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资讯 资讯> 文旅动态

陈立新:义务拓片15载存遗迹

gb16A4c

gb16A4a

gb16A4b

□ 武娜 王彦文

【连网】  陈立新,海州人。多年来,分文工资不拿,冒着寒风、顶着烈日,跑遍了港城的山山水水,义务踏寻遗珍,追回并新发现花果山唐万岁通天东海寺等文物20余处,整理海州园林寺石疃题记等古石刻、碑刻拓片200余份,是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拓片技法传承人。

机缘巧合爱上拓片

陈立新,家住海州鼓楼社区。幼年的陈立新主修美术,山水画是他的强项。2000年,在一次写生的时候,他看见山石上有很多陈年的字迹,还有些字迹的边缘已经被磨损掉,陈立新想,如果把这些遗迹拓下来、保存好,那该有多好。

想到这里,他便回家查找有关拓片的技术,原来拓片和印章边款非常相似,对印章边款非常有经验的他对拓片有了初步了解。据史料记载,在海州白虎山一处小石棚里有清代海州知州师亮采的“虞”遗迹,于是,他带着宣纸、黑墨和白芨水开始了第一次拓片工作。

带齐了干粮,早上6点多出发,来到地点后,他先将石头清理干净,然后用喷壶将白芨水喷在石头上,随后铺上宣纸,用毛刷刷好后,等待宣纸七分干后上墨。上墨是最重要的一道程序,第一遍要轻轻地沾墨,第二遍在第一遍的基础上仍要轻轻地上墨,就这样反复三遍后,墨色才能基本均匀。

“拓片是一份苦力活,刚开始拓片的时候,基本一出门就是一整天。”谈起拓片,陈立新笑着说,后来熟悉了,遇到小拓片最快一个多小时完成,大一点的仍需要一整天。

拓片,危险中的满足

“我喜爱拓片,从开始,就未停止过。”昨天,在陈立新的工作室里,笔者看到,一幅幅记载着历史痕迹的拓片被挂在墙上。陈立新指着其中一幅“园林古道紫竹林寺”的拓片感慨地告诉笔者:“这幅可以说是拓片以来最辛苦的一次了。”

原来,陈立新先收集了资料,在山上有一处遗迹,他和朋友带着水来到此地,由于资料记载稍有出入,他们一直爬到山顶才找到遗迹,当时所带的水已喝完,时值夏日,烈日当空,陈立新和朋友拓完后已经下午2点,还得待在原处等墨迹干透,他们又饿又渴,被太阳暴晒甚至还出现轻度中暑现象,尽管这样,他们仍然坚持,最后直到下午4点才有朋友上山送来食物。

在山上野外找寻文物拓片,晒伤、受凉、挨饿是家常便饭,除此,还会受到青蛇、蚊虫的伤害,可以说,每一幅拓片的背后都有着采集时危险、艰辛、有趣的故事。说起拓片中遇到的危险,陈立新至今仍记忆犹新。文物普查的那年冬天,陈立新到锦屏山雷达站附近对宋金时期的龙祠石刻进行拓片,刚来到雷达站,突然,一只大狗跑过来,对着他的右小腿狠狠地咬了一口,陈立新连忙站住不动,就这样,他的小腿仍旧被咬出了血,回到家中处理伤口、打针,折腾了小半个月。

拓片如今已成为陈立新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去年春节,正是家人团聚的时候,陈立新放弃团聚的机会,带着工具来到海州大山上寻找古迹,在一处山石上,他发现一处古人留下的字迹,拓完后,他在寒风中等了段时间,没想到,由于天气寒冷,拓完后的宣纸却粘在了石头上取不下来。陈立新费了好大劲,也没有完整地取下来,最后,他只好放弃了这次拓片。回家后,晚上觉也睡不着,第二天一大早,他又来到该处,在总结了上次失败的经验后,他顺利地将山石上的字迹拓了下来。

“每两三天我就会骑车出去寻找,现在海州各个工地施工方都认识我。”陈立新说。为了寻找古迹拓片,15年来,陈立新可以说是爬遍了锦屏山、孔望山、石棚山、白虎山、刘志洲山等,更是走遍了全区每个工地。

陆续发现完善海州石刻

多年来,陈立新为花果山新发现唐万岁通天东海寺题记、花果山海清寺新发现遗失近二百年的宋代题名功德碑、清道光年间谢元淮咏云台大松诗碑、海州茶庵庙石牌坊对联、海州园林寺石疃题记、明代洪武年间员外朗陈公墓志、清光绪四年丧葬管理告示碑,新发现的孔望山龙洞宋政和年间题刻都做了精美拓片。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陈立新为新发现的碑刻文物制作拓片,并荣获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荣誉证书,为连云港市拓片技艺传承提供保障。

近年来,陈立新在灌云、海州等地区培养了4名爱好拓片的学生,并来到海州高级中学、师专二附小等学校,义务为学生做拓片展示。今年,他加入新东艺术沙龙,向未成年人讲解拓片知识。

陈立新年龄虽然不大,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经常在民间走街串巷收集石刻拓片及文物,多年来花费了上万元,共收集了汉代的铜镜、唐代的碗、宋代的砚台等文物,并把这些文物放在双龙井游园保存、展览。2004年,他还参与《海州碑刻》一书的编写。

近年来,看见喜欢钻研石刻碑文古迹的人越来越多,陈立新有了一个想法,原先的石刻一书只是图片的展示,文字比较少,很多读者看完后对碑文并不了解,他想在原先的基础上,添加实景图片,增加碑文的历史背景、史料说明,增强石刻一书的可读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