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不忘初心”要警惕三个误区

【连网】随着年龄的增长,欲望、情绪、习性就成为了禁锢我们行动的枷锁。“处处逢归路,头头是故乡”,人人都走在路上。然而,人们走着走着就忘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故我们在践履初心的时候,当警惕认识中的三个误区。

当思因果不空,谨防倒果为因。在从事生产与生活时,人性易被外物所役、情绪所障。然,人性的光辉终能指引前进的方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个故事:故事缘起于施惠者的一句话:“我帮助你,不需要你的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也要尽力去帮助他人”。看到这里,相信您会感而慨之,且感到由衷的喜悦。从事物的发展规律看,“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善行不会以恶果告终。在现实生活与工作中,我们却过分地追求结果,而忽视了成因,甚至错误地把结果当成因。但智者却因相信而看见,正如《菜根谭》里说:“行善而不见其益,犹如草里冬瓜”。记住这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一般来说,人都喜欢追求有形之五子:“房子、车子、票子、女子、孩子”。人人都想“五子登科”,这些东西都看得见,追求在手里比较有安全感,又有谁会不喜欢呢?其实,这些有形的东西往往会变成外部世界衡量成功的标签,让我们一直以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们常被自己贴的“有为”标签所反噬、奴役,从而变得焦虑不安。然而,所谓的成功是一道多项选择题,答案不是唯一的。根据社会调查结果,把职业成功界定为:“一个人在这一生中累积的积极的、心理上的、或许跟工作有关的成就。”也就是说,成功除那些外在的财富、收入、地位与头衔、社会声誉之外,还有知识、技能、友谊、健康、家庭幸福等内在的精神追求。人要超越这些有形的事物,去关注无形的东西。老子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例如:村子里有两家人,一个穷,一个富,共同喝着一口井里的水。一个用金碗去盛水,一个用陶瓷碗。前者觉得自己用金碗很富贵,后者认为自己很贫贱,只能用瓷碗;前者得到了虚荣的满足,而后者陷入了无谓的烦恼。可是他们都忘了,自己需要的只是水,而不是盛水的碗。人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只关注有形,而忽略了无形的存在。因为我们通常会觉得“无”没有用,虚无缥缈而不可见,殊不知“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譬如我们身上流着的血液,是有形的,但是我们身上的气是无形的。所以形容一个人常用“精气神”,是有形与无形的事物相互交融,说明了人本身就是有无“不二”,只是:“一切始于心,而终于心。”

误把手段当目的,思维层次见高低。碗,只是喝水的手段,误把手段当作目的,是很多人不愿意承认的本末倒置。但其实,人关心的重点往往是工作的“手段”,而不是工作的“目的”。细细想来,错把“手段”当成“目的”这样的事情,又何止只在工作这一方面上。有太多的时候,我们以“做了某事”为目的,因“做了多少”而沾沾自喜,但却忘记了“达到什么目标”,才是我们最终想要的结果。但是,工作效率的高低,不取决于开始了多少工作,而在于对生活与工作本身是否有利。然而,很多我们看上去非做不可的事情,其实想通了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它们只是形式主义。《红楼梦》中语:“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提高效率都需从打假开始。那么作为人,何以正确呢?王阳明说:心学四道坎,终归事上炼。及至“无妄者,至诚也。”才可窥探“天人合一”之境界,方不会我与我周旋。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但我常常觉得,我们可能被“欣赏沿途的风景”这个观念给误导了。现实有太多的人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变得只享受过程,盲目采取手段,而失去了行动的方向。但目的与手段又是什么呢?大概也只是渡河和木筏而已!如若偏离了这个初心,一些诸如证明我爸是我爸的社会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其实人与人、事与事之间的差距,就是人思维上的差距。同是一代人杰的郭子仪、韩信,思维上对“不争、善下”的态度不同,其结局自然也就不同了。唯欲望而已,又何谈初心?也许,人只有站在有所不为的立场,去有所为,才会少一些挂碍吧!(姜日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