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申名进行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重在三个“留住”

【连网】日前,我市顺利获评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但这并不意味着结束———此时此刻,我市既要履行好作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的责任,又要为攻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协力拼搏。而作为保护和申报的难点工作,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整治是我们需要着力下大功夫的。省政府的批复已经明确我市有三条历史文化街区,分别为连云港老街、民主路和南城东大街。所以,我们要把握一个方向,就是既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也要将保护与人居环境的改善相结合,还要注重保护与当前文化的传承相结合。

首先,要留住“原生态”。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建筑,要根据住建部、国家文物局要求“应保尽保”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划定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和认定公布历史建筑,明确保护管理要求,完善保护利用政策,确保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各区、单位不能只注重眼前的利益,眼光要放长远。要怀有大局意识,本着负责任态度,为后人留有历史的记忆。

其次,要留住“烟火气”。近日,住建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进行调研评估工作,其中对历史文化街区评估的重点之一,即“是否存在违背群众意愿、强制搬迁原住民的情况”。说明现在国家名城申报工作,越来越关注原住民的问题。其实,在以前的更新改造中,很多城市街区都是采取“先搬迁、后改造”的操作方式,但这种方式越来越不被认可。很多历史文化街区没有了原住民,过度的商业化,人气虽旺,但缺了烟火气,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更有甚者,没了原住民,商业人气也不旺,成为鸡肋。

笔者以为,我市在街区改造的过程中,要吸取这方面教训。要在充分尊重原住民意愿的前提下共谋共商,让居民自主选择迁与留,鼓励居民留下来,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迁出的释放了空间,为改善基础设施和植入新业态创造条件;留下的或自住或租赁,根据建筑完损程度进行适当修缮整治。原住民由于审美和追求居住舒适度的原因,有可能主动改变老建筑的传统风貌,这时候,我们的街区整治工作者要走进百姓家,一起看现场、谈方案,只有沟通好、协调好他们所关注的个人利益和街区保护之间的关系,允许他们强调自身个人利益的实现,才能让他们更加自愿地参与进来,保留住历史文化街区的“烟火气”。

最后,还要留住“动态美”。历史文化街区的整治修缮,要有系统性思维,既要关注传统文化的肌理内涵,又要有现代文明的方便舒适。不但要彻底改善基础设施,而且要不改变街区的原貌、不影响居民生活。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搞大水漫灌,不能一刀切。要根据每条街区、每座传统风貌建筑的特点,“一院一策”徐徐推进,开展“小规模、渐进式”为特色的整治行动,成熟一片再改造一片。在共商、共享的微改造过程中,改善人居环境,同时保留住原汁原味的老民居、老街巷肌理,实现人与建筑、环境的“动态”和谐之美。(张晨晨 刘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