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古镇板浦石板铺道、青砖砌墙、曲里拐弯的深街小巷很多。那些曾经令人仰止的深宅大院就藏在这些小巷中,遥想当年,那里曾生活着某户名门望族或是某个文豪武士。板浦经过的2000年岁月中名人辈出,他们不仅留下了学问、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好文章,还留下了众多见证了板浦文化辉煌,刻印下板浦文脉走向的故居宅邸。
虽然经历了历史更替、战乱沧桑乃至风雨剥蚀,板浦古镇依然留存清乾嘉年间海州地区大才子“二许”的故居,清末海属地区唯一武状元卞赓的故居(状元府)、《镜花缘》作者李汝珍的故居、当代科学家汪氏兄弟(汪德耀、汪德昭、汪德熙、汪德宣、汪德诚、汪德官)故居(汪家大院)、革命烈士苏光故居等。其中李汝珍故居、汪家大院、苏光故居等都得到了保护、修复和利用。
(一)
今天的板浦李汝珍纪念馆斜对面,有一条通鱼巷,通鱼巷16号如今看起来只是个普通小院,只有大门两旁那一对上了年代的石鼓,让这个小院看起来似乎有故事。
这个小院就是板浦“二许”许乔林、许桂林的故居。明清时期,海州有“汪程许顾”几大家族,其中的许就是“板浦二许”的家族。据姚祥麟先生的《板浦春秋》记载:“板浦许氏原籍安徽,乃书香门第。明万历末年,许氏先祖许纯臣迁居板浦。康熙年间,许宏宗(许宏)、许文宗(许德宗)两家经商业盐,逐渐富裕。许文宗一支始居大寺巷;许宏宗一支始居镇区西南隅许一巷、许二巷。雍正末乾隆初年间,许氏后人在城区中心即穿心河东岸东大街两边营建了新宅。到了乾隆中叶,许宏宗之后代许兆升将东大街南边的许氏大院扩建:北自东大街,南至鱼市口,西挨通鱼巷,面积约2700平方米。”
“二许”的父亲许阶亭,在清乾隆年间做过运河通判,率领民工治理运河,“河工二十载,人有清官叹”,著有《河防秘要》一书。许阶亭卸任后,回到板浦定居。许阶亭的学生、在朝中做官的卜筱山请旨在许家大门前竖立过“翰林旗杆”。不过后来因卜筱山获罪,牵连许家,朝廷又派人到板浦将旗杆砍去(“旗杆石”现尚存),因而“二许”故居又称“旗杆许”宅。
许乔林、许桂林先后中举,诗词歌赋及天文算术无所不通,一生著述丰富,名震苏北。“二许”曾对许家大院进行了进一步规划扩建,形成了三进大院,有砖瓦古屋36间,除了厅堂、厢房和前花园、后花园、西花园等建筑,后院北首砖木结构的两层小楼总名“藏书楼”,二楼的西厢为“藏书房”,东厢为许乔林的“著书房”,中间为“会文厅”。
1938年4月,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对板浦进行了连续四天的大轰炸。经历轰炸后许家旧宅只剩下三间后堂屋。到今天,曾经辉煌的许宅仅剩大门口的一对石鼓和刻有“燕翼堂”的一副门板作为故居遗物了。
民国年间,“二许”的后人许绍蘧(公元1886-1936年),曾在此呕心沥血编撰完成《连云一瞥》一书。当时,为适应连云港港口开发建设需要,时任灌云县县志局采访专员的许绍蘧在采访县志资料的同时,于1934年先行编修这本有关连云港港口地区的简志。但《连云一瞥》一度因“涉及国防”而不能获准发行,病中的许绍蘧由于过于气愤而逝,享年51岁。乡人贤达痛惜不已,纷纷前往吊唁,时任灌云县县志局总纂的南城晚清进士杨光第有挽联写道:“壮志未酬身先逝,《连云一瞥》竟成篇。”《连云一瞥》在许绍蘧逝后不久于1936年6月由无锡协成印务局印制,今见该书由本市著名地方文化史学者彭云先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主持翻印的《海州文献丛书》。
(二)
前边我们介绍过,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板浦中正卞赓殿试夺魁,成了海属地区千百年来唯一的武状元。卞赓中状元衣锦还乡,依例要建造“状元府”。卞赓和其母亲骆老夫人商议,没有再另选址新建“状元府”,只是将位于中正古街北首、紧邻“精勤书院”的卞氏祖宅修缮改造了一番。
卞赓父亲是当时海州地区有名的大盐商卞敦典,卞氏祖宅本为明清建筑风格、坐北朝南的一宅三院五进府第,虽是百年老屋,但经修葺一新后,也颇为富丽堂皇且威风赫赫,成为当时中正古街上的一大壮丽景观。
卞赓的“状元府”长约80米,宽约50米。府第头道门是原来的七间过道改建。大门前有汉白玉石阶、雕花、石鼓、石狮;门两旁石刻金匾对联为:“急时雷雨舒龙甲,得意风云快马蹄。”因为状元有文、武之分,文状元的府第称“状元及第”,武状元的府第就叫“状元第”,所以卞赓“状元府”正门楣上有一块红底金字大匾,匾上竖题“状元第”三个斗大金字,匾边镌有两条金龙——这是光绪皇帝御赐的。大厅五间系原府宅客厅改建,脊上塑有珍禽宝兽,有古朴穿廊与前门厅相连;大厅内挂有清邮传部右侍郎、海州老乡沈云沛等名人题写的诗联字画。后房是七间平房,也是老屋改建,屋脊上同样塑有珍禽宝兽。府第门前竖有三丈六尺高的“武状元旗杆”;再前面则是新建的一座一丈二尺高的石牌坊。后来卞赓回京复旨,为四品带刀侍卫,守神武门。因而根据古制,卞赓“状元府”门楣上增加了与官员品级相应的“户对”。
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黄海特大海啸引发水灾。状元府因是百年老屋装修改建,又年久失修,经不住较长时间浸泡,逐渐坍塌;1912年卞赓逝于广州后,状元府更加冷落破败,后因其家人熬中药不慎引发火灾,状元府即毁于一炬。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被精勤小学扩建成了校园。
此外,板浦尚存的汪家大院位于城区西顾巷3号(现属新民社区)。原为汪心培(举人汪乐安和秀才汪寿序之父)家祖宅,从这个大院走出了著名生物细胞学家、厦门大学校长汪德耀和他的弟弟汪德昭(中科院院士,水声学专家)、汪德熙(中科院院士,核化学专家)、汪德宣(早年学习生物学,后经商),以及其堂兄、电信工程专家、原邮电部基本建设总局副总工程师汪德诚,电信专家汪德官。(陈婕 徐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