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打碗花

马永娟

儿时居住的小院,有竹篱笆,年年春天,都有打碗花柔韧的茎蔓在篱笆墙上摇曳。

不光是篱笆墙,田埂上,墒沟、麦田里,它都带着一颗不断向上的心,向着身边的篱笆、蒿草、麦秆,向着高处攀登。疏密有致的绿叶间,不时冒出几个毛笔样花蕾,蘸一缕春风几丝春雨,绽五裂花瓣,胭脂般的红,墨一般从花瓣边缘向里逐渐洇开,与花心流出的纯白融合渗透,花瓣间浅浅的愈合线,恰到好处地分隔了颜色,凝脂般的“碗”便灵动起来,盛春风,盛雨露,盛阳光月光星光,“碗”约成一曲乡村民谣。

别看打碗花在乡村普通又常见,却是从两千多年前的《诗经》里走来的,只不过那时它叫“葍”。

《小雅·我行其野》:“……我行其野,言采其葍。不思旧姻,求尔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异。”一个远嫁他乡被丈夫遗弃的女子,独自行走在生长着臭椿树、羊蹄菜和打碗花的郊野,失魂落魄,愁苦悲戚。她不时弯腰采一把打碗花,那小小的碗盛不下她的泪水,她的无力无助和无奈,“啪”一声,和她的心一起,裂了。心中的悲愤、伤痛,难与人言的委屈,和着苦涩的泪水,透过泛黄的纸页,至今还让人生出无限的同情、惆怅和遗憾。

叫“葍”的打碗花,还有许多名字,富秧、兔耳草、小旋花、走丝牡丹、面根藤、喇叭花、狗儿秧、苦蔓、老母猪草等等,象形会意,各不相同。我们一直都叫它打碗花。村里老人总是告诫小孩子,这种花不能摘了玩,容易打碗。

碗,在物资匮乏年代,是重要的生活用品,一只碗能用几十年。大人小孩都很小心,一般是不会被打破的。有一次,姐姐拿着一摞碗,被绊了一下,她没有本能地用手撑地,而是首先护着碗,胳膊肘和膝盖着地,磕破了皮不管,还庆幸没有打破碗。就是打破了,也不会扔。那时,村里经常有锔锅锔碗的匠人出没,就是大水缸破了,也能锔得滴水不漏。那个年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收音机坏了,修;钢笔坏了,修;衣服破了,补;鞋子破了,补。就是婚姻家庭出了问题,也是慢慢“修补”,继续生活。很少像现在,一句性格不合,甚至连架都懒得吵一下,就能破裂,就能离婚。

记得儿时打猪草,打碗花是首选,因为不戳手,既不用刀割,也不用铲子铲,直接上手扯,一顿饭工夫,就能扯一篮子。就是扯断的藤蔓冒出白浆,粘手上会变黑,有些刺挠,洗干净就没事了。剩下来的时间,我们也不闲着。折两根柔软的柳枝,采下开着粉粉嫩嫩花朵的打碗花藤蔓,交缠绾成一个花环,戴在头上,挂在脖子上,比谁更美;挖打碗花细细长、白嫩嫩的根,擦干净放嘴里嚼,里面含淀粉,有点清甜,还有点麻涩,不影响我们开心地吃;摘一朵打碗花,轻轻捏在手指间,用力一吹,在手指间转起来,像个杂技演员;摘一朵插小辫梢上,快乐地转圈,和蝴蝶一起轻舞飞扬……

回到家,连草连花切碎,拌上麦麸,猪吃得摇头摆尾。就是人,粮食短缺时,也可以采它的嫩头嫩叶洗净切碎,掺点玉米面,放点盐,做咸饭吃,也能充饥。只是人不能多吃,那点轻微的毒性虽不致命,却会让人浮肿。

除了能吃,打碗花还能入药,有健脾益气、促进消化、止痛的功效。根状茎能治脾虚消化不良,月经不调,乳汁稀少;花能外用治牙疼。

关于打碗花的来历,母亲说,从前,后山山洞里有个妖怪,在洞口放个大碗,威胁村里人每天把好吃的送到碗里,不然就作法,让地里不长庄稼。村里有个女孩,夜里做了个梦,梦中一位白胡子爷爷告诉她,只要把妖怪的碗打碎,魔法就失灵了。女孩一骨碌爬起来,到山洞口把碗摔在岩石上。摔碗声惊动了妖怪,女孩被杀害了。第二天,洞口长出一株藤细叶薄的绿色植物,开粉白色的喇叭状花朵,就像女孩生前穿的裙子。为了纪念那个善良勇敢的女孩,人们就把那花叫做打碗花了。

打碗花一直守望着村庄,守望着泥土,守望着鸟语花香。童年的麦田、夕阳,童年的游戏、伙伴,童年的惩恶扬善的故事,纷纷聚拢到一朵打碗花上,一点一点弥合我与家乡,与大自然之间越来越深的裂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