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漫话鱿鱼

陈武

爆炒鱿鱼一直是沿海人家餐桌上的家常小菜,做法简单,口感脆爽,老少皆宜。鱿鱼的长相有点像乌贼,其体型为圆锥状,淡褐色中略显苍白,前方有触足十条。鱿鱼在爆炒前,需清洗干净,用钢丝球把鱿鱼须吸盘上的黑点擦去,再去除牙齿和眼睛,把肉切成细丝,腕(须爪)切成小段,焯一下水去腥。爆炒时的次序是热油锅把葱姜蒜等调料先爆出香味,加入配菜炒熟,再投入鱿鱼,翻炒几下即可,不能加水煮,翻炒时间也不能过长,否则就炒老了。总之,火候是关键。

我平时爱翻闲书,对吃吃喝喝尤其关注。在读鲁迅相关资料时,发现鲁迅家也是爱吃鱿鱼的———

在上海鲁迅纪念馆1997年7月编的第6辑《上海鲁迅研究》里,头条位置刊登了《鲁迅家用菜谱》一部。虽然菜谱所记只有短短的半年多时间,却能发现,鲁迅一家爱吃海鲜。至少在上海的生活,是吃了不少海鲜的,且吃法多样,煎、炒、蒸、炖都有,品种较多,有鲑鱼、鳎目鱼、沙鱼、鲳鱼、刀鱼、黄鱼、曹白鱼(鳓鱼)、白饭鱼(银鱼)、达沙鱼、鱿鱼、鲈鱼、乌贼、蛏子、海参、白虾等十几数个品种。在所记录的195天的菜谱中,几乎天天都有海鲜,有的海鲜吃了十几次,最少的只吃一次,其中鱿鱼吃了16次,比较多。

鲁迅家餐桌上的鱿鱼只有一种做法,即炒鱿鱼。《鲁迅家用菜谱》上第一次出现炒鱿鱼是在1928年1月1日上午(中餐),在“炒鱿鱼”三字后边的括弧里,有三样配菜:木耳、豌豆、芹菜。这里的豌豆,应该是豌豆苗。从配菜上可以断定,这道菜是旺火爆炒。第二次是在这个月的12日下午(晚餐),配菜作了微调,保留了木耳、芹菜外,另加了洋葱。这个调整好,洋葱比起豌豆来,更出味。第三次是在这个月22日下午,配菜除了木耳、芹菜、洋葱外,又加了豆腐干和豌豆。第四次是在25日,没有括弧,不知道配菜是什么。第五次是2月3日,配菜和第二次同,即木耳、芹菜和洋葱。以后多次没写配菜。直到1928年4月15日上午第14次,才有配菜,依旧和第五次同,且炒鱿鱼改成了炒广鱿。第十五次也是炒广鱿———是否鲁迅家所吃的鱿鱼都是广鱿呢?不能肯定,因为上海也有地产鱿鱼出售的。第十六次是在4月26日下午,又改了菜名,叫炒鱿鱼丝———当然,上述的炒鱿鱼,也应该是鱿鱼丝。鲁迅家炒鱿鱼的配菜,应该无外乎木耳、洋葱、芹菜、豆腐干、豌豆苗这几样,其实,红、绿青椒切成丝,和鱿鱼也很合。

鱿鱼在我国大部分海域都有分布,俗称东洋鱿、日本鱿,或干脆叫日本鱿鱼。可能“鱿鱼”之名是从日本演绎过来的也未可知。有趣的是,在唐代以前,人们对鱿鱼和乌贼是不分的,统称乌鲗(贼)。到了宋代,虽然鱿鱼和乌贼分别命名了,鱿鱼也不叫鱿鱼,而是叫柔鱼,或鰇鱼。宋代陈彭年、丘雍等著的《广韵》之《平尤》里说:“鰇,鱼名。”罗愿在《尔雅翼》之《释鱼二》里说:“其无骨者名柔鱼。”以有骨和无骨,是古人记录里较早的区分乌贼和鱿鱼的方法。明代张自烈在《正字通》之《鱼部》里进一步说:“柔鱼,似乌鲗(贼),无骨,生海中,越人重之。”清代的《晋江县志》说:“柔鱼,形似乌贼。干以酒炙食之,味最美。”另外,有一种枪乌贼,有的地方也叫鱿鱼,如福建和广东。鲁迅家用菜谱里所说的广鱿,我猜测就是枪乌贼。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枪乌贼也不是乌贼,属于鱿鱼的类,其足腕为10个,其中两个长腕仅部分能缩入头部腕囊内。腕吸盘两纵行。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皆有,海州湾也盛产。在山东叫笔管或笔管蛸,也叫小鱿鱼。

清代聂璜在《海错图》里画了一幅柔鱼图。由于他只是根据柔鱼标本画的,故而把柔鱼画成乌贼了。聂璜说:“柔鱼之名不见典籍,然《篇海》《字汇鱼部》有‘鰇’字,应指此鱼也,而注曰鱼名。昔人虽未因字以考鱼,予偶得即鱼以考字,乃因鰇字而验柔鱼,不觉猛省。”这一点,聂璜所考有其道理 ,但其《柔鱼赞》称“柔鱼名柔,亦号八带,珍错佳品,奈产海外”之“亦号八带”,确实是说错了。“八带”即八带鱼,海州湾人称“望蛸”,是八腕目的短蛸、长蛸之俗称,在海州湾一带专指短蛸。望蛸和鱿鱼,是两种海洋动物。在《海错图》里,也有望蛸图,不过聂璜称其为泥刺,有诗赞曰:“诗歌墙茨,云不可扫,泥中有刺,亦不可道。”说明曰:“泥刺,大头,足软,肉可食。其生刺处,有膜,不堪食。干之亦可寄远,产福宁州海涂。”这里所说的膜,指望蛸的腕间膜。望蛸为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八腕目蛸科,其头部都是足,腕8条,腕上的吸盘为两纵行。我原对活体的望蛸、章鱼和鱿鱼亦是傻傻分不清,有一年和清和园老板何洪清在青口海鲜市场闲逛,看到这三样鲜活海洋动物,还分别拍了照片发朋友圈和朋友们一起辨别欣赏,引来很多人的围观。

鲁迅家吃的鱿鱼比较单一,都是小炒,即爆炒,可能是和鱿鱼的特征有关。其实,鱿鱼也可以做汤的,一道香菇鱿鱼汤,也是家常中的美味,做法亦简单,将水发鱿鱼切小块,放在开水中焯一下,捞起沥干;香菇切成片;热锅加猪油烧熟,将葱末、肉末、冬笋片、香菇片加入煸炒后,注入清水,再加入虾仁及调料,煮开后,放入鱿鱼片,水淀粉勾稀芡再入,开锅后即成。可根据口味,淋上芝麻油或胡椒粉等。

此外,烹饪大师周承祖在《承祖菜谱》里介绍一道“鱿鱼锅巴”,也是朐海菜中的一道常备菜,特介绍如下:水发鱿鱼450克,冬笋片50克,香菇片50克,海虾仁50克,锅巴150克,火腿片20克,葱段、姜块各20克,鸡丝20克,鸡清汤400克,精盐3克,味精10克,白胡椒粉2克,芝麻油15克,花生油1000克(实耗约100克)。制法:将鱿鱼改刀成长方片。炒锅上火,加适量花生油,炸葱姜至香,加鸡清汤和主配料,烩制成熟后,勾琉璃芡,淋芝麻油,出锅装入汤碗内。炒锅再上火,放入花生油,烧至八成熟时,投入锅巴炸制,以淡黄色为好,装入汤盆中。上桌时,将烹制好的鱿鱼浇在锅巴上即成。在形容这道菜的特点时,作者在书中说:“有平地一声雷之美称,口味清鲜,风味独特。浇汁吱吱响,口味酥脆香。”

特地选了鱿鱼的几种做法,是因我有不少外地来连定居的朋友,只在饭店吃海鲜,平时自己都不做。我和他们聊天时,常听他们说,不敢做,怕做不好难吃。所以,我不厌其烦地作了上述介绍,供吃货朋友们参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