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竹林下的画家

张文宝

海州大街小巷不乏竹子,唯有云台宾馆西侧翠竹苑的竹子被不少文化人看好,说是有真节、真魂。翠竹苑小广场上的竹子并不多,是一些普通的金镶玉竹,靠着西边,密密麻麻的两小丛,郁郁葱葱,有五六米高,与两棵粗壮的十七八米高的皂角树比着高低。

翠竹苑的竹子因画家王兵而被人知晓。傍着竹林,一间小屋,门口挂着两个牌子,“青岛风翰画院”“王兵工作室”,这就是王兵的画室。

走进竹林,走进王兵的画室,走近王兵。六十岁刚冒头的王兵,是个不修边幅的人,一头黑发,胡子拉碴,说话大嗓门,一双眼睛很亮,闪烁着艺术家的灵性。

王兵的画室是间斗室,十四五平方米,外边竹林遮住了光线,室内有点晦暗。画室里有点零乱,是那种画家随心所欲的乱法。四面白墙上几乎光光的,只挂一幅画,装在玻璃框中,有年代了,很旧,看得出主人很珍视这张画,这是王兵老朋友、江苏国画院副院长、画家薛亮的山水画;墙角有一个自来水管,下面有固定的瓷盆,用作洗笔涮碟;一个书橱紧贴墙壁,堆满文学、科普书籍,摞着王兵和朋友、老师的画册,偌大的画案,几乎占据了画室,以致来客都不好随意走动。

王兵还有一个离不开的伙伴,一只宠物狗,叫豆豆,画室里有人无人,它或站或趴地在凳子上,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守护着画室。

看到竹林,想到王兵、看到王兵。王兵与竹子是邻居、是朋友、是知交,同呼吸,共命运,相敬如宾,他是竹子,竹子是他。他看古人画的竹子多了,看似平凡的植物,却以不凡的品格崛立在文化人的心中,所以为历代文人雅士所青睐。古人有“怒写竹,喜画兰”的说法,赞美竹子“可焚身而不毁其节”,不刚不柔,非草非木,小异空实,大同节目。竹子还有“挚友”“高节”等美誉。

王兵离不开竹子,早早晚晚,听竹风,赏竹雾,观雪中的竹子,掬雨中竹叶上的细流。竹林的浸泡,灵思一次次降临他,唤醒他,有了妙想,画出一幅幅冰雪聪明的画作,朋友称他是“竹下画家”“竹下先生”。

很多朋友一提到竹林画家王兵,就会想到魏晋“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个个大名鼎鼎,用四字成语概括他们,什么放浪不羁、及时行乐、我行我素、洒脱倜傥、啸聚山林、归去来兮……

王兵身上有点“竹林七贤”的味道,精神上自由、解放、热情、智慧,富有艺术气质。

步入艺术圈四十五年,王兵画竹,画自己的人生,画自己的性情、乐趣、追求、精神、喜怒哀乐。他的父亲是南下干部,他出生在上海,随父母辗转于大江南北,后来定居在连云港。父亲喜好画山水画,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年少的王兵喜欢上了艺术,少年涂鸦,水墨丹青一直泼洒在成长的路上。他的画作第一次展示在众人面前,是在工人文化宫画廊里,后来被省国画院著名画家董欣宾看到了,连声赞扬说,画得不错,有灵气。

竹子空心,但有节,从来不自卑,自强不息,不输万木,往天上蹿着长。

青年王兵在麻纺厂当机修工时,晚上上班,白天痴迷画画,一打盹,在画上点一个墨点。他梦里想着画画,梦到“海派画家”清朝任伯年,人物线条画得密,于是,他想着自己要把线条画得更细更密,更有节奏感。

他想当画家,改变身份,改变命运,憋着一股心气,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到连云港市手帕厂,成了专职美术设计人才。看到连云港市毛巾厂艺术设计研究所,汇聚着一群画画的年轻才俊:薛亮、李鼎成、曹辅銮等,他躁动了,跳槽了,到了毛巾厂,成了众多优秀的美术设计人才中的一个。

没有比较,分不出高低,在艺术“高手”中,王兵发现了自己不足,暗中攒劲,弥补缺憾之处。他描摹古画,从阎立本、董源、张择端、黄公望、沈周、徐渭、仇英的画风里揣摩古人笔意;钱松嵒一本山水技法《砚边点滴》一书,讲笔墨技法、讲境界,讲传统、讲创新、讲生活,王兵看了上百上千次,醒悟到画画要大处着眼,小处着笔,小中见大,深入浅出。一本1974年出版《中国画、油画图录》,当代名家的画全在里面,他没事就看、细心揣摩。他到黄窝、渔湾写生,到花果山观景,将自然和艺术打碎掺和,揉成清泉白石,藏在心中。

他去外地求学,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北京齐白石艺术函授学院、中国美协培训中心中国画高研班;他到南京拜师,范曾、何家英、陈大羽、薛亮、曹辅銮、魏紫熙、喻继高、高云等著名画家都是他膜拜的典范。《江苏画刊》发表董欣宾一幅山水画作品,他赶到南京当面请教,薛亮一感动,当场给他泼墨挥毫,并讲了创作心得。原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吴长江、天津美协副主席杜滋龄、何家英、霍春阳等著名画家都是王兵的良师益友。

读书成了王兵的日常生活,读凡·高,读杜尚,读唐宋八大家,读扬州八怪,读中国古典美学那些有关艺术类的书籍,读的最多是经典名著。他读《镜花缘》《儒林外史》等,了解古代人物的心理,模仿古人的形体仪态,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古人的思想意识。他画出来的《红楼梦》和《水浒传》系列人物,在艺术圈引起了一阵子轰动。

王兵的人物画,很多以竹为素材,如《见贤思齐》《竹林七贤》《潇湘清韵》《龙竹图》。他拿起笔成竹在胸,构图时不求形似,追求写下神韵。

竹子养人、修炼人,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疑风可动,不笋而成。

画竹,王兵在山水画世界里画出了自己的境界,“画到神情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王兵作画,不拘泥于古,心法大于技法,笔随心动,桀骜不驯、纵横八荒的气魄,暗合了他的性格。

竹林,成了王兵放飞自我的净土。竹子清幽,高洁挺拔,有一种人格精神,脱落不俗,气韵清徐。王兵成了国家一级画师,中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研究会副会长,连云港市工艺美术协会理事,连云港市华艺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青岛风翰画院副院长。他有名气了,身上光环多了,可对竹子的喜爱没有变,理想情趣没有变,人格操守没有变,还是过去的老样子。

他在风中听竹林摇曳的声音,在月下看竹子清疏的身影;1974年出版《中国画、油画图录》,他还在看、在揣摩、在领悟;画室里来了朋友,不拘礼法,坐在小凳子上,围着一壶茶水,看着竹林,在清静中谈笑;出门时,“豆豆”习惯地“汪汪”叫三声,送他走进竹林;他骑着“电驴”,赶到小饭店,坐上酒桌,遇见什么吃什么,有人劝酒,你敬我一盅,我还你三盅;闲着时,他擀面条,放入鸡蛋、黄豆粉,煮熟了,滑爽筋道,特别好吃;每年给群众写春联,脸上挂满笑容……

翠竹苑的竹林里,有一条小路,弯弯的,窄窄的,这是王兵必走的路。竹林的路,也是王兵的艺术之路、人生之路,走出来了,又是一番风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