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资讯 资讯> 部门动态

市旅游业发展大会特别报道 旅游业发展日新月异 “十三五”规划值得期待

【连网】  我市召开旅游业发展大会

研究部署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方向、路径和举措

 11月3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旅游业发展大会,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全省旅游业发展大会要求,明确我市旅游业发展主要任务,部署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相关工作,在全市上下营造高度重视旅游业、共同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浓厚氛围。会议还下发了《连云港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市政府推进旅游业改革发展打造区域旅游新高地的实施意见》的征求意见稿。也就是说,关乎今后5年我市旅游业发展,发挥旅游业“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重要作用的纲领性规划即将出炉。

会议指出,当前我市旅游业正处于加速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十二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策部署,以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为统筹,以提升游客满意度为抓手,突出旅游项目建设、服务设施完善、品牌形象提升和旅游宣传营销,强化旅游市场秩序监管,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旅游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十二五”期间,全市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年均增幅分别为14.5%和16.6%,增幅均居全省第6位。

会议认为,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我市旅游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其中包括缺少重大项目带动,“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发展不平衡;龙头旅游产品供给不足,旅游演艺、海洋游乐等产品匮乏;旅游市场主体实力不强,存在着“小、弱、散”等问题;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不顺,“大旅游”的发展格局尚未形成。

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市旅游业要围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旅游业发展要围绕“建成全国知名的滨海旅游目的地”目标,以全面推进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为抓手,以加快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旅游满意度为宗旨,大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加强旅游品牌营销,切实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把连云港建设成为国内著名的旅游强市、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盘点“十二五”重大成果

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日新月异

旅游经济发展迅速———“十二五”期间,全市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年均增幅分别为14.5%和16.6%,增幅均居全省第6位。2015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684.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4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和13.7%,游客人均停留2.22天,时间为全省最长,人均游览景点3.47个,游览数量居全省第2位,“留连忘返”从宣传口号正在变成游客选择;旅游业增加值(165亿)占GDP的比重达到7.6%。全市旅游年票发行量突破25.8万张。

品牌建设成果丰硕。我市获批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东海县、连云区获批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2012年以来,全市国家A级景区数量由20家增加到43家,其中4A级景区由6家增加至11家。花果山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国家地质公园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温泉旅游度假区创成省级旅游度假区。新增了一批国家和省级度假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自驾旅游、康养旅游品牌。“西游记”系列旅游纪念品在全省旅游纪念品大赛和展销活动中多次获金银铜奖。

重大项目推进有力。近5年来,累计争取国家和省级各类旅游引导和建设资金8347万元,助推全市在建旅游项目231个(含每年续建项目),完成实际投资557.5亿元。连岛度假区综合改造、东海新水晶购物旅游区建设等10余个项目入选全省重点旅游项目。东海水晶博物馆、民主路老街、海上云台山、赣榆夹谷山、灌南二郎神文化遗迹公园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滨海旅游、水晶购物、温泉体验、历史文化等旅游产品得到进一步发展。

公共服务持续完善。大力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四大专项提升行动”。近两年全市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89座、停车场51个,面积70.6万平方米。全市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点)31处,设置道路旅游交通标识牌400余座,国家3A级及以上景区、省三星级及以上乡村旅游区全部实现免费无线网络覆盖,“畅游”的旅游环境正在加快形成。

环境秩序显著提升。大力开展行业培训,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在全省导游员服务技能大赛中荣获第一名,在全省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中荣获第二名。降低、取消了一批不达标准的等级景区和星级饭店。建立完善旅游综合执法机制,围绕重点区域、重点景区、重点环节开展旅游市场和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全省游客满意度调查排名从第13位上升到第8位,进入全省游客“满意”城市行列。

全市一盘棋  共同打造优良的旅游业发展环境

发展旅游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行各业,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旅游工作的保障和服务,不断优化旅游业发展氛围,为旅游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形成发展的合力。旅游业涉及面广、关联性大,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有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进。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旅游产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旅游发展工作组织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市级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支持,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兴旅的良好工作格局,共同促进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更好地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着力培育一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有市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增强旅游产业发展活力。要发挥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把旅游业建成带动群众的文化工程、富民工程、民生工程,让群众参与、受益,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强化要素支持。努力争取上级对我市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的政策支持,重点争取产业发展政策和商品免税、境外游客离境退税等特殊政策,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在旅游项目用地指标、财税减免、生态补偿、旅游新业态、国际口岸开通和航线补助、旅游行政审批权下放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制定完善或优先落实支持旅游改革和发展的政策,重点在财政金融、土地利用、税收优惠、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机构人员等方面给予扶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市级旅游发展引导资金稳步增长,各县区也要克服困难,设立旅游发展引导资金。涉旅专项资金要重点投向公益性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产业。积极支持企业通过PPP模式投资、建设、运营旅游项目。

优化发展环境。旅游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优化环境是一项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工作。要加强旅游行业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强化旅游执法人员岗位培训,全面提高依法治旅水平。深入推进旅游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旅游市场检查,完善旅游价格管理,从源头上解决游客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坚决打击恶性降价竞争、购物欺诈等非法违规活动,净化规范旅游市场,依法保护游客合法权益。严格落实旅游安全责任制,深入开展平安旅游创建活动,加强旅游安全检查,保障旅游健康和安全。加强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窗口行业的旅游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人性化服务,营造“和谐连云港、诚信旅游”的良好旅游环境。

四大关键举措推动旅游大市向强市转变

关键举措之一: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其核心就是要强化“全市一盘棋”,使全市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发挥乘数效益。要强化全域旅游的理念,对全市旅游业发展进行全盘谋划、系统设计。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按照“一核、两极、三轴、全域发展”的旅游空间格局和多规合一的工作要求,精心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全面提升花果山西游文化旅游的核心带动作用,培育赣榆滨海休闲度假和东海汤晶养生度假两个增长极,形成海洋休闲度假产业轴、山海城市风情发展轴、山水人文体验发展轴。按照注重特色、差异发展、强化功能、突出重点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区域布局,以做大做强旅游产品为目标,推动资源、资金、人才、技术向优势景区、优势地区集中,把前云台山片区、连岛及后云台山片区、锦屏山及海州古城片区、东海水晶产业园和温泉等旅游资源核心区打造成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优势互补的旅游产业集聚区。

二是要促进融合发展。持续推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打造工业旅游、休闲农业、体育休闲、文化创意等新型旅游产品。鼓励国有和社会资本依托矿产旧址、古城老街、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游文化等开发文创旅游。大力开展乡村旅游区(点)、特色景观名镇(村)和休闲农业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重点打造灌南现代农业示范园、赣榆海州湾现代渔业园、东海双店鲜切花基地等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观光产品。规划建设一批特色旅游小镇、生态休闲农庄、农业观光园和“名特优新”土特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鼓励星级品牌酒店通过投资、托管等方式参与乡村旅游住宿餐饮业的发展,加大旅游扶贫力度。

三是转变政府职能。通过政府职能转变,引导各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培育发展环境、制定市场规则、监督市场秩序上来。按照大旅游发展的要求,打破地域观念,突破部门思维,建立与全域旅游发展相匹配的工作机制,形成发展全域旅游合力。要打破区域分割,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旅游资源条块分割、同质竞争的现象,着力引导资金、资源、人才、技术等要素向旅游优势区域、优势景区、优势景点集聚,把分散的旅游资源串成线、集成团、连成片,打造成精品线路、精品项目。

关键举措之二:

深化旅游发展创新

发展旅游首先要有天然禀赋,有大自然赐予的独特资源,但简单地停留在资源禀赋上是不够的。一方面,自然景观仍需要打造提升、策划包装;另一方面,为增强旅游吸引力,需要更多的创新、创造,无中生有、创所未有,把旅游资源内涵充分挖掘出来。一是培育旅游新业态。深度挖掘旅游资源,构建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旅游为主体、新型业态为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大力开发海洋休闲度假、海州文化体验、山地休闲体验、温泉休闲养生、时尚休闲田园五大旅游业态的发展,着力开发潜水、垂钓、海底观光、海上休闲运动等旅游产品,逐步建设完善游艇基础设施,在主要海域预留旅游航运通道和游艇码头发展空间;完善游艇管理办法,适当扩大开放水域,培育发展游艇俱乐部。积极发展在线旅游度假租赁、旅游网络购物、在线旅游租车平台等,发挥“互联网+”的衍生效应,为游客提供丰富的产品体系。

二是做好文化旅游文章。我市既是一个旅游大市,又是一个地域文化丰厚的城市,要进一步强化文化与旅游的亲密联姻、互动发展,借助文化的元素提升旅游品位,繁荣旅游市场。坚持以文化元素充实旅游内容,提升旅游特色,以影视、展览等文化项目彰显旅游文化主题,同时通过旅游促进文化的研究、展示和传承,促进动漫、创意、演艺等文化产业发展。加大对本土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研究,加强海州五大宫调、淮海戏、苏北大鼓、水晶雕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大力发展水晶文化旅游,增强旅游的文化底蕴。

三是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坚持以优质项目为纲,加大旅游业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引进几个真正具有支撑带动能力的重量级项目。要在项目用地、融资贷款、核准备案等方面保障好旅游重点项目的招引和建设,支持更多的旅游项目列入省级、市级重点项目和服务业重点项目。要稳步推进旅游资源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逐步放手把景区的开发运营交给市场和企业,培育壮大各类旅游市场主体,支持民间资本依法采取多种形式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旅游资源,建设多元化、复合型的旅游综合体。支持旅游企业开展并购重组,推进产业链条向交通、住宿、娱乐、购物等要素延伸,增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关键举措之三:

完善旅游配套功能

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是衡量城市旅游业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扩大旅游消费的必然要求。要围绕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真正为游客提供“六心服务”:吃得放心、住得舒心、行得安心、游得顺心、购得称心、娱得开心。一是完善旅游交通体系。构建以高等级公路、铁路、航空为主体的快速通道,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打通断头路,形成旅游环线和多通道,构建“快旅慢游、便捷安全、无缝换乘”的旅游立体交通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市旅游交通规划,分期分批拓宽出新或新建城区通往市区各主要景区的道路,完善城市道路旅游标识标牌系统。通过港城BRT、海滨大道、环云台山大道、临海高等级公路等建设,实现景区路网与交通骨干网对接,形成完善的旅游公路网络体系,构建“全域旅游1小时通达圈”。加强旅游公交的配置和管理,保持各旅游专线直达公交车的常态运行。开通海上交通环线,实现海上观光游览的公交化运营,将连云港海洋旅游由海岸线状分布扩充为近海海域的面状布局。

二是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注重城市旅游功能的合理配置,推进城市建设与旅游设施建设的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旅游线路、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游客休息站等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着力推进游客服务中心、票务预订中心、游客客运中心、旅游纪念品展销中心和旅游品牌推广中心等建设,不断提升旅游集散体系功能。完善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接待条件,提升景区整体旅游品位。加快区域性国际旅游港建设,增开日韩海上旅游航线,增加连云港入境旅游线路。探索通过财政补贴、PPP模式、特许经营等方式支持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经营和管理。

三是推动智慧旅游建设。在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和智慧营销三方面加强旅游资源、产品的开发和整合,促进以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努力提升旅行社、旅游景区(点)、旅游酒店等旅游企业的现代科技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积极搭建旅游资讯公众服务信息化平台和旅游咨询服务平台,整合全市旅游网站、微博、微信、微视频和APP客户端等资源,实现智慧景区、智慧酒店、网络预定、电子导游、客流预警、安全监管等网络化运行,推进涉旅重点区域、景区、路段旅游咨询服务全覆盖。到2020年,所有3A级及以上景区旅游标识和导览图完善,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语音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

关键举措之四:

提升旅游业整体形象

一个地方的形象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吸引人、有人游、游得好、留得住”的要求,树立“人人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理念,不断提升我市旅游业的整体形象。一是塑造总体形象。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区域联动、部门联合、企业联手”的大旅游营销策略,叫响“山海连云、大圣故里”、“山海连云港、神奇西游城”等旅游口号,构建旅游形象的品牌体系。结合“一带一路”、高铁等重大机遇,充分利用外宣、招商、会展、对外友好和文化交流等活动,进行全方位的推介,不断提高连云港旅游的知名度。强化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连云港之夏”、“西游记文化节”、“东海水晶节”等旅游节庆活动的水平和层次,扩大连云港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是打造精品品牌。大力加强资源整合,提升开发水平,加快构建中心都市旅游圈、滨海与沿东陇海旅游发展轴以及东海、赣榆、两灌三大旅游片区。重点打造花果山西游记文化旅游、海洋休闲旅游、“海上云台山”和锦屏山观光体验等一批高端旅游产品,形成引领全市旅游发展的大品牌。积极争取承办国际性、全国性和区域性会议、展览、赛事等大型活动,努力发展会展旅游和体育旅游。

三是加强宣传推介。依托陇海线,主动融入丝绸之路旅游带发展。深化对日韩、港澳台、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境外旅游推广和营销,加强对陆桥沿线、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城市推广力度,不断扩大我市旅游客源地。把旅游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内容,在城市中心、交通枢纽等区域设置旅游公益广告。定期编印连云港旅游手绘地图等宣传资料,在火车站、机场等场所进行发放,重点推介新业态、新产品、新景区。注重发挥信息网络在旅游营销中的作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短信等多种媒体,开展形象宣传、线路推广和在线服务,形成立体宣传的格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