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背负传承使命的“手艺人”

□ 郭 琳

gb17发布o

【连网】  面前的孙连东,黑黑瘦瘦,谦虚低调,似乎很难和他作品中展现出的柔软联系起来。他出身于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父亲是远近闻名的手工艺人,也是村里极少不仅擅长瓦工、木工,还会砌石墙、建房的人。“过去农村建的多是红砖瓦房,四面墙最下面的1米高部分要用石头砌起来,是那种从山上开采下来没有规则的石头,我父亲用锤子、錾子修平整,特别是房子拐角处要注意必须圆滑、美观,如果讲究一点,还要在门的两边、四个屋角雕刻一些花纹,门、窗、房梁,都是木头做的,需要父亲一点点刨出来。”谈到父亲,孙连东语气里透着敬佩。在他眼中,父亲平时沉默寡言,但做事严谨又肯钻研,遇到难题便默默思考,总能想出解决办法,是个智慧又低调的人。我猜测,他的性格多少随了父亲吧。对他产生极大影响的还有一个人,姐姐。姐姐擅长绘画,不仅在学校画,也在家里画,后来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平时,他就在旁边看,然后学着姐姐的样子描描画画。

大学毕业后,孙连东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当时的县邮电局负责检修机房里的电话线。几千部电话,每天要检查每条线路通不通,这样的工作干了不到两个月,他便辞职了。用他的话说,当时工作轻松,每月工资两三百元,但是家里因为供他们姐弟3人上大学,已经欠下不少外债,经济困难,他不想让父母再这样操劳下去,希望能找到迅速改善家庭环境的工作。

寻思着父亲手艺好,他便跟父亲商量组建一个小装修队,出去接活,再慢慢壮大。当时没有手机,大多数人家中还没有固定电话,信息不畅通怎么办?在邮电局工作过的他,了解信息通畅的重要性,动员父亲安装了一部固定电话。“我还记得安装费是2650元,差不多是父亲一年的收入。有了电话后,我制作了各种小广告、小传单,写上地址和电话,贴在村子路口,各个小区。可是差不多两个月家里电话都没响过,父亲又急又气,我也有点沉不住气,怀疑是不是电话坏了。后来有一天,电话突然响了,我们有了第一份活。”孙连东说,那大概是1998年之后吧,赣榆专门搞装修的队伍还非常少。我不禁感叹他敏锐的思维和独到的眼光。

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他的装修队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他也跟着学会了木工、瓦工、油漆工。然而随着时间的匆匆流逝,每天忙于接电话,打电话,看工程,搞预算,买材料等等一些烦琐的事,一天下来,人已经疲惫不堪。对于孙连东来说,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2010年5月,孙连东下定决心离开熟悉的装修行业,独自去北京发展。的确,当你越干越不快乐,就是时候找一条新路了。刚到北京的一个月,孙连东看什么都是新奇的,批发市场、建材市场,甚至是餐饮店,他都走进去逛逛。“我在北京最大的古玩市场潘家园转了差不多一个星期,发现一对从河北廊坊来的兄弟,做的根雕特别受欢迎,就和他们商量,拿一部分货到其他古玩市场卖。后来,我卖的货比他们兄弟俩还要多,就开始由他们负责做根雕,我包销。但是他们的制作速度慢,跟不上销售,我只能上午卖货,下午帮他们一起做,慢慢学会了怎么将原料加工、修形等,再制作成根雕。”孙连东说道。就这样,他与根雕艺术结缘,很快搞起了自己的小工坊,为了收集原料跑遍广东、广西、云南,河北、山西、山东这些地方的山。好的作品不愁销售,他的根雕分散到全国很多省市的爱好者手里。因为与艺术结合,孙连东干得乐不知疲,看着自己的一件件作品,满满都是成就感。

制作根雕时,他经常会遇到一些不舍得动刀切割的木头,它们由于泥石流或山体滑坡被埋在泥土里,经过几百年上千年而尽显沧桑,但直接放在展柜里,又好像缺了点什么。正巧,他在网络上看到了茶宠,这种小瓷偶有李白、杜甫、老子造型的,还有饱含哲理的“四不”以及中华武术造型的,放在根雕上,一下就有了生机和活力。根雕销量因此又高了一层,但新问题出现了,客户希望买根雕送茶宠,怎么才能降低成本呢?孙连东思索着。

时间来到2013年秋,孙连东回到连云港参加文博会。在参观其他行业的展品时,面塑作品让他眼前一亮。“我遇到了现在的师傅王振兰,她也是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捏的人物,只有十几厘米高,又光鲜又精巧,手指盖大小的人物头部上双眼皮、睫毛都清晰可见,更别提表情了。我考虑,如果用面塑代替茶宠成本一定能降下来,后来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做一个精致的小人物,至少要花两个多小时,成本一点也不低。”回想往事,孙连东不禁笑了,几分笑自己当初不知内情,还有几分应是面塑给他带来的乐趣吧。

孙连东说,他凭着自己有点小聪明,从网络上找到一些资料自学面塑,但是蒸的面捏好后总会裂开,人偶太小捏精细部位也掌握不了技巧,还是要拜师学艺才行!这时眼前出现了文博会上的师傅王振兰。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王振兰正式收下孙连东为徒。老师随和亲切、耐心传教,慢慢地由简到繁,由生到熟,擅于观察的孙连东作品越来越多,并形成了独有的特色:融入自己的感受和经历,表达社会价值观。用一句话说就是,他的作品有故事,有温度。比如,爱国题材的《绣国旗》《军民一家亲》,反映连云港历史文化的《海州五大宫调》《徐福东渡》,民俗故事《老鼠嫁女》,以及表现童年生活放风筝、开学的作品。

最近,他在抖音上看到河北一位老党员志愿者,在风雪之夜依然坚守在小区防疫一线,深受感动,创作了面塑作品《战疫》。糯米粉做成的白雪那么真实,大风吹起了志愿者大衣的衣角。作品《最美逆行者》里,穿着白色防护服的医生拿掉了口罩,压痕清晰可见,献花的小姑娘眼中噙着泪花,而这些小人偶仅仅8厘米左右高。孙连东在作品《众志成城》里,展现了一幅全民抗疫的图景,通过眼神、脸型等五官,以及身材高低、动作的变化,将每个只露出眼睛的人偶塑造成不同的人物。“那段时间,我接触最多的就是社区的党员志愿者,对他们是又敬佩又感动,所以你看这位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是长寿眉,我想通过这个人物形象,祝福所有志愿者们平安长寿。”他说道。

在跟随师父学艺的过程中,孙连东还发现,面的配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而改变。凭着做装修时积累的经验,他将乳胶漆配方、涂料配方等添加进去,作品不再出现霉变、干裂,反而更加光亮、润泽。

2018年夏天,孙连东的“溢彩面塑”工作室在赣榆区老街开张,他十分认可自己作为“手艺人”的身份。对他来说,手艺不仅是谋生的工具,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坚守、一种信仰和一种责任,要当一个负有使命感的手艺人,将手艺一代代传承下去。因为喜欢,所以至爱!相信孙连东在这条道路上会越走越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