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双高”学霸来当“孩子王”

【连网】  北大、复旦、南大、伦敦国王学院……近日,一份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新入职教师名单刷爆朋友圈。名单上,56位新教师都毕业于国内外名校,且大半是硕士研究生学历。随着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高学历的名校毕业生走进中小学当老师,正成为一种趋势。高学历人才的加盟将为基础教育带来哪些新气象?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满意度如何?

很多拓展性的知识 让她的课堂充满趣味

周景明 金中河西国际部生物/化学老师

最高学历:布朗大学医学博士后

周景明,典型的女学霸,学习经历一路开挂。“我本科是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毕业的,学习的是物理、化学、生物理科基础学科。研究生和博士都是在韦恩州立大学,博士后在布朗大学。”周景明说。

这样惊艳的学历背景去高中当一名老师是不是有点低就呢?周景明坚定地说:“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在国外读研时期,我当过助教,博士后期间,我也带过一些本科生和高中生,对教育比较熟悉,我的爸爸、姨妈、姨夫都是老师,我先生的家族也有很多老师。受家族影响,因此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感情很深,我觉得跟学生在一起很开心。”

为什么没有选择去大学做老师呢?周景明说,“大学老师的工作侧重于科研,与学生的距离比较远。高中时期是一个学生能力急速发展的时期,我认为教育不仅是教会学生学习,还有对学生性格、人格和三观的影响。而这些高中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比大学老师要强得多。”

记者了解到,周景明现为金中河西国际部社科备课组组长,教高一的基础理科和高二的Alevel 化学和AP化学,曾开设生物选修课,她的课程特别受学生欢迎。

跟学生没有距离 享受“教学相长”

马伊名 南京一中江北校区语文老师/班主任

最高学历: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

“我本科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学的是中国古代文学,我的爸爸妈妈都是老师,从小在校园里长大,对学校有一种天然的熟悉和亲近感,所以来到了南京一中当老师。”

马伊名告诉记者,入职一个月来,从最开始的紧张到现在的从容,她渐渐适应了一名高中班主任的生活。“学生大部分是住宿的,早上6点多起床,6点半跑操,作为班主任6点半也要准时出现在操场上。晚上要跟到10点半同学们放学后才能回家,每天的时间都很满。”马伊名说,“不过,随着跟孩子们相处的时间越来越长,我跟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成就感也越来越强烈。一开始困难很多,现在也开始应对自如。”

作为一名90后的刚毕业的新老师,还带着学生烙印的马伊名跟同学们几乎没有距离。同学们这样评价马老师:“我们感兴趣的话题,老师都听得懂;老师爱好的东西,我们也喜欢。”“我很喜欢高高瘦瘦的马老师,她的身上带着一种书卷气和文艺范儿。”

马伊名也十分享受这种“教学相长”的快乐:“高中生都是15-18岁的年龄,我们可以一起交流各自的兴趣爱好和对人生的思考,互相学习互相成长。”

喜欢小孩 她说做老师幸福感很高

陈凌芝 南师附中新城小学南校区语文老师

最高学历:安徽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

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笑起来还有一对可爱的小酒窝……同学们都亲切地称陈凌芝为“橙汁”姐姐。她曾获“建邺区优秀班主任”称号;所带班集体曾被评为建邺区“优秀班集体”;在南京市“我的中国梦”才艺比赛中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她指导的多支雏鹰假日小队在区、市被评为“优秀雏鹰假日小队”;多篇德育论文在区里获奖。

“之所以选择做一名小学老师,可能跟我的性格和家庭环境有关系,我的爸爸妈妈都是老师,我从小就喜欢小孩,邻居的孩子们都叫我‘灵芝姐姐’。”陈凌芝说,虽然有一些邻居对她的选择不理解,但是她觉得,每一行都不容易,想当好一名小学老师也是要付出努力和心血的。

陈凌芝的课堂幽默风趣,不是强硬的知识的灌输,总能找到孩子们感兴趣的切入点。她讲起教育心得来滔滔不绝:“要细心观察他们,有时候一个孩子突然不愿意举手,可能是身体不舒服,你关心关注他,他就会特别感动。有的孩子字写得不好,有一天写得特别认真,老师及时表扬了他,他就会特别开心。”

陈凌芝说,她热爱自己的职业,教师这个职业幸福感很高。“每一个寒暑假,我都会期待开学,跟孩子们见面。我会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以最好的状态呈现在孩子们面前。”

专家观点

极大完善中小学师资队伍结构

还需加强师范训练

“清北的硕士博士甚至海归这些高学历人才愿意投身基础教育,这是一个好事情!高学历人才的加入对中小学师资队伍的结构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你有一桶水,才能给别人几碗水,高学历人才多学科学习经历的训练和丰富的知识结构以及自身的学习能力、学习体验对青少年成长很有帮助。”南京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飞表示,同时,高学历人才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毅力和品性、学习动机以及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方面都能给孩子积极的影响。

殷飞提醒,这些高学历人才进入基础教育,还需要加强师范训练。“并不是说一个博士就一定能教好小学生和中学生的,还要加强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教学论等教育学基础知识的训练和研究,加强师德、教学教法方面的培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