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海隅清风至 佛境溯同源 ——《溯源孔望:当代造像印学雅集展》序

【连网】连云港是一座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追溯它的文化渊源,有三万年的文化根系,五千年的文明起步,两千年中华一统的历史进程,从古至今就是海隅佛境,佛国洞天,是中国最早北传佛教和南传佛教的交汇地区和佛教传播东亚的桥梁。中国最早有关佛教内容的孔望山摩崖造像,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早在20世纪80 年代初,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就曾写诗赞誉:“海上丝绸路早开,阙文史实证摩崖。可能孔望山头像,即见流沙白马来。”

孔望山摩崖造像是东汉时期江淮地区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是这个特定时代的艺术结晶,它把土生土长的道教题材和佛教故事刻在一起,把道教崇拜的神像和佛教造像糅合起来,形成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匠师们以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创作源泉,以传统的汉画技巧为手法,使外来的宗教题材得到了现实主义精神的浇灌,成为汉画像的佛教艺术,并和神仙道教思想、民间信仰一起参与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和性格特征的形成。今天我们在揭示和研究孔望山崖造造像时,不能单纯地研究某一个图像看它是世俗的内容还是佛教题材,应该把它看成是一幅完整的时代画卷,是中华传统文化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海隅清风至,佛境溯同源。近日,1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齐聚连云港,溯源孔望山,怀着崇敬虔诚的心理膜拜佛像印的源头———孔望山摩崖造像。汲取古代智人巧匠的才思和技艺,把孔望山摩崖造像作为佛像印的源头,无疑是这批艺术家聪慧的认知。佛像印在篆刻艺术领域里是肖形印的一种,因其和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题材之广泛,构图之巧妙,内容之丰富,已形成肖形印类别里比较特殊的一个分支。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中青年艺术家专注于佛像印的创作实践和艺术探索,把佛造像和篆刻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引发了篆刻艺术领域多元格局的演变,使方寸印石成为佛教文化的一种新的载体与传媒,一株丰富多彩、艳丽活泼的奇葩。“朐山压海口,永望开禅宫。元气远相合,太阳升其中。豁然万里余,独为百川雄。”唐代诗人刘长卿登临孔望山抒发的慨叹,也正道出了这群探索者的心境、气魄和追求。

金秋送爽,也送来了异彩纷呈的“当代造像印学雅集(第三回)展”。这次造像印学雅集,汇聚了当代佛像印创作的扛鼎之作,内容涵盖了佛教文化的方方面面,有以释迦牟尼为主尊创作的佛像印,有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的观世音菩萨印,有修行圆满引导众生向善的罗汉印,有表现奏乐和歌舞之姿的飞天印,有表现乐伎和舞伎的伎乐印,有供养人印及佛传和本生故事印等等。这些作品体现了佛教文化中的“彼岸”与“此岸”的结合,既有“神性”又有“人性”,是中华文化传统孕育的艺术佳品,流淌着人生感悟,开拓了虚静和空灵的意境,透过这些作品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人们可以更多地了解佛教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总策展人丁宝子告诉我:从今年开始,“溯源孔望”雅集将每年一次欢聚在这片文化繁荣的土地,保护文化之根,保住一派文脉,打造一张全新的文化名片,让连云港佛教文化为全国、世界更多人的认知。这群探索者不求标新立异,只求与众不同,在作品中折射出时代的人文氛围和价值取向,以灵活生动和气韵传神、富有时代内涵和审美情趣的力作,带给人们妙如诗、美如画、醇如酒的享受,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展现文化连云港的魅力,从而不断创造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高度,这是一件功德无量、惠泽缁素的大好事。(崔月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