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朱成安:敬于艺事 伟以器怀——李敬伟书法艺术的批评

【连网】书法有帖学和碑学之分,虽碑学兴于清嘉道年间的金石考据之风,甚至有偏激贬抑帖学的倾向,但在中国书法文化史上,帖学与碑学几乎涵盖了古代书法发展的两大源流,并成为两道交相辉映的艺术风貌。

书法史之所以有碑学崛起、帖学式微的现象,多因清季以降兼于金石之学的书法大家们鼓吹。阮元著《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首先提出书法艺术的碑帖之分,认为“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则帖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胜”。阮元之后,包世臣著《艺舟双揖》,对北碑书法推崇有加,指出“北碑字有定法,而出之自在,故多变态。唐人书无定势,而出之矜持,故形板刻”。特别是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揖》中,把北碑书法归结为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

至今已习帖近30年的李敬伟,自2007年转而习碑,进而又开始习篆,常年不懈的临习感悟,书法的表现力在碑和帖之间互进,将两者的融合,由生硬到渐变自然,已入运用自如之境。李敬伟在有了碑、帖的坚实基础后,近几年中更将精力专注于习篆,虔心师古,直入圭臬,很快打通篆书堂奥。李敬伟书法作品曾入选第二、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和第八、九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等30余次专业性国展,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印社社员。如今,李敬伟书法艺术的呈现,自是追求写碑一路的风格,在写碑中已显自我风貌,对照康有为归结的北碑书法十美,自有匠心所得、妙手相成。

作为文化现象,碑学崛起的背后,隐藏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政治、社会的矛盾冲突,带来文化的变革,使人们的审美认识发生觉醒与变易。这样,碑学兴起,也是顺应了艺术发展的趋势。自清初碑学兴起至今已三百多年,碑帖之争从未间断,一代代的书法家在“碑”与“帖”的比较、争诉中,对书法传统进行着各自的考量与探寻。书家们因各持主张,将碑的古意和帖的神采,不断地进行着个性风貌的创造与构建,开辟了“二王”之外的一套书法体系,为后人提供全新的书法创作模式,对后世书法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当今的碑学传承,基本与阮元、包世臣到康有为的理论学说一脉相承,且崇碑尊碑蔚然成风。

当代写碑已成一大主流,但被瑕垢亦是不断,雄浑古朴的金石气演变为山石的刻痕,心手双畅的书写性沦落为刀斧的模仿,真是成也“写碑”败也“写碑”。古人将金石气,作为中国传统书法中苍茫浑厚朴拙的表现样式,是非常独特的艺术气质,金石气是碑中所具有的特性,但不是碑的刻凿再现。学碑者一旦把写字变成刻凿的模仿,甚至变笔法为刀法,实是对金石气的误解。李敬伟写碑,自是建立在写帖的基础之上,远离当今写碑流行风中一味鼓慄张扬的习气,以纯雅笔墨彰显金石气。

李敬伟书法在金石气的审美体验中,没有对立书卷气的高雅清逸气息,而是在书写中以高雅的韵味和脱俗的气质,蕴藉为内在的书卷气,使流露于笔端的意蕴和风度,转化为外溢的金石气,书法作品的雄浑金石气喷薄涌现。从李敬伟的书法中,可以感受到其对二王法帖、孙过庭书谱、赵孟頫墨迹等正统帖学,都是下了很深的功夫,是用纯正的笔法去写碑,在丰富的笔法中体现金石气,并在写碑中感受书写的畅快,将金石气融铸为浓浓的翰墨香。

书法的学习,有的只是临写的结累而成为肌肉记忆的小技,有的则是修为的感悟而转为精神探索的大道。认知的不同,书法的意义已分高下。书法艺术的展现,是书法家内心世界的外化。传统有“字如其人”之说,今多遭书法界质疑,这也属于认知的不同而产生理解上的分歧,当然对书法真谛的体会,就有是否深刻之别。心念决定德行,德行决定气场,相由心生,境由心转,乃佛家语,以之验证书法艺术“字如其人”说法,违和与否不言而喻。

李敬伟书法艺术中展现的正大气象,有目共睹,不仅是其碑味凸显的正楷、行草之书,就是古味浓郁的篆书亦然。李敬伟书法艺术高度统一的审美体验,追求的艺术境界亦是完整一致的。

大篆书写,于拙朴中方见功力,而非花里胡哨的工艺仿写。李敬伟的篆书艺术,属于大篆风格,但能大篆和小篆结合融洽,相得金文、古玺、石鼓文之势,兼取清代诸家篆书之法,加之其善于篆刻而能化用金石之趣,致使所呈现的每一幅作品,笔力圆润流畅而饱满深刻,气息高古新颖而韵味十足,用笔、造型和章法的变化,在兼顾工整严谨、笔墨情趣中以拙朴的写意取胜,鲜明的个性在法度之中,笔势突兀而犀利,感情鲜明而浓烈,笔笔使作品的形式外现,具有一种艺术创造的激情。

书法炫技,仅属末技;书法游艺,即为妙艺;书法载道,则存大道。故习书者何以为家,真不是戴上一顶“书法家”帽子就飘然成名成家了。“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中所言“立大事”,于书法家则是对艺术高峰的追求。李敬伟书法艺术还处探索之中,其笔墨表现有时略嫌迫促,重笔扭结。因研习帖、碑、篆的时间不同,笔法线条的质量也有高低表现,对于时间较短的篆书,还要进一步锤炼笔法线条,将大、小篆融合再紧密些,使古韵和情趣更为交映出彩。

金石那种历史洗礼、岁月磨砺后的光华,芒角淡宕、边缘柔和,既古拙浑朴,又天真烂漫,充满迷离的美感,不正是书法艺术所承载的无边大道吗?气质鲜明、笔致高尚,是李敬伟书法的特质。将翰墨精神中无边大道的正大气象,期期以求于每一件作品之中,进而追逐自我的书法梦想,可视为李敬伟目前的书法状态。这种状态,李敬伟是用敬于艺事、伟以器怀的心胸在坚守!

作者:

朱成安 兼好文史哲艺及美学,从事地方史学研究、书画艺术鉴评、诗词楹联创作,擅长将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创意结合,策划多次大型诗词楹联艺术展,诗词楹联作品在国内大赛中获得各类奖项,为港城机关、景区等多处撰写楹联作品,与书法家合作举办联墨展,长期开设传统诗词楹联公益讲座,编著出版传统文化类书刊5部,发表在《书法报》《苍梧晚报》整版学术文章40余篇,承担江苏省社科联研究课题论文1篇并获结项证书。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书画研究》丛刊编委与专栏主持、海州诗协副会长、石室诗社执行社长、海州区文艺“名师带徒”计划首批名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