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守住那个想要出走的自己

孔 灏

吹糖人儿

羡慕过一只小狗

蹲守在你家门前

羡慕过一只猫

在你怀中,若无其事的慵懒

羡慕过栀子花

插在你鬓边

羡慕南风

吹过几百年前的朐阳门

也吹过几十年前

你的笑声,和秋千

羡慕那个吹糖人儿的

保管了你的甜

羡慕那些被吹出来的糖人儿

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

成为,留下了当年月色的

某段玉石栏杆

老海州的糖人儿有神仙也有鬼怪

有凤凰老虎

也有兔子和螃蟹……

“对于美丽来说

什么样的力量能使之内外如一?”

也许

甜蜜,算是一种选择

吹糖人儿的人

和时间

有秘密的约定

他赋予命运以万象之形

让每一个做出选择的人

注入自己的灵魂

亦如老海州

亦如你

亦如吹糖人儿

必有一声吆喝

让人

守住那个,想要出走的自己

《吹糖人儿》这首诗,是我今年即将新出的诗集《老海州》中的一首。而以此诗为名的组诗也刚刚发表于2022年第2期《扬子江诗刊》之“视角”专栏,同时,还配发了陕西诗人、诗评家陈啊妮女士的评论《放牧词与物里的光芒———孔灏诗歌赏析》。关于诗集《老海州》,出版社的内容简介里如是说:“一本写给家乡的乡愁之书,一本写给时间的漫游之书,一本写给自己的成长之书,一本写给老海州人的倾诉之书。当代诗人孔灏以诗歌的形式,致敬老海州的日月星辰、历史人文,情感真挚、饱含哲思……”关于诗歌《吹糖人儿》,我想先从一个民间故事说起。

故老相传:吹糖人儿这门手艺大约有700多年的历史,其祖师爷正是那个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大名鼎鼎的明朝开国元勋刘基刘伯温。此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当然,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他主要还是一个神机妙算的军师形象,所以民间有谚曰:“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话说当年朱元璋一统天下之后,深恐一起打江山的文臣武将们再生二心,无法保证其皇位代代相传,于是就令人建造了庆功楼。庆功楼建成那天,他摆下宴席邀诸位功臣们前来赴宴庆功,暗地里已派人在楼下埋好大量火药和干柴,准备火烧庆功楼,除掉众人。但是,此计被刘伯温一眼看穿。酒席筵前,坐在朱元璋旁边的刘伯温将朱元璋的龙袍一角,悄悄地压在了自己的座椅上。当众人喝得酩酊大醉时,朱元璋正欲独自悄然离席,却因衣角牵动刘伯温。刘伯温当即警觉,跟着朱元璋一起下楼。紧接着,庆功楼便笼罩在滚滚烈焰中。赴宴功臣以及侍卫、宫女等数千人,全部葬身火海。当此重大变故之际,刘伯温赶快逃离京师。在出逃路上,身着朝服的刘伯温与一位挑糖人儿担子的老人互换了服装,并向老人学习了吹糖人儿的手艺。从此,他隐姓埋名、浪迹四方,以吹糖人儿为生。一路之上,每当有人向他请教吹糖人儿的技术,他也毫不吝啬、包教包会,于是,这门手艺就在民间全面地传承开来了。

在我看来,这民间传说另有一层寓意:一个经历过大风大浪、见识过万千世相的人,看似即将获得大富大贵的尊位,忽又面临丧身火海的厄运,于是,他只能亡命天涯,在湖海漂萍中了此残生。是的,他回到了生活的原点,但也正是这生活的原点,让他也找到了生命的原点———一个能让自己放飞童心的甜蜜的职业,一个能让孩子们放飞各自关于美好世界与幸福生活的种种想象的甜蜜的载体。

可以说,吹糖人儿绝对不是老海州人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吹糖人儿绝对是老海州人难以忘怀的甜蜜的童年记忆。而我的这首诗,希望用“爱”,来开启这个关于吹糖人儿的记忆:这“爱”,是有形象的,比如小狗、小猫、栀子花,比如神仙、鬼怪、凤凰、老虎,也比如兔子和螃蟹等等;这“爱”,当然也是有味道的,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那些栩栩如生的“甜”,让人从味觉甜到心灵;这“爱”,当然还是有故事的,那些可爱的形象围绕着她,那些“月色”和“玉石栏杆”衬托着她,而我和她,我们的青春在演绎着其中的美丽和忧伤;这“爱”,当然更是有灵魂的———“吹糖人儿的人/和时间/有秘密的约定/他赋予命运以万象之形”,而我们,都是那“每一个做出选择的人”,而我们最终要在自己的选择中:“注入自己的灵魂”。所以,有吹糖人儿的老师傅介绍祖师爷留下的经验说:“吹糖人需要在瞬间完成,手要灵、眼要准、心要平、气要均、火要温,每个环节都必须把握得恰到好处,才能制作出满意的作品。”其实,“手”“眼”“气”“火”之类的控制,全在一“心”!我以为,无论是吹糖人儿的人,还是吃糖人儿的人,“守住那个,想要出走的自己”,全都是,守住自己的心。

或者,从人与世界的关系来说,“守住那个,想要出走的自己”,就是不负亲情、爱情、友情、乡情和家国之情……从人与自己的关系来说,“守住那个,想要出走的自己”,就是:不忘初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