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方敬先生,但愿我已抵达您的心灵深处

【连网】(王成章) 他走了,景清书苑的灯还亮着

灯光照出的小小空间,就像一个温暖的鸟巢

乡村之夜的明灯啊,是他唱给故乡不老的情歌

灯光就像一位诤友,一份亲情,一卷好书

灯光点亮多少迷茫的心,指引着学子不断前行

他走了,景清书苑的灯还亮着

灯光多像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鼓励的眼神

这里,有世上最美的师生情谊

这里,是他鞠躬尽瘁的地方

微信截图_20200427101433

微信截图_20200427101442

……

对于我来说,方敬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又是一位陌生的熟人。

追溯起来,2018年5月开始的采访,并非我第一次见到方敬先生。早在34年前,我就在故乡青口镇方敬先生的一次书法讲座中,有幸见过他一次。那时我正在进修学校,我第一次听到了他具有海派特色的演讲。他潇洒而又博学,这是我对方敬的第一印象。

1978年,上海女作家陆星儿就想写一写方敬,可是那时候方敬先生不同意。1949年出生的陆星儿,因患晚期胃癌与病魔抗争了两年多后于2004年去世。这位1968年上山下乡到北大荒,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工作十年的作家,与方敬先生应该有很多的心灵共鸣。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夫子说这话时63岁,而我采访他时方敬先生已是耄耋,但他的生命就像种子一样,充满了活力,而他本人就是一个播种者。

曾有人说,遇见,即是一次改变。

我全身心地走近了方敬,他的故事不需要文字的修饰就从心间、笔下流淌出来,像清澈的溪水,映照着他纯粹的灵魂。在梦中,我也在他左右,我们在交谈……

青春无悔、中年无怨、到老无憾。这就是方敬追求的人生境界,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他走了,正像上面那首诗写的那样,“景清书苑的灯还亮着。”

生活的哲理告诉人们:每当人们困惑于精神的贫乏,企图为摆脱困境挣扎,就一定会在我们的山巅之上诞生英雄并傲视一切。

于是,我们的心灵总为曙光彻照!

于是,我开始了这本书的写作。先后采访了方敬的学生、同事、朋友、家人以及宋庄村民百余人,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大调查、大采访和大求真。

一路行走、一路采写、一路感受着人性的光辉,有些采访是在泪光中进行的。我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天空,感悟到了信仰的力量。

“方老师的故事本来就很感人,不需要任何拔高。”不少受访者告诉我。方敬的长子方亚平也说:“爸爸生前真诚而低调,他不需要神话,希望你写出一个真实的他。”

是啊,他就是这样一个低调而倔强的老人,就是这样一个没有人生休止符的奉献者。

就像1949年7月4日他在第一页日记里立下的誓言:“建设新上海,建设新中国!”他的一生都在叩问自己:“为了祖国你做了些什么!”

方敬原名方锡敬,1931年1月31日出生于上海,1945年抗战胜利后,方敬在被誉为“民主堡垒”“小解放区”的上海华东模范中学读了三年高中。学校由胡景清、姚晶、蒋宏成三位之江大学土木系的应届毕业生创办,很多老师都是地下党员或进步人士。发现方敬买不起午餐,中午只好喝自来水充饥。胡景清拉着方敬说:“陪我到‘小小天’吃饭。”这一陪就陪了高中一年。全国解放前夕,青春热血的方敬即参与共产党领导的学生工作,常于夜间刷写进步标语,刻版油印资料并悄悄散发,也因此进入国民党限制学业黑名单。1948年方敬加入“青年进步协会”,出任地下党领导的《中学时代》杂志美工编辑。1949年任工人夜校教师,自1951年后任上海市老闸区第一职工学校校长、提篮桥区第二及第一工校校长、虹口区第三业余中学副校长、虬江中学副校长等职。1977年7月,奉命筹建上海虹口区业余大学并出任校长,1982年6月起历任虹口区教育科学研究室副主任,上海市成人教育研究室副主任等职直至退休。方敬为成人教育做出实践与理论上的双重贡献,上世纪八十年代作为中国成人教育代表团主要成员之一出访美国,并被全国各地聘请讲学。

“你们首先是国家的人,然后是你自己的,第三才是父母的。”方敬对学生“你是谁的孩子”这个问题如此定位。他对家长们说:“不要把孩子看成你的私有财产,要把孩子当成国家的人来培养。”他对学生说的是:“好好学习,将来做对国家有用的人!”他一直强调:先有国后有家,没有国家的强盛就没有家庭的美满和个人的幸福。

特殊年代里,他冒着风险成立“地下学店”为孩子们授课,开设数学、英语、国文、书法、武术等课程,他亲自担任国文与书法教学。1978年恢复高考,“地下学店”走出20多位大学生,有的甚至出国深造,许多人成为行业精英。

荒唐岁月中,他是长兴岛上的“鲁滨逊”。在这里,他割麦,割稻,打谷,运输,施肥,运麦,挑土;在这里,他搬砖,电焊,修路运煤,拉沙,拉水泥,做地坪,开拖拉机,铺油毛毡,修理水泵,做篮球架,砌沼气池,改建厕所……一个在荒岛上寻觅的灵魂,他相信:你有多勇敢,世界就有多软弱。活着就要热气腾腾,笑着活下去。那些打不败他的,终将让他更强大。

任职虹口区业余大学校长期间,方敬不下十次北上教育部,解决了上海成人教育学校面临的三大问题:一是教育部备案的问题,二是学校的职称评定问题,三是毕业生待遇问题。专职从事成人教育研究之后,方敬承担了国家和上海市的很多研究课题,在全国各地举办讲座,出版了专著《成人教育思辨》等书。

得知文征明研究专家周道振先生60年的研究成果《文征明年谱》没有资金出版,为“免愧对前贤,使国人负无人之讥”,方敬带头募集资金,筹款7万元为其出版,成就一段文坛佳话。其“上不负国人,中不负亲友,下不负来者”的忠义之举,被评论家誉为“侠气干云”。

学生尚天潇是柳杭村人,第一年高考失利,复习时没有钱,方敬在大信封里装了5000元,信封上写着“尚天潇先生专用”,专程送给年仅21岁的他,令他感动万分,也更加激发了他的雄心。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硕士,到中央美术学院书画比较研究博士,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工笔画高研班。

学生祁明旭上学早又贪玩,成绩一度年级倒数,在方老师谈心启发下,成绩跃升年级前两名。方老师还曾帮助他选择大学志愿,并说:“你要是能被西安交大录取,便是我最大的收获和欣慰!我到时一定为你鞭炮铺路,披红挂彩,亲自送你上火车!”从西安交大获得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学位后,祁明旭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研究项目。

方敬工资收入并不高,在致负责保管工资的好友石迅生的书信中,曾说自己“方郎财尽”,读来令人动容———

迅生:

请你帮忙办点事,谢谢!

一、给王洵送800元,是我请他代购学生的学习用书……

二、转8000元给我,今年6月没寄过;今年给学生用了2万,因方郎财尽。

方敬 2010年9月5日

从2007年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之后,方敬就一直与病魔搏斗着。胆也病变摘除了,腿也好几次摔伤住院。罹患膀胱癌之后,即使在上海医院手术和透析的日子,方敬授课时还专门穿上纸尿裤———担心手术后遗症:尿频、失禁影响讲课。在去世前一个月,他花一万多元为景清书苑购进一批藏书。

方敬遗体告别那一天,白花遍街、哭声震天……中央文明委及省、市、区领导,央视等全国主要媒体纷纷前来。远在海外的弟子、遍布全国的亲友学生来了,数千名乡邻男女老少来了……这身后的哀荣,恰是方敬老人撒播的爱的返照。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方敬的一生,是知行合一的教育家的一生。他的一生都是“一团火”,“火萎了,我也走了。”

守灵之夜,景清书苑的学生们彻夜唱着李叔同先生的《送别》,喉咙唱哑了,还继续唱。

以身作烛,死而后已。这本62万字的书中方敬的很多故事都是闻所未闻的,诸如他亲聆邓小平报告的感奋,与陈毅的“两次半”见面,上海艺文圈的往事……类似于鲁迅日记体的60本日记,各取父母名中一字命名的家族杂志《纶华》,多次进京面见教育部部长慷慨建言以及关于素质教育的通信,曾为南非总统曼德拉塑像的知己弟子为他塑像,对“风暴”中优秀知识分子的保护和大胆启用,对美欧诸国教育、社会的实地考察;上海学生李红旗十余次从上海骑着摩托车“千里走单骑”来宋庄为他送药,退休后更炽烈燃烧的生命,他与书法大师沈尹默、黄葆戉的密切交往,他与胡景清、袁鹰等老师的旷世情感,景清书苑的绛帐风华,珍贵的名人信札和日记,堪称遗响的家国情、师生情,一次捐款10万元却舍不得倒掉一点剩饭菜……

美丽的生命从来无须雕琢,因为它本就简洁而深刻。

他的形象会在人们的点滴回忆中跳脱出来,历久弥新、清晰而深刻。

遇见方敬,让我们意识到,人的灵魂假如只局限于狭小的自身,陶醉于自我的小生活、小成就,内心的天平就会因为利害得失而倾斜。而总有一种人,乐于为祖国和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正是这样的人高擎着信仰,推动了中国!

我仿佛听到了一首悠远的歌,从远古传来,带着中华民族的真挚,绵绵不绝,回响不断。我也把一首长歌献给他———方敬。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心: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内心里崇高的道德。

泱泱华夏,大地苍茫;千秋万代,信仰为大。

叩响信仰之问,塑造信仰之魂。作为一个历史追踪者,我有责任向读者作出诚实的报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