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爱与人生的选择

龚浔泽

《许锋》是小说《人间行路》三个故事中的第二本,也是其中唯一以男性为主角的故事。

主人公许锋出生于农村的普通人家,小说把他从少年到中年的经历展现描绘出来,少年时的困扰、青年时的烦恼、中年后的迷惑,既一气呵成又层次分明。

人生有的时候没法选择,比如许锋来自平原水乡,出身农民家庭,有一个酗酒家暴的父亲,等等。但人又是可以选择的,这就让人生有无数种可能的过程和结局。特别是面对重大节点或者比较为难的局面,许多时候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没有后悔的选项,选或未选便有不同的人生,留下错过的遗憾或者押中的侥幸。

许锋少年时是辍学打工还是返校读书,青年时是安守国企还是离职创业,中年之后是继续经销电力设备还是二次创业合伙做无人机,是接受同行企业收购还是坚持继续融资上市,对他而言,每一次选择都很关键,都决定了他未来人生的模样。

许锋这一代人,特别是农村的孩子,走出乡村到城里体面地生活,读书上大学是最有确定性的路径。但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有认真完成学业的家庭经济条件和适合学习的环境氛围,努力固然重要,但许多事不是光有努力就能成就的。农村的孩子一旦靠自己从农村走出来,与城里的孩子包括他的下一代相比,他们付出更多,有着后者无法想象的难题,每一步的或然性也更大。但所有的挫折都会变成经历者的财富。进体制还是出体制,对于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来说也都会有所纠结。许锋的选择,是这些年来很多人走过或者可能遇到的境况。《许锋》把这种经历以“他者”的视角描述出来,经历过的人会感慨,没有经历过的人也会感叹。对于许锋们的下一代甚至子子孙孙,也可以通过《许锋》了解他们进城的轨迹和心路。

一个人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人,但真正走到一起的少之又少。在异性交往方面,少年时与阿云的朦胧和初恋,青年时遇到孟晓兰,相知相助相爱,结婚成家生女,对于许锋是圆满的。但吃喝拉撒难免一地鸡毛,许锋一家从开始时的和谐和睦逐渐变成同一个屋檐下的平行生存,最终还可能分巢而居。有了冰箱,食物可以保鲜,但仅仅是为了保鲜而存放,食物也就失去了意义。对于爱情,即使有爱情的冰箱,脱离了“泥土”的爱情,保鲜的意义又在哪?成功的婚姻,不应是静态的保鲜,而是动态的增鲜,不应是非自然状态下的冷鲜,而是常温状态下富含“氧离子”的新鲜。

兄弟朋友对一个男人同样重要。什么是朋友?对于许锋而言,中年后的李成宏肯定不是,但少年时的李哥是吗?这个有哥们义气、有着叛逆少年形象的李哥,对于许锋是帮助还是祸害,只有等到许锋重新回到课桌前才是清晰的。陈朝阳,名字有点像搜狐网的张朝阳,这个人设在有同样经历的作者笔下是亲切的。走得近当然温暖,但再近就有可能刺伤彼此。陈朝阳的同学身份、海归背景、离异经历,是许锋的助力、互补、镜鉴,他们是好同学、好创友、好兄弟,但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分道扬镳,令人唏嘘。不过,这种分开,应该只是企业经营上的分离,而不应该是情谊上的分别。

成长的过程一定是去除不必要锋芒的过程,也一定是不时登上新的峰顶看到新的风景的过程。“他又上了路,来路已逝,前路尚长,唯有前行,唯有前行。”这是《许锋》的最后一句,也是对所有在行者的描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