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河中望卷

连云港高级中学 林子清

倘若有只鸟能有幸飞越河北,经过太行山脚时俯瞰大地,定然会被眼下的场景吃了一惊。

映入眼帘的是河北著名的旱作梯田,漫漫百亩黄土之上,梯田盘山而上,层层叠叠,挽起一道道坚实的臂膀,守护着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珍贵的土壤。

黄淮平原向西北走一点,到了有黄土的地方,能看见太行山脉。几百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刚劲的气候和飞沙走石,使得土壤在这片土地上愈发珍贵。粮食不能在这儿种,风会随时将人们辛劳的耕耘成果卷走,水里含沙多,使得黄河的滔滔巨浪终只成为一道景致。如何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生计呢?大自然留下了难题。如果农业史写到这里,作者或许已经打定了留白结尾的主意了。但河北人民远比这作者有骨气。守不住土壤怎么配种得了地?人们拾起旷野的顽石,拎起铁锤一下下砸碎,打出一块块方石。自山脚堆砌,搭起一道道石围,用最土的方法,造出最硬的墙,一层、一层,一层层铺排,组成了河北几代人的梯田,组成了黄淮平原自己的粮仓。

旱作梯田,是河北人面对的自然难题,用几代人的辛劳和智慧共同书写的答卷。

沿着黄河逆流而上,与河北省邻近的,是山西。“地贫瘠,气刚劲,人多织耕少。”是对平遥的直观评价。于是人们产生了山西“地僻,封闭”的念想。而当有人误打误撞,无意走进了平遥的一条古巷,“中国的华尔街”被掀起冰山一角,远年的记忆被唤醒,平遥气派的一砖一瓦无不彰示着晋商一点点创造出的繁华。

山西商帮的兴起,起源于早年家乡的贫困,刚劲的地气,与荒凉的土地,使得这里难以耕作。面对贫难的家乡,山西人没有蝇营狗苟,自甘潦倒,而是另辟蹊径,选择了从商。于是,在那个“士农工商”的年代,晋商开始艰难地书写着自己的答案。“走西门”是晋商传奇的开始。每每年轻男女诀别歌声响起,“哥哥”们便只身隐没在前方的原野之上,一对对,一代代,他们的足迹遍布举国上下,他们用坚韧的精神播种,植根于中华大地,一代代耕耘,一点点滋养,终于开花结果,生长出了山西商人的辉煌,与一代晋商的自信。

“山西号称海内最富,土著者不愿徙,毋庸议。”是山西人的自傲,亦是晋商给予时代与家乡的回馈与答卷。

逆河而上,水沿逆流愈加清澈。水越清,说明越接近源头。此时遥远地眺望昆仑山,一道山脉斜横出来,是巴颜喀拉山。

不知那是个如何太古的年代了,巴颜喀拉山沿的冰川突然闪出裂隙,近地的冰川逐渐消融,汇成股,聚成流从山口流淌下来。没有现成的河床,没有备齐的支流,河道要一点点开掘。水落在荒芜的土地上要开出自己的路。现今的滔滔河水应该是不曾被设想的,但即便是未来不曾设想,水的脚步也义无反顾。而当一股股的水汇向一处,也就成了气候,有了规模,支流也纷纷从尘封的山丘里苏醒,呼应黄河之水的感召,于大地隙间凝聚,终成黄河之水滔滔而来,恢宏魂气,荡气回肠,于是黄河加急了自己的脚步,向着更阔大的水域飞奔而来。

一道横贯华夏大地的母亲河,亘古不变的九曲回肠,是自然向自己书写的答卷。

太古年代发源的河流,从白浪滚滚,到浊浪滔天,黄河打破百年冰川和大山的桎梏,以母亲河的姿态向两岸的华夏子孙诠释坚忍顽强的奋斗精神,也蕴含着因势乘利,苦尽甘来,与厚积薄发的哲理。

黄河的天上之水,不仅是自然写给自己的答卷,更是自然呈现给两岸之人的启示录。

从黄河的源头起步,从甘肃敦煌莫高窟的传奇,到山西晋商的辉煌,到河北旱作梯田的生生不息,到如今中国的飞速跨进,中华人民秉承黄河的千年英魂,面对一个个难题,用大大小小的答卷,诠释中华的民族之魂。

(指导老师 牛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