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悦读|做个敢跟困境交手的人

猫姐能量圈

01

朋友体检时发现得了甲状腺结节,一番网络查询之后,她得知严重的结节可能会发生癌变。

我是她身边唯一学医的朋友,她便隔三岔五来问我。

我反复跟她说,所有概率事件,只要还没发生,就不一定会发生,不必太紧张。我也建议她平时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情绪,定期复查,好防患于未然。

但她始终觉得我只是在安慰她。

为了打消她的疑虑,我特意陪她去咨询医生。可即便听到医生告诉她只是小问题,她仍旧疑虑重重。

她深陷在对身体的担忧之中,医生的预防建议一条也没能落实下去。

既不想接受现实,也什么都不去做,等于把能改变的机会轻易放弃。

太早认怂,本质上是对痛苦的逃避。

问题本就让人痛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会产生新的痛苦,所以很多人都会下意识选择逃避。但是,那些令人烦恼的问题并不会自行消失,反而会让人看不清问题的本质。

凡事在成为定局之前,做好当下力所能及的事,才能拒绝自己不想要的结果。

要知道,每一次改变,都有可能扭转将来的局面。也许改变的过程会有些辛苦,但当下的辛苦,是为了将来能够坦然无憾。

02

我家二宝出生时,体重只有两斤多。早产加上低体重,在保温箱里养了一个多月。

孩子还没回家时,家人们都很担心他以后的养育问题。

作为孩子的妈妈,我的担心比谁都多。但我不愿甘于被动,开始积极寻找应对方法。

在等待孩子回家的那段时间里,我不停地查阅各种早产儿的养育知识,在早产儿群里看别的妈妈分享养育经验,还向二宝的主管医生咨询出院后的注意事项,跟小儿科的朋友讨教常见问题的预防,尽可能多地填补知识盲区。

做完准备后,内心踏实了不少,原本的慌张已经所剩无几。因为我确信,自己能够面对将来有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

所幸,二宝回家后,身体的各项指标在我们的悉心照料下渐渐恢复正常,我们最初所担心的问题都没有发生。

面临未知的困境,一味地情绪内耗是无用的。着手于解决眼下的困难,将未知的模糊部分变得清晰有预判,内心的恐惧自然会消失。

每个人都有解救自己于烦恼之中的潜能,在问题与结果之间,如何应对的主动权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

所谓越积极越幸运,无非就是用行动把遇到的阻力化作助力,催生出应对困难的能力。

村上春树说: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早已不再是原来那个人。

当你扛过了生活给的风浪,必然能遇到更有韧性的自己。

03

心理学上有个“归因理论”:

遇到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

消极的人习惯外部归因,他们认为生活是由无法控制的因素所驱动的,自己无法控制,无力改变。

而积极的人,则习惯内部归因,他们相信,生活中的结果是由自己的选择和行为引起的,相信自己能够改变现状。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把人们需要面对的问题分三类:可以直接控制的、可以间接控制的和无法控制的。

试图改变不能被控制的部分,只会让人内心充满挫败感;对力所能及之事尽己所能,那么即使最终未能如愿,亦可远离最坏的结果。

在对待问题的态度上,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都是自己主动选择的。选择积极的人,定然能找到改变处境的动力。选择消极的人,则只能被动接受外界给予的一切。

人虽然渺小,能决定的事情不多,但却拥有选择如何去应对外界的权力,也有帮助自己创造有利条件的能力。

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坦然接受无法改变的。每个人都有带自己走出困境的本领。

再复杂难解的问题,只要敢鼓起勇气去面对,一步步走下去就会找到方向。

人生在世,难免与困境交手。

愿你做个敢于接受生活挑战的勇士,荆棘踏平就是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