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殷红坚:热血奉献文化魂

【连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港城著名作家的名字当中,有一位来自江苏武进的老人,52年前,他与当时被誉为“常州108将”的苏南支援者一起,投身到灌南经济、社会建设的滚滚洪流之中,曾任灌南县文化局党组书记、副研究员,他就是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杂文学会会员,今年75岁的殷红坚。

gb28文化d

做好文化人才“传帮带”

“我虽然退休了,但我依然是一名共产党员,所以一定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做好传帮带,要为建设灌南文化强县发挥自己的作用。”在位于灌南县镇东社区西侧的家中,殷红坚接受采访时声若洪钟。

1968年冬,殷红坚从南京师范学院新闻系毕业,分配到灌南县工作,先后担任县宣传、文化等部门的领导。工作期间,发表小说、报告文学等千余篇,出版《灌南》《草帽集》《青麦穗》《拣月》等共100余万字。退休后,殷红坚仍在坚持文艺创作。

这么多年来,繁荣发展的灌南文化事业当中,有殷红坚老人浓墨重彩的一笔,灌南年轻文化人的新老交替中,他自觉承担起了导师的角色。曾经有一位知识青年,因为请殷红坚帮忙修改了一篇报道,文章在《新华日报》刊登,让他树立了信心,走上新闻工作者之路,成为《溧阳报》的主编;灌南“五张文化名片”之一的小品能人孙志忠,也离不开他的悉心指导……在灌南县文艺界,殷红坚桃李满园,很多读过他文章的文学爱好者给他写信,给他打电话,他都一一回复,从不怠慢。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勤于思考的他就总结了开展边远村组文化活动和送文化下乡的经验,许多作品和论文获得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奖励,个人也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文艺工作者。

写下数百万字文学作品

1999年,已经退休的殷红坚被查出患有重疾,几个月后,当他从医院回到家中时,体重只剩下不到100斤,疾病的折磨并没有消沉他文学创作的意志,反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gb28文化i

从那个时候开始,每天早晨,他都早早起床,一个人到家门前不远的英雄广场独自散步,早饭后就是看书、读报,研究海西文化、戏剧、哲学等,午休后,他开始动笔创作,日复一日,笔耕不辍,20多年过去了,他虽然清瘦依旧,却整个人变得精神矍铄、满面红光,尤其是谈到文学创作,75岁高龄的他甚至被聘为文化辅导员,多次走上讲台,讲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讲解他独到的文化见解。

20多年来,殷红坚老人一边坚持与病魔作斗争,一边把对党、国家和人民排山倒海般的爱,倾注笔端,融入新时代文明建设的洪流中。他奋笔疾书,先后著有长篇小说《风流大潮河》《雪地红狐》,创作《甘棠讼》《刘娥罢殿》等电影、电视和大型戏曲剧本10多部。“我觉得克服疲倦、提升精神最好的方法就是动脑筋,多动脑筋才能耳聪目明。”殷红坚每天坚持读书创作,他从不接触智能手机,听力、视力都非常好,说起话来铿锵有力。

30年前创作《开山探奇》

“晚霞在海面上洒下了一波金,渔船返航了。开山,这个隐现在大沂河、大潮河交汇入海口的海湾里的孤岛,犹如龙口里的一颗明珠,而那倚山而立的新娘,则成了难以解开的秘密……摄影师的镜头对准了渐渐远离的海上孤山……”

1990年12月发行的《灌南》一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书中第150页至152页刊登的《开山探奇》文章,就是殷红坚老人的大作。文中三处提及新娘子王仕花随夫守岛的真实情况,这也是最先对王仕花随夫守岛故事的记载。如今读到老作家殷红坚当年写下的文字,让许多人对英雄守岛事迹感慨万分,肃然起敬。

2019年1月31日,中国第一家私人公共图书馆馆长贺龙国登上开山岛后,向守岛英雄王仕花赠送自己珍藏多年的这本书。当王仕花看到《开山探奇》时,泪水止不住流了下来,文中写道:“几经周折,果见一新娘子在开山岛西山口伫立。海水衬着她水红的褂子,梳着两条短辫,脸盘儿也可人,身材也苗条,虽算不上什么绝色女子,但在这海上也算是难得的了!一个孤身女子流落海上孤岛,这里肯定有个秘密……不过有一条,她若不是一个喜剧便是一个悲剧。”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敏锐思考,75岁的他乐天而知命,故不忧。笔耕不息,写出了自己的加速度。他用毕生的力量去塑造灌南文化的魂,擎起灌南文化的旗。“这点成绩算得了什么?我们这是文化枯藤结新芽啊,你们要好好努力,接过我们手中的接力棒,不管身边的人和事情怎么改变,我们的骨头不能变软啊,这是我们文化人的自信……”

作为在文化舞台上奉献了青春热血的老一辈人,如今的殷红坚依然坚守在自己的新阵地上,孜孜不倦地绽放着自己的艺术之光,他所展示出来的精神风貌和面对生活、面对创作的生命状态,不正是根植内心深处永远澎湃的文化之魂吗?(张晨晨  刘华玉   孙荪 文/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