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生命是细节的长河

赵 丰

丢弃了细节,生活就成了空洞的概念。我所认识的生活,就如父亲搭在墙根下的柴堆,由一根根用斧头劈开的木头码起来。父亲一生都在劈柴,那是他最基本的生活,他生命的细节。生命是细节的长河。对于人生,细节可以诠释它的全部。

既然挂念着细节,我的心灵就常常越过全局,驻留在细微之处。捕捉细节,是我旅途中的一个习惯。对旅游者来说,每个目标通常都首先是一个个细节。能够欣赏细节,解读细节,就是一个出色的旅游者。走马观花,是旅游的大忌。访问一座旧址、一处绝妙的风景地,你首先要放低目光的姿态,摈弃好高骛远的心态,一个一个地寻找并琢磨它的细节,将每次寻找和琢磨都作为自己精神的一次占有。

旅途中,我习惯将笔记本铺在眼前,用笔将沿途铺天盖地的风景碎片复制在纸上。晃动的火车或汽车,让我的字迹东倒西歪。但这并不影响那些纸页的重量,里边有山的厚实和水的凝重,石头不会空心,黑云中能飞出雨珠,即使一棵枯树,也会在倒下的刹那间让大地轻轻呻吟。

一处风景地,它在游者的视野里,有可能是一幅全景图像,可于瞬息之间将一幅鸟瞰图景尽收眼底。然而这幅图景,向游者呈现的只是它的外貌,而非它的内心。因此,它只是图像感觉,而非审美愉悦。而我们注意了细节时,它就会成为具备了美学意义的物,让我们洞察到自然哲学的奥秘。随旅行团出行,导游在一处景区大门前,总是限定在此处游览的时间,有时甚至短到半个小时。再不起眼的景区,也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欣赏它的细微妙处,可能连“走马观花”的感觉也达不到。因此,我从不随团旅行。

观山,就要观一草一木,一石一鸟;看河,就要看滴滴水流,朵朵涟漪。秦国丞相李斯的《谏逐客书》有言:“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在山河面前,只是扫了一眼便大呼小叫:我见过它了,那个美啊!人若问之:美在何处?便搔头捉耳,不知所答了。

不去旅游,也会发现精致的细节。静静地坐着,读着书页中的一些风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诗中的每一句,独立看来都是风景的细节。柳永的伤感交织在诗的细节中。“倚栏杆处,正恁凝愁。”而辛弃疾的豪放却用“醉里挑灯看剑”这样的细节一笔带过。我在阅读一幅画、一首诗时总是习惯割裂开它们的细节。比如一棵歪脖树上的一只小鸟,小鸟翅膀在受惊时的开合。那个王维所钟情的浣女,一双脚丫踩倒了几棵小草?

不要忽视,你的身边可能也有被你忽视了的细节。农历正月十五,我在渼陂湖畔观赏锣鼓大赛,聆听锣鼓音调的雄浑和细碎。我坐在湖东边的土丘上。一个女孩,吸引我目光的是她脑后的天蓝色蝴蝶结。那是她身上闪光的细节。随着女孩躯体的晃动,蝴蝶结上下左右飘舞。女孩在土丘和湖相连之处捡拾小石子。不远处,一个穿黑色棉袄的老人坐在石椅上睡着了。吹过一阵风,他头上的帽子掉落在石椅旁。那个捡石子的女孩跑过去捡起帽子戴在老人头上。这当儿,一幅让我惊异的细节出现了——老人睁开眼,手捂着帽子,看着跑走的小女孩,褶皱如荒原沟壑的脸庞,瞬间像波斯菊一样盛开。笑容里含着羞涩。那个叫羞涩的词,被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打动了。

祖母养过一只猫,雪白。祖母和猫睡觉时达成了一个默契:猫的一只爪子被祖母握在手心,温情脉脉,无论冬夏。那是祖母生命中柔软、鲜活的细节,我现在依然刻骨铭心。猫睡态安详,祖母拥抱着猫梦中微笑。那猫很警觉,一听见老鼠在屋里哪个角落响动,便抽出被祖母握着的爪子,箭一般闪过一道弧线。那弧线雕刻在了我记忆的壁上,永远。

谁或谁的指纹,谁或谁的皱褶,谁或谁的眼神。这些,都属于生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