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资讯 资讯> 文旅动态

石上烽烟——抗日石刻与连云港保卫战

【连网】  巍峨连绵的云台山像一条蜿蜒的巨龙,屹立于黄海之滨、海州湾畔,青山叠翠,碧海涌波。然而七十多年前,这里却发生了一场壮烈的连云港保卫战,前后历时逾年。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守军以顽强的斗志和一腔爱国情怀,不畏强敌,浴血奋战,一次又一次击退了日寇疯狂的进攻,捍卫了中国军队和中华儿女的尊严,极大地牵制了日寇在苏北乃至全国战局的进展,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时至今日,在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云台山抗日石刻群”的保护名录中,仍保存着不少当年中国抗战守军留下的石刻,这些石刻都是见证这一段悲壮历史最好的实物资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永载史篇的“连云港保卫战”

连云港地处黄海前哨,东濒海道,西接徐邳,北控齐鲁,南蔽江淮,素有“海防要塞”、“中原门户”之称。1938年5月至1939年3月,我抗日军队依托后云台山,与来犯日寇展开了殊死搏斗,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了云台山,保卫了连云港。

据史料记载,当年守卫连云港的中国守军共有六支,分别来自国民党的正规部队和地方改编的武装。他们分别是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三十一军、第四十军、第五十七军、游击第八军和第八十九军。其中,第四十军、第五十七军与游击第八军分别在云台山区域留下了不少抗日石刻。

从1938年5月20日至1939年3月4日,历时289天,就连日军也不得不承认,进攻连云港,“使海军吃尽苦头”。

当时的《中央时报》在头版报道说“守卫云台山部队,坚如钢铁,固若金汤”,在抗战历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连云港保卫战的胜利,振奋了军心民心,坚定了国人抗战必胜的信心,挫败了日军从海上增兵的企图,有力地支持了第五战区在徐州战场的对日作战。

“吾辈军人当以死赴之

在云台山飞来石上,有一方四十军团长邵恩三的题刻。刻文为:“国难当头,吾辈军人当以死赴之;得不死,则亦得后天下之乐而乐也。邵恩三。”

邵恩三是河北省清苑县人,时任国民党第四十军三十九师一一五旅二二九团团长。在守卫云台山期间,对日寇进犯连云港的嚣张跋扈,邵恩三义愤填膺,以一腔热血在云台山上留下了这方爱国石刻。这也是第四十军将士在云台山地区留下的唯一一块石刻。

2015060409141223268

从碑文中的豪言壮语来看,邵恩三将军是一位极具爱国情怀的将领,为了保卫国土,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在之后的抗战中,邵恩三也确实做到了这些,为中国人民的自卫抗战而英勇殉国。

1943年4月11日,第四十军扩编为第二十四集团军,邵恩三升任第二十四集团军少将处长,部队在太行山与日军激战中损失4000余人,并在山西垣曲被日伪部队包围,先期投降日寇的孙殿英奉令上山搜寻庞炳勋,并派人诱降集团军总司令庞炳勋。

当伪军包围庞部所驻山洞,即向洞口扑来,几名抵抗的士兵被当场打死,并在洞口向洞内喊话,让洞内投降。这时,洞内传来一声枪响,原来是邵恩三将军不甘做敌人的俘虏,在山洞内悲愤自戕,壮烈殉国,享年四十岁。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云台山抗日石刻群”的保护名录中,现存游击第八军抗日石刻共六处,分别为曾锡珪题刻1处、李志亲题刻3处、冯岳题刻1处、胡文臣题刻1处。

曾锡珪题刻位于宿城万寿山南坡,楷书。正文为“殷忧启圣,多难兴邦”八字,落款四字,后钤刻印章两方。跋文共一百五十四字,落款八字,后面亦钤刻四字方印。

跋文为:溯自抗日战起,敌□恃其海陆空军,联合火力,破我要塞,肆行无忌。本年五月廿日,敌又施其故技,进犯我连云港,经我官兵奋勇抗战,时逾匝月,敌终未能越雷池一步。斯则羞堪告慰者,而我守备东西连岛将士,又复慷慨赴义,竟作壮烈牺牲,比古之田横五百蹈海壮士固无逊色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追往思来,怅怀无已,爰镌八字于石,勖我袍泽,留作纪念云尔。公历一九三八年六月廿八日,湖北沔阳曾锡珪识。

 “率将士誓保河山”

抗战开始后,淮北税警改编为游击第8军,李志亲任第8军副总司令,负责连云港一带的防务。1938年5月20日傍晚,日军登陆部队以优势火力对连云港、孙家山等各处实施攻击,李志亲率领第八军将士在丫髻山奋勇抵抗,浴血奋战。

他在云台山地区留下了三处题刻,其中两处位于宿城风景区万寿山南坡,另一处位于东磊风景区。万寿山题刻一:序:民国廿七年五月,倭寇大举侵犯连云港,余奉命指挥守军与血敌战月余。赖我将士忠勇抵抗,誓保河山,顽敌迄未得逞。爰题数字,共相奋勉。正文:保卫疆土,复兴中华。六月下旬,合川李志亲题。

万寿山题刻二:序:本年五月廿日,倭寇藉海陆空联合火力,由孙家山强行登陆,其时连云港势甚危迫,余受命指挥守军及援军作战,赖我将士忠勇抵御,得挽颓势为盘安,我部被困东西连岛之中队,虽弹尽粮绝,矢志不屈,视死如归,全部殉国,足表民族之忠魂,其为复兴之光荣。爰题数字,以志不忘焉。正文:保卫疆土,复兴中华。四川合川李志亲题,民国念七年六月十日。

2015060409142412453

东磊“血战连云”题刻,正文:血战连云。跋文:民国廿七年五月,余率所部守备连云,与倭寇血战数昼夜,奉令将墟沟阵地移交某旅,转战老窑,途经东磊,题写数字,以应父老,而为纪念。李志亲志。

 抗日将军留下诗刻

冯岳是广东人,时任游击第八军第二总队总队长。1938年5月,日寇大举登陆,冯岳所部奋勇抵御,伤亡惨重,被迫退至山后休整。同年秋,随曾锡珪由灌河口离开淮北,转赴四川。

他的题刻位于宿城风景区万寿山南坡,曾锡珪题刻的东侧,楷书。在题刻之前有序,魏碑体。序五十八字,正文与落款均为四字。刻文为:序:民国二十七年五月,倭寇由老窑、孙家山强行登陆,余奉令率游击第二总队向后云台山堵击,苦战经月,幸赖官兵用命,顽寇迄未得逞,爰勒石志念。正文:保我山河。粤东冯岳。

在东陬山西北坡有一个山洞,是原国民党陆军少将胡文臣驻守东陬山与日军周旋时修筑的防空工事。它依山而建,利用原本天然洞穴结合人工石墙,顶盖用钢筋混凝土浇筑。

抗战时期,每天天蒙蒙亮,胡文臣就集合全体官兵列队东陬山山麓操场上讲话。他慷慨陈词,声泪俱下:“当前华北各地已战火纷飞,敌机到处狂轰滥炸,我们身为中华儿女,当此危急存亡之秋,应秣马厉兵,严阵以待。我们报效祖国的时候到了……”

胡文臣1938年冬于宿迁保卫战中为国捐躯,不过,他在东陬山留下了一块诗刻:倭寇犯我海疆,飞机到处逞强。为免轰炸殃及,依山筑室避将。

 “可恨倭儿未斩光”

“云台山顶雾苍茫,此是抗日大战场;百日争夺暂归去,可恨倭儿未斩光。”这是周从权在宿城围屏山南坡一个招崖下留下的一块诗刻。落款时间为一九三八年八月。

2015060409144776578

周从权,生卒不详,从石刻落款上得知他是辽宁沈阳人。1938年8月,守卫云台山的部队为第五十七军的六七二团、六八八团,六六七团后来因协助六七二团也参与了连云港保卫战。

第五十七军是东北军张学良旧部,所部士兵大多来自东北。由此可见,周从权为五十七军一名团以下级别军官,但属于何团,尚待进一步考证。 

此外,1938年7月7日,六六八团团长崔锡璋在新县小学操场举行“抗日战争周年纪念大会”,追悼前方牺牲将士。纪念大会后,在新县“娘娘庙”门前路边树纪念碑一通。

纪念碑碑文为;“追悼全国抗战周年殉难先烈纪念碑。”落款:陆军第一一二师第三三四旅六六八团团长崔锡璋率全体官兵敬挽。

日军登陆占领连云港地区后,将此碑推倒,埋于稻田中。抗战胜利后被重新竖起,现藏于市革命博物馆。

一份特殊的“抗日纪念”

2015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特殊,是因为它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

于国人而言,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于世人而言,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连云港保卫战是全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台山抗日石刻群”的保护名录中的大量抗日石刻,就是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和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抵御外敌的历史见证/

70年后,战争硝烟早已散去,石刻上留下的印记,却让我们刻骨铭心。

从题刻的内容来看,这些抗日将领均具有高度的爱国情怀。通过梳理这些抗日石刻,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其背后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正是无数先辈们的的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才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是一份特殊的“抗日纪念”。

在中国日益强大、中国人民共筑梦想的今天,回顾历史,就是要牢记历史,继承先烈遗志,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与时俱进,携手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