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董自伦:爷爷有个外号

从记事起,有一个很深的印象,因为兄弟姊妹多,我大多时间都是奶奶带着。忽一日,奶奶告诉我,“你爷爷有个外号。”那时,我不懂啥叫外号,只是不经意地“噢”了一声。谁知,奶奶似乎看出我没听懂她的意思,又继续说,“你爷爷有个外号,叫老板板。”

老板板?啥叫老板板?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是愣怔怔地听着。奶奶看我不明就里,便举例说明,“解放那阵子,俺们家有十几亩地,定家庭成分时,近门的大叔提醒你爷爷说:‘村里正挨家挨户统计财产,按你家的实际亩数,得定上中农,也就是富裕中农,如果少说一亩就是中农,对后人是有好处的,你掂量一下,是报实数,还是少报一亩。’你爷爷听了后说:‘有多少亩就报多少亩,哪能不实在?照实上报!’结果呢,自然是定了个上中农成分。唉,你爷爷就是这么一个老板板。”奶奶不无遗憾地叹息着说。后来我才知道,贫农、下中农是革命的依靠对象,上中农几乎和地主、富农差不离,近乎是革命的对象。果真不假,正是因为爷爷的上中农成分,影响了我叔叔的进步。

 爷爷做的老板板事儿不少。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走的是集体化道路,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地里的庄稼都是公家的,由集体统一收管。那年黄金铺地、老少弯腰的当儿,爷爷带着孙子到生产队的打谷场上玩,看到满场晒的花生,孙子忍不住抓了一把,放在口袋里。哪料想,被爷爷瞧见了,他板起面孔说:“那是公家的花生,不能装啊!”看场的二大爷在一旁说:“孩子小,装几个尝尝就尝了吧!”但爷爷依然不依不饶,孙子只好把几粒花生又乖乖地掏出来放回原处。二大爷看不下去,直埋怨爷爷说:“你真是个老板板啊!”

说爷爷老板板,还体现在待人接物上。平日里,不管在街头巷尾,还是在赶大集的路上,一旦碰到熟人,他总要站稳脚跟,才搭腔说话,且拉起呱来就像意大利歌剧咏叹调中的慢板节奏,慢条斯理,一个字一个字往外送,唯恐对方听不清,或者听不周全。遇到年迈的长辈是这样,碰见年轻的晚辈也是如此。爷爷说,如果和人讲话不站稳脚跟,抑或漫不经心,就是大不敬。那次爷爷去黑林赶大集,回家的途中,天空突然下起了毛毛细雨,路人大都行色匆匆,恰在这个当口,没带雨具的他碰到一位熟人,立马驻足凝神,把问候语等一字一句表达完,只急得想赶路的对方直挠头,而爷爷全然不顾自己衣服淋湿了。

平时,家里来客人,爷爷要求一定要全体起立,热情迎接,不能有丝毫怠慢。爷爷说,我们这里是圣人来过的地方,哪能不懂礼节?爷爷说的圣人来过,是指《史记》记载的“孔子相鲁会齐侯”的故事,这事二千五百多年前发生在我们村西南的夹谷山上。一次,门口突然来了个客人,全家人倏地站了起来,正在看小人书的二叔行动有点迟缓,爷爷当即把筷子甩了过去。逢年过节,或遇到红白喜事,常常要觥筹交错互敬几杯酒,这时,爷爷要求晚辈敬长辈酒、小孩敬大人酒都要恭敬地站起来敬,以示庄重,这个家风一直延续到现在。

​我的记忆里,爷爷待人那么热情宽厚,从不刻薄耍奸,办起事来也丁是丁卯是卯,不越雷池半步,就这样板板乎乎一辈子,没讨过谁一丁点儿便宜,可说实在,也没吃过什么大亏,身后,倒是留下了一个并不赖的外号——老板板。也有人说,老板板的外号与爷爷名字有关,我琢磨这话的意思,爷爷兄弟五个,他年龄最小,除了姓和辈分“毓”之外,按年龄从大到小分别排名为“高、宽、广、达、远”,即爷爷看问题有“远见”,毋庸置疑,这明显是对爷爷的“老板板”外号有赞美之意。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