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教坛风——山水画教学初探

【连网】山水画出现于战国之前,滋育于东晋,起初是作为人物画的配景,后来分离成为独立的山水画科。传统山水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让学生初步了解山水画,并且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基本画法,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个步骤。

一、了解传统山水画

首先要让学生简单了解传统山水画。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选些比较经典的山水画作品,在老师的引导下细细欣赏,学生也就容易产生动手画一画的想法。

中国传世最早的山水画作品是隋代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它以描绘贵族游春情景为主要表现内容。画面山形耸峙,水波浩渺,万木复苏,祥云涌动。游春的男女纷纷涌向山间水湄,他们有的骑马伫立水滨,有的乘船泛于水中,有的在岸上迟疑不进,有的望春波翘首待渡。总之,人的活动与山水的境界交相映发,将一个“春”字抒写得淋漓尽致,无处不在。唐代画家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宋代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等。这些精品之作能够给人带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分步骤,化繁为简

对于初学山水画的学生,临摹是主要途径。由于学习时间短,山水画的内容又很丰富,如果系统地学习,从用笔用墨,再到章法构图,那就太过复杂,学生也难已掌握。针对这种情况,为了降低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我动手画范画,粘在黑板上作为学生的临本。参考《芥子园画谱》的内容,将画法步骤进行简单处理,去掉一些繁杂的笔法,让学生看懂画的顺序,容易临摹。用这样的方法,三个课时,学生就能临摹较为完整的山水画作,提高画山水的信心。

画树:第一课时,老师准备两张宣纸,第一张画树干,树叶。用数字标出用笔的顺序。画主干,大致定出树的走势,注意上下干的粗细变化不宜太过悬殊。出枝,并皴擦树干,使树身有厚度。树叶有两种,大混点叶和双勾夹叶。第二张是树干和叶的组合,即完整树的画法,将用笔的顺序也用数字标出,这两张范画可以布置学生反复练习,这样就能让学生初步掌握树的画法。

画山石:第二课时,画山石主要体现在皴法上,皴法种类繁多,大致分为披麻皴、斧劈皴、折带皴等。我只要求学生掌握较容易入手的披麻皴画法,同样画两张范画,第一张:空勾石头,将用笔顺序也用数字标出来,不画皴线,这一张主要是让学生练习石头的大小组合关系,分为前小后大、前大后小、前后大中间小三类。第二张范画是在第一张的基础上画皴线,当然,这样的山石只须皴一遍,这样便于学生能看清楚线条的来龙去脉,这两张范画学生要多练习。

组合:第三课时,组合法即将树与山石组合,形成一幅较为完整的山水画。老师先示范一张,提醒学生注意画面中树与石之间的关系、石头的大小穿插、前后关系、山石与树的围合关系。这样的练习老师可以画一笔,学生跟着画一笔,或者老师也在范画上标出用笔顺序。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基本上都能够完整地临摹好一张山水画。

三、逐步提高

经过以上三个课时的练习,学生对传统山水画法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对山水画很感兴趣的同学就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利用课余时间多练习。比如:用墨上注意浓淡虚实,构图注意宾主、呼应等。学习配景,如房屋、桥、云、水的画法,以及简单的设色。这样,学生的山水画会有更大的提高。(新海实验中学 董淑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