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板浦有座李汝珍纪念馆

【连网】走进千年古镇板浦,从“崇文门”(当地人称东门)进入板浦镇区,沿着东大街西行数百米,在东大街7号坐落着一座小巧玲珑、古色古香的庭院,这里就是为了纪念古典文学名著《镜花缘》作者李汝珍(公元1763—1830年)而建立的“李汝珍纪念馆”。

cw24a07b

(一)

李汝珍纪念馆是在其故居的基础上修建而成的,1992年建成并对外开放。整个纪念馆由“李汝珍和《镜花缘》陈列展馆”和“故居”两部分组成。“李汝珍和《镜花缘》陈列展馆”由庭前小院、门厅、过堂、主展厅、后院(镜花水月园)组成;“故居”由起居室、书房、棋艺室、“百花仙子园”等组成。

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李汝珍随兄李汝璜来到板浦,起初居住在盐课司大使衙门后院。嘉庆六年,李汝璜调任草埝场大使后,李汝珍在妻舅“二许”家里借住,这里就曾是许氏家院财产,李汝珍在此居住、生活近二十年,如今这个“李汝珍故居”是按照李汝珍所处的十八世纪中叶古海州儒商(盐商)居家的复原。

(二)

走进李汝珍纪念馆的门厅,映入眼帘的是门楣上那苍劲浑厚、潇洒豪放、秀逸清奇的“李汝珍纪念馆”金字匾额,匾额题字是著名书法家、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书法教授、江苏省书法协会原主席尉天池先生的手笔。

穿过门厅过堂,在一进小院里就见到“松石堂”,众所周知,李汝珍字松石,号松石道人,这个“松石堂”就是以李汝珍的字号题名的;在这个小院的西侧墙面上,布有清代孙继芳根据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故事绘制的工笔重彩人物画,让观众能更好地了解《镜花缘》这本书的整体概貌。

“松石堂”就是李汝珍纪念馆的主体———李汝珍生平事迹以及《镜花缘》的陈列室。走进“松石堂”,正中矗立着一尊汉白石李汝珍塑像。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发展,特别是2018年对纪念馆进行的提档升级,纪念馆增加了很多资料、物件,为纪念馆增色不少。如今,“松石堂”四周的陈列橱内展出了清道光、宣统、民国至现当代不同时期各种版本的《镜花缘》,国外的有英文版、日文版,国内有英德堂版、芥子园版、绣像绘图版等十余种。陈列的还有李汝珍的《李氏音鉴》《受子谱》,以及李汝珍师友的著作《燕乐考原》《算牖》等古籍善本及相关研究文献,包括《镜花缘》研究各类文集、著作,如《板浦春秋》《李汝珍师友年谱》《镜花缘研究文集》以及《镜花缘研究》期刊等,从这里可以大概了解到世界性的李汝珍研究的概貌。

陈列室墙壁四周布满了展板,介绍了李汝珍的生平、年谱、《镜花缘》简介、国内外《镜花缘》研究概况;展板特别布置了李汝珍诸位师友的介绍,包括李汝珍老师凌廷堪、“板浦二许”(许乔林、许桂林)、“板浦二吴”(吴振勃、吴振勷)、“中正二乔”(乔绍侨、乔绍傅)等师友,从这些板浦文化名流的介绍中,让我们得以了解清乾嘉时期板浦的文化学术氛围以及当时的学术概况;展厅墙壁上还有一些精书妙绘的书法作品,都是近代时贤名流的佳作。

在“松石堂”后面有个“后院”,与板浦著名的“苏光小学”隔墙而邻,后院西北角有一棵二百多年树龄皂角树状若华盖,这棵皂角树传说为李汝珍亲手所栽。如今皂角树巨大的树冠、繁茂的枝叶已经延展进了苏光小学院内,将李汝珍纪念馆与苏光小学连成一片,也将板浦文化持久延伸。皂荚树下,石桌石凳,围树而造。树右侧有一口井,圆圆的井身是磨石条拼砌的,古色古香。井旁竖石碑一块,隶书“松石井”三字依稀可辨。背面的字,残损模糊。

在这个后院正北面墙壁镌刻着王羲之体的“镜花水月”四个大字格外醒目,字体俊逸挺拔,苍劲有力,点出了《镜花缘》这部小说的主旨,也将纪念馆映衬得更加古朴典雅。

(三)

在“松石堂”的东侧,有个青砖、小瓦、古色古香的建筑,这里就是李汝珍故居,故居的主体建筑属清代砖木结构,一宅二进,计有房屋12间,原为板浦名门望族许氏祖居。青砖黛瓦,雕廊飞檐,庭院高低错落,变化有序,古意盎然,清秀雅观,在这里可以领略到李汝珍生活和写作的场景。

起居室是李汝珍生活起居之所,按清代中产家庭的生活状况布置生活场景,室内陈列古式的家什物件,木椅、条几、雕花的架床、床沿边的踏脚木、床头柜……具有浓郁的清代古海州风情。

起居室的前面是客厅,是李汝珍诗文会友的地方。在这里,李汝珍曾向老师凌廷堪求学,聆听教诲,学习音韵;与板浦才子“二许”、中正“二乔”、名士“二吴”等文人雅士切磋文论、谈经论道、谈音理、大谈《山海经》,论奇说异、讨论诸子百家、谜语诗文、风俗民情,这些都激发了李汝珍创作灵感、为他写作《镜花缘》提供重要素材;在这里,李汝珍还与许祥龄、孙吉昌、徐鉴、余集、石文煃、金翀等流富学者、雅士文人结为挚友,经常联翩相聚,诗文唱和,花间月下,对酒征歌。

客厅东侧是书房,摆设尽管简陋,但不失雅致。书房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挂着的当代画家王宏喜所绘“李汝珍著书图”,画面上李汝珍在凝神构思,栩栩如生。就是在这间简陋的书房中,李汝珍以生花妙笔写出了传世名著《镜花缘》。李汝珍“清介比水石,节操同松筠”。他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不满,负才使气,疾恶如仇,视功名利禄若过眼云烟,一心顿开名缰利锁,意欲超脱凡尘;他穷探野史,博览群书,“工篆隶、猎图史”,舞文弄墨,著书立说。在这简陋书房中,他精心构思著作了《李氏音鉴》和《受子谱》并在“二许”等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消磨了三十多年层层心血”,在这里以生花妙笔,写出了不朽的传世之作《镜花缘》,书中充满了海属地区的乡言土语和风物民情,处处有着古海州板浦的地方烙印。

书房边上是棋艺室,棋艺室还有一盘未下完的围棋。李汝珍“于学无所不窥”是位聪明绝世多才多艺的才子,他对诸子百家、琴棋书画、医卜星相、戏曲游艺等无所不精,经常和文友雅士们一起抚瑶琴、写春联、谈棋谱、讲牌经;打灯虎、辩字音、斗百草;对群花、行酒令;呤妙句、形成文艺沙龙,终日处于文学艺术的浓厚氛围之中,他尤“博于弈理、谈棋自得精微”且“通国之善弈者,咸推服之”。因此,棋艺室布置高雅而简朴,再现了宾主对弈的场景。

起居室和书房门前是一处庭院,如今被纪念馆改称为“百花仙子园”。在“百花仙子园”也即天井正中,有一棵树龄二百余年的石榴树,李汝珍在小说《镜花缘》中提到的“五色石榴”,就是从这棵石榴树获得灵感的。李汝珍将石榴花评为“花中十二友”之一,可见他对这棵石榴树偏爱之深。

如今,有了这座李汝珍纪念馆,可以让广大《镜花缘》爱好者、研究者,在“镜花水月”之地怀念故人,使得板浦文化、古典名著《镜花缘》文化得以长久传承。(陈婕 徐习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