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停歇之书:给自己留点空白》—— 一个人行走在未知的路上

【连网】一个人,或步行,或骑行,或火车,或搭汽车,行走在未知的路上;背着行囊,在偏僻小径、偏远小镇,在异国他乡,漫无目的地行走。

一个人,慢慢行走,自由自在,其间所有人、事、景、物,开启心灵世界的能量;在路上,本身是一种内在的生命的需要,是一种有活力的生命状态。

关于《停歇之书:给自己留点空白》的写作,作者田禾在“前言”中写得很清楚,就是要“寻找到自己的精神自留地”“为生活涂鸦,为知觉歌唱,为身体写诗,为净土西归”,这是他全部的人生定义。这本书就是作者本人对生活梦想的思索和寻找,在一次次旅程中的观察、记忆、思索、灵感的描述,反省、体察、感怀、思虑过程的结晶,呈现丰富的思想、细腻的情感,也隐现一抹淡淡的忧伤。

“停歇”,是世俗意义上的停歇,或者就是从大多数人沉浸其中的日常工作和平常生活中抽离出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像自己喜欢的思想家、哲学家、作家、诗人、自然主义者如尼采、梭罗、纪伯伦、赫尔曼·黑塞、杰克·凯鲁亚克等人那样生活,在路上,在思考,在追问,在自省,思考人类生存的终极意义。每个章节前面,作者都引用这些人及其作品中的名句,可见对其影响深刻。

四个章节,四场旅程:“从未厌倦追逐本心”描写坐火车从中国最东边到西南角、再到缅甸的经历,绿皮火车、七号车厢、全程三十九个小时,在当下中国都是非同寻常的体验,中间叙述自己来自西部山区、美丽家乡——恩施,这个名字现在广为人知,却是作者十五岁时就要逃离的地方;“与静默的灵魂相遇”记录在生活的城市杭州,在一天之中徒步穿行西湖群山,其间的所见所遇所思所得;“生命就是归于宁静”,记述一场穿越时间和心性的短途山地车之旅;“只想找个精神出口”,叙说用十七天时间踏过大西部土地抵达拉萨,又花十四天慢走尼泊尔。

作者很少写路上的景色、各种场景,虽然他所到之处有绝美的风景。而是写从过往的经历、故乡的生活、读过的书籍、听过的音乐中得到的所思所想,向自己的心灵深处挖掘。也写到儿时小伙伴、青春时期的朋友、陌生的女孩、摄影师、艺术家、送备胎给他的独行者、日本旅行者等,有的是早期的交往,有的是短暂的相遇,这些人都没有名字,除了一个叫苏深的上海男人。他与苏深在路上互相帮助,同甘共苦,一起吃夜宵,但是骑行结束,杭州与上海近在咫尺,他与苏深不再联系,这是作者与世界相处的方式———他不关心他人的身份、工作和现实的一面。

作者自己同样神秘,他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独居、独坐、独行、独立,孤寂、孤单、孤僻、孤身,但并不孤独和忧戚。同时他也不是一个冷漠、麻木的人,书中倒数第二章节“伟大的歌者,能唱出我们的沉默”描写七个沉默的时刻,分别发生在新都桥、高尔寺山、理塘、金沙江、然乌湖、波密、拉萨。沉默的时刻,是生动的时刻,更是感动的时刻,“在这个处处讲究利益而人人趋于自私的年代,他们乐于助人的友善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变得沉默。”作者怀敬畏之心,发现人性的光辉。

作者选择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开启全部的感官,以细腻的笔触,写下感知的一切,有回忆,有思索,有希冀,有忧思,“听着音乐,背着书籍,奔向每一个能让自己的地带,树在,山在,人在,时光在,世界在,万物在。”他享受这种状态,“要让独行成为生命的常态。”

作品文字优美而富有哲思,诗意深然又气韵沉静,对大自然和生命万物的深切感悟,其文字之谜、灵魂深意与精神内蕴值得探寻。(艾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