日临帖不辍。渐渐地,他有了感觉,有了创作的欲望,这欲望让他有了更大梦想,这梦想让他振翅欲飞。但他知道,一切都不可能这么简单,前方的路太凄迷,他要走的路还很长……

功夫在诗外。成为一个书家,是需要全面修养的。从书写者到书法家,其间隔着的是质的跨越,有着像鲤鱼跳龙门样的一道款,也许穷其一生也难以鱼化龙。光有信仰是不够的,而且要有一次一次地摔打历练,最终乘势而上,才能实现这惊天动地的一跳,华丽转身。

gb11山海经08

理念恰如火车轨道上的搬道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要有好的未来,必有先进的理念作指引。他在实践中琢磨树立起“宽打地基、融通五体、诗联共进、博览精一”的艺术理念,并严格地加以执行。这一理念的实践成果,在他“国家艺术基金”《杨嘉伟书法作品集》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再现。

翻开书页,装帧的朴实,难掩大家闺秀的神韵。篆、隶、草、行、楷,诸体皆备,琳琅满目。纸质媒介染成五色彩笺,统一和谐,灿然可观,巧夺天工。他运用多种艺术媒介叠加,让他的作品,清风扑面,不同凡响。篆刻、刻字、国画、诗词、楹联、摄影、拓片等其他艺术门类不下十余项,每个种类之下又有不同风格的拓展与尝试。譬如篆书既有甲骨文,又有小篆;隶书既有汉碑,又有摩崖、汉简;草书既有章草,又有大草;行书既有米芾风格作品,也有何绍基风格;楷书既有小楷,又有唐楷;篆刻既有汉印风格,又有古玺风格;刻字既有传统刻字,又有现代刻字;诗词既有五绝,还有少有人写的六绝;拓片既有平面拓,又有全形拓。可谓异彩纷呈、蔚为大观,给人以风流倜傥的美感,不仅字字珠玑,更是诗文灿然,如云霞满天,美不胜收。

与古人相比,媒介的融合,凸显了时代的进步。也就是说书法的发展,有着时代的烙印,今人的书法在形式上可以有自己新面目,而且可以大踏步地超越前人,这一点用不着妄自菲薄。同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内容上也一定可以超越前人。关键在于如何创新?嘉伟认为旁门左道、歪门邪道,已经远离了书法的本意,正在离经叛道,所以他的书法主张和实践都是要守正创新,以正大气象,实现当代中国书法新的腾飞。他认为今人的书法一定可以超越前人,中国的国粹都有着自己无比完强的生命力,可以如凤凰般一次一次的在火中实现涅槃。每一次的新生,都必然给我们一次大惊喜。嘉伟用自己生动的艺术实践,解答着当代书法的这一时代之问。

在书法技巧的本体论认识上,书法诸法中,何为根本?他认为笔法是最重要的。各种书体中用笔细节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但并非无迹可考,其实写字的动作习惯,以及由此产生的点画形态特征,这是不同书家形成风格特点的依据。基于此,他形成了一套自己总结出的“笔法操”,并在书法培训实践中加以运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意在笔先,用笔千古不易。(“易”当作变化讲,千古不易,就是根本上是一样的。)首先应是笔法,然后才是其他,他的这一认知,得到了很多同仁的认可,或者说是英雄所见略同。他的悟性极高,慧眼独具。谢少承老师说嘉伟不仅勤奋,而且具有超常的书法直觉。这或许正是成为大师的最可宝贵的天赋异禀。

书法在当代要有新发展,必须弘扬时代风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时代精神、审美标准。如何在传统书法美学中开拓当代中国书法美学的新境界?嘉伟认为应当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这是确保书法沿着正确道路发展的根本。万变不离其宗。宗是万古不易的。慎终追远,决不能数典忘祖。除此而外,当努力探索,保持源头活水,推陈出新,开拓前行。万事万物,知其所来、所在、所往,就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能保持正大气象。书法艺术是线条艺术,线条是有着生命张力的,那是人游动的精魂。它是会思考的、有思想、有情感的、有温度的……富有生机和气息的,张扬着人类不朽精神的,有着深藏的美丽,变幻无穷,美在其中。他认为处在中国梦的伟大时代,民族复兴使每个人都有义务要担负起应尽的职责,作为年轻的书法工作者,更要埋下头来,撸起袖子加油干,取长补短,“疑义相与析,奇文共欣赏”,虚心向老一辈书法家学习;更有义务不断地变压力为动力,激发内在自觉性,自动自发自觉自醒地去开拓当代中国书法新境界,以欲望提升热忱,以毅力奋勇前行。这是使命,更是年轻书法家们的光荣与梦想。

嘉伟不断拓宽自己人生艺术之路,除了书法,他的旧体诗词创作格调高古,声调雅驯,出手不凡。“他利用年休假游历于书法古迹之间,“谁书字祖立焦山?天妒雷轰落浅湾。今日出江归故处,果真龙爪现人间。”便是他登临镇江焦山江心岛上看到“瘞鹤铭”时现场所作,有宋诗肌理。他的联也撰得好,是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他自撰自写,灿然可观。作品集中《诗书宦海联》“诗书千古好,宦海一时荣。”更是看出嘉伟的修为来,充满了他的人生思考。上联用渴笔由虚到实,下联则用墨由实渐虚。上下联相互印证,不言之言,全在字里行间。他有历史的洞察力,充满着哲学辩证法。他的很多作品都是有意之作,而又让人浑然不觉。他的书法评论和认知都建立在文本上,除了文本,其他无义。他的国画,有版画的效果,有些地方更像铜版,肌理清晰通透,用笔极为细腻,书画同源,在他的作品中体现的十分鲜明。他极为好学,无论照相还是摄影他都乐在其中,触类旁通。嘉伟是聪颖的,他对当今科学技术给人类文明带来的新变化有着清醒的认知,在新的传媒时代,紧跟时代前进步伐。5G时代,文明发展早已进入了新拐点,加强书家对互联网的认知,主动拥抱互联网,他认真地学习网络新知识,可以轻松熟练地在网上教学,编制各种书法教学课件,他在墨池学院举办的《穿越回古代,直接跟古人学书法》网上课程,一炮走红,深受欢迎。

嘉伟出生于山东东营,那是黄河的入海口。河海相接何其浩瀚,黄河奔腾千里万里的壮阔,一去不回头的磅礴,时常出现在他的梦里。

当兵后,他兵营驻地的连云港墟沟北固山上,有一座向若亭。他时常在此向东方眺望,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力量。万涓成水,终将汇流成海。他知道成就自己的必须要有那么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向若亭,那是给他精神启迪的又一方沃土。他要在此扬帆,在此开始人生的远航。

天下的水都是相通的。他少年的憧憬、青春的梦想,开始绽放出绚丽的花朵。他要到远方去,向着蔚蓝的深远做一次无畏的前行;他要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

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世界掌握在思想家的头脑中,没有思想,难以博大。而思想的养育离不开认真的学习,并不断地在实践中加以锻炼。“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读有字的书,读无字的书,读心灵的书,用知识积淀人生思想的厚度,建立良好的知识构架,文史哲不分家,学思践悟,久久为功。

恒兀兀以穷年,焚膏油而继晷。鱼化龙,鲤鱼跳龙门,得趁早,赶早,抢早。年轻时他拿笔一练就是十几个小时,那真是梦入黑甜,倒头就睡了。尽管这样,他仍然觉得时间不够用。迎来日出,送走晚霞是常态;披星戴月,通宵彻夜是习惯。他的书法水平不断提升,不断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流水的光阴成就着嘉伟的梦想。唯有奋斗的人生才是壮美的。做夸父与时间赛跑,永远与时间相伴而行,只争朝夕;永远与时间逐鹿,不负韶华。

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开始在全军的各类书法比赛中脱颖,继而在国家级的书法大赛中“脱手斩得小楼兰”传来捷报,进而月中折桂,步入中国书法大赛顶级殿堂,并在而立之年成为中国屈指可数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他在军中声名鹊起,成为当年军中书法青年代表之一。2015年转业地方后又成功度过了部队转型期,2017年以3次入展中国书协展览的优异成绩,成为全省国展次数排名的第二名。去年更是锦上添花,主动为疫情义捐。书法作品“沁园春雪”,在荣宝斋拍得全部款项捐于抗疫斗争。他获批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是2019年全省唯一的书法个人项目,去年顺利完成结项,并将于今年举办展览。他还于去年荣膺了全省政府文化最高奖“五星工程奖”。

嘉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立志做德艺双馨艺术家。他主动带领全区书法家队伍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每逢年节,都要为基层送春联,深受群众欢迎和喜爱。他热心传统书法教学进校园活动,亲自到学校辅导、讲评,开展公益书法讲座,并将自己新近出版的《杨嘉伟书法作品集》数万元图书,无偿捐赠当地中小学;他带领的连云区书协成为当地最活跃的群团组织,新近加入中国书协和省书协人员取得了突破;他开展的书法临帖展,在当地产生了良好文化氛围。嘉伟人品正,心眼好,肯帮人。为人儒雅,道性善,执事敬。

行进在书法事业的大道上,嘉伟还有很多的事要做。

点亮梦想,辉映璀璨。梦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永远不能没有的“红舞鞋”。大幕随时都在拉开,关键在于你有勇气去演出吗?要永远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我们期待着嘉伟人生归零后的再一次远征!(周永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