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走到一块

[南京]周世青

我下过乡,干过企业,大半辈子搞教育,就缺当兵的经历,退休以后因为晨练结识一帮在部队干了一辈子的老伙计。

退休的前一年,我搬家到了南京郑和南路南口。出家门向南五百米便是宝船厂遗址公园,我每天都去那里晨练。说是晨练其实就是走路,大步走、快走,围着公园里并列的三个水塘,经过仿真宝船旁、郑和塑像下、书画碑廊边,走上两三圈,一边领略航海文化,一边呼吸新鲜空气,惬意得很。走着走着,总能碰上这么一群人。因为年龄相仿,又天天碰到,先是面带微笑,后是点头致意,再后来便招呼上了,原来他们是退下来的师团职干部。说来真巧,这几人中有我第二故乡的老乡,有我高中同学的战友,有我好朋友的老邻居。于是,我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地道的“与老兵为伍”。

加入到他们中间,我的晨练更加规范了:一是准时准点,早晨公园门口集合,说几点就几点,时间观念强。二是雷打不动,全年365天除了雨雪天,仅正月初一统一休息一天,平常即使下小雨都打伞坚持。公园因疫情暂停开放,我们就移师长江之滨。三是活动量大体相当,每天行走在8000到10000步之间。这样的锻炼已经是第八个年头了,对身体的益处当然不言而喻。

一个人行走难免寂寞。一群人一道,围绕共同关心的话题边走边聊,内容丰富,几多受益。老朱是离退休总支书记,上“学习强国”特别认真,央视“海峡两岸”一期不落,每每遇到重大事件,总是侃侃而谈,正能量满满。老刘在职时是部队医院的院长,时常给我们讲点保健知识,每年体检过后,他一一解答关于小结节、肠息肉、胃反流等问题,消除大伙的疑虑和担心。老胡上世纪60年代中期入伍来宁,对1700年前诸葛亮“龙蟠虎踞”的感叹和半个多世纪的古城变迁特有感受。有时我也会聊聊高铁、城轨大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话题。在同行的队伍里,老徐貌似领头人,也不知是缘于他那魁梧的身材还是多年担任干休所政委的职业使然。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某个不懂或不知的,大家都喜欢在晨练时提出来。比如有人提出冬天取暖“墙暖”“地暖”哪个好,马上就可以得到热心的回答;再如周围哪家饭店的菜肴性价比高,附近哪家的盐水鸭最正宗,更是小菜一碟。

当下,老同学、老战友、老同事、老街坊“聚会”渐成时尚。我们这帮老伙计也一年半载地带着老伴小聚。我第一次参加的聚会是年过七旬的胡大哥做东,他端起酒杯,开场白说得干净、利落、准确:“在职时五湖四海,各干各的,退休了我们走到一块,为了缘分,我们共同举杯。”青葱时代这几位走向绿色军营,而我插队走向广阔天地。如今,我们从天南海北“走到一块”,而且每天晨练“走到一块”,共同迎接初升的太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