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付凯:不解之缘

每次看到报纸,就爱不释手,有不看完誓不罢休的感觉,说不出的情愫,感到特别亲切。

孩提时代,就对报纸产生了好感。我的父亲是生产队会计,生产队每年都订《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新华日报》《参考消息》等几份报纸,父亲每次看过,都小心翼翼地叠好积攒在那,不久就一小摞。在物品匮乏的时代,旧报纸也是个好东西,每当有村民、亲戚结婚,都会拿一些回去布置新房,四面的土墙上贴满报纸,再吊个天棚,贴上个用红纸剪出来的红双喜,就非常喜庆了。有会来事的,有时也会带来一包喜果子,给年少的我们打一顿牙祭。那时候学校里的报纸不多,老师会让我带一些到学校,用于课堂教学,我心里也有一种成就感。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报纸是个好东西。

等慢慢长大了,知道报纸的用途绝不只布置新郎房那点用处了,那上面承载的是知识的海洋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与新闻。在高中时自己就开始订报学习迎接考了。记得最清楚的是《学英语》小报,她让我汲取了丰富的知识,也让我历次英语考试成绩比较优异,对报纸油然而生敬意,也发自内心的感谢。

 工作后,单位订的最多的是《金融时报》《中国城乡金融报》《经济日报》,还有我们港城的《连云港日报》和《苍梧晚报》。由于那时《苍梧晚报》刚办不久,栏目众多,比较贴近百姓生活,我就每期必看。尽管那时我在市级、省级、国家级专业杂志发表了不少金融文章。但很少写新闻宣传稿子的我,更没在报纸上发表过一个铅字。2004年年初,适逢我爱人从连云港市港务总公司辞职,开办了连云港会计事务有限公司,我就以我的乳名英华的名义写了一篇《立信会计公司助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通讯,结果被意外刊登了,那是我第一次在报纸上发表,兴奋和激动溢于言表。有了这次“经验”,也增添了投稿的信心,以后多次在《上海金融报》《中国城乡金融报》《连云港日报》上发表些豆腐块。

有幸成为一名市政协委员后,每次收到市政协赠送的《人民政协报》后,我都如饥似渴地认真阅读、学习,处理问题能力、参政议政水平不断提高。撰写的《关于整合优化市区政务中心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建议》被时任市领导批示,市政务办高度重视并部分采纳,并被评为2019年连云港市优秀人民建议奖;撰写的《学透“最新教材” 提升履职水平》,在全市政协系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座谈会上做了发言,那次座谈会全市仅8名委员发言;连续三年在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党刊《前进论坛》上发表3篇理论文章;多年被省委、市委评为参政议政先进个人……

​看报、读报、学报,不仅丰富了我的文化和专业知识,而且提升了我的工作和参政能力。报纸啊,如果有下辈子,还想和你结缘。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