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教坛风——语文课堂教学的着眼点

【连网】  语文课要想有语文味,首先要让学生敢说话,想说话,会说话。在语文课堂上努力促进学生语言形成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中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平时的教学摸索,我觉得不妨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丰富学生语言,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

一、情景创设,鼓励创新,提高表达质量。

“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语言的动机,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巧妙创设交际情景,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说话的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让语言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

如讲授《散步》时,不妨设计这样的导语带领学生走进课文:我们每个人都有温馨的家,家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快乐时,她与我们分享甜蜜与美好;痛苦时,她与我们共担困难与挫折!在家的怀抱中,我们幸福地成长着,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先生一起去那春风荡漾的田野中散步,去感受家的温暖吧!

诗般的语言伴随舒缓的音乐,上课伊始就将学生带进那广阔的田野,去感受微风轻拂,去感受鸟语花香,从而打开学生语言的大门。

创设情景,为学生搭建表达的平台,鼓励创新,让学生迸发言语的火花!

二、整体感知、化难为易,扩展表达空间。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需要教者高屋建瓴,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智取生辰纲》的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分析杨志性格特点,我们不妨设计这样一组问题:1.生辰纲被劫是不是说明杨志很笨啊?2.杨志有没有打骂都管啊?为什么他们关系也不好啊?3.杨志对生辰纲那么认真负责,除了其自身性格特点,还有别的原因吗?

这一组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设问,激发了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既达到掌握文章内容和主旨的要求,又达到训练学生言语交际表达能力的目的,一举两得。

三、深入探讨,激活思维,挖掘表达素材。

学生对每篇文章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是感兴趣的,为此,教师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钻研教材,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种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欲表达自己的见解时,也就意味他们进行了思维训练。

如在《窗》一课教学中,不妨让学生思考透过同样的“窗”,为什么一位病人看到是美丽的风景,而另一位却看见一堵光秃秃的墙?从而让学生感悟一个人对生命热爱,对生活充满热情,自然就能看见五彩斑斓的景象,能够顽强地与疾病做斗争。冷漠的心中自然不会有温暖的春天,关闭的心灵自然看不见美丽的风景。问题的探讨,不仅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学生的思想情趣得到提高。

语文课堂上促进学生的语言生成,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绝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奏效,所以更需要我们的持之以恒和辛勤探索。是人才者不一定有口才,有口才者必是人才,而且是不可多得人才”愿在语文之河中,有更多的学生不仅爱说话,更是会说话,能说出让人“笑”的话!(新海实验中学 马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