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当心“不讲武德”正在影响未成年人

【连网】  □王雪峰

“不讲武德”正在影响未成年人,警钟再不敲响,流毒无穷。

“你知道4加1等于几?”“等于5。”“不对!是6减1,年轻人不讲5的(武德)。”这是小学生的“脑筋急转弯”。中学生在课间打闹时,用的招式是“松活弹抖闪电五连鞭”。有老师称,“耗子尾汁”已被小学生写入作文。

今年5月,自诩“浑元形意太极拳掌门人”的马保国,在30秒内被3次击倒在地。几个月后,他却在年轻人,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意识里和语言中“站了起来”。他的站立,靠自我吹嘘,“二百多斤的英国大力士,都握不动我这一个手指头!”;靠哗众取宠,打着武术的幌子,比划自己的招式;靠信口斥责,“年轻人不讲武德,来骗!来偷袭……这好吗?这不好!”当“站起来、火起来”的马保国,从互联网平台,走进现实生活,很快在言行和思维上,对未成年人产生了负面影响。

我们用“防微杜渐”来制止未成年人学说脏话、学干坏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社交平台被青少年广泛关注,短视频成为当下最风行的传播形式,未成年人对某些热点人物言行举止的模仿,能在瞬间完成。

关注未成年人,就是关注民族的未来。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给未成年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舆论场,最起码要能做到“辨大师、管平台、控热度”。

近年来,书法和武术领域的“大师”很容易借助互联网蹿红。或是缘于书法和武术表面上简便易行,操练“射书、丑书”的“书法家”,能劈砖、会发功的“掌门人”,在看客的簇拥中,造就出一位位“伪大师”。再加上一句“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看似颇得人心的注释,便吸粉无数。如何分辨“伪大师”?看他是否吹破常识,超越常规;看他是否哗众取宠,招摇撞骗;看他是否贬低他人,信口雌黄。

一条和马保国有关的视频,动辄几千万的播放量、数十万的点赞量,其背后的主要推手是有关互联网平台。平台掌握着传播的主动权,是热门、热榜、推荐的操控者。如某站上的《马保国大战容嬷嬷》,将马保国和《还珠格格》中的经典片段,制作成鬼畜视频,弹幕霸屏,“盛况空前”。互联网平台积极回应相关视频的发布者,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流量。有观看、下载、转发就会有流量,有影响力就能产生利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很容易打破道德的底线和规则的制约。“流浪大师”“犀利哥”无不是这样,他们极易成为处于青春期追求“酷、帅、个性、另类”的未成年人的榜样。未成年人想展示、渴望被关注的心理,很容易因为互联网平台所发布内容的误导而迷失。怎样管平台?相关部门的政策应该更细化,监管力度应该更大。

众多主播蹭热点、加热度,模仿演绎马保国的言行,有的把眼眶涂青,有的和马保国同屏,还有的创新对打招式。发布的作品中,很多贴上了“马保国”“不讲武德”“耗子尾汁”等热词。更有甚者,10月20日,以“五连鞭”为名的公司成立。11月23日,“耗子尾汁”商标被抢注。马保国还在视频中称,有导演专程飞到西安,请他参拍电影……热点就是焦点,热度就是导向。当很多未成年人得知,做主播可以既受关注又赚钱,是名利双收的好工作,便从小立下了“做主播”的理想。我们鼓励行行出状元,但不能鼓励未成年人从小立下长大当“主播暴发户”的理想。对那些产生负能量的热点视频控温,是摆在眼前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未成年人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对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无法准确判断,很容易随波逐流被带偏。长期以来,家长、老师和关心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各界,通过多种方式,培养他们从小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真善美。但是,当“伪大师”蹿红,平台推动,主播跟风,未成年人很难看清与真善美所对立的假恶丑。假和恶大都是隐性的,假有迷惑性,恶有掩饰性,丑却显而易见。由马保国引发的这场审丑狂欢,正是打着“国粹”的幌子,在“大师、平台、主播”三方力量的推波助澜中,和被传播的受众一起,让一个滑稽可笑的小丑成为很多未成年人争相模仿的“老师”。试问,那个在作文中写下“耗子尾汁”的小学生,该如何感悟凝练、深邃的成语之美?

为了孩子,警钟长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