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资讯 资讯> 部门动态

打造服务品牌 完善服务体系 深入开展“残疾人之家”建设

【连网】今年以来,为了更好地推动基层残疾人服务规范化,为残疾人家庭释放劳动力、减轻负担,我市坚持“依托基层、重在整合、务求实效”的原则,因地制宜,精心组织,科学谋划,统一标准,严格规范,积极开展“残疾人之家”建设,打造“30分钟服务圈”。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省级“残疾人之家”45个,市级“残疾人之家”59个,累计为1890名残疾人提供了以辅助性就业为主,集托养、康复、培训、文化体育、维权等各项服务为一体的就近就便的常态化基本服务,不断提高广大残疾人生活质量。

抓实三个先行,夯实工作基础

坚持超前思考,统筹谋划,年初即把“残疾人之家”建设工作列为年度工作重点,采取试点先行,细安排、早准备。调研先行清底数。为全面提高基层残疾人服务水平,先期在各县区确定了6个乡镇进行市级“残疾人之家”建设全覆盖工作,在学习省内省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59个村(社区)进行试点,打造“30分钟”服务圈,为建设省级“残疾人之家”积累经验。试点前对59个村(社区)进行拉网调查,分类摸排,分别建立档案,掌握各家的基础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建设方案。方案先行明要求。结合省试行方案制定了《连云港市“残疾人之家”试点方案》,从指导思想、主要任务、组织管理和建设要求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各试点全部制订了《建设方案》和《运行方案》,将任务细化量化,明确完成任务的时间节点、程序步骤和责任人员。市残联也在审批各试点单位的方案后,印发了《连云港市“残疾人之家”建设分级标准》,对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残疾人之家”进行分类指导。培训先行强指导。为了确保“残疾人之家”从一开始就能规范管理,采用召开现场观摩会、集中培训会、现场指导和赴外地考察学习等方式,加强对村管理员的业务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残疾人服务等相关业务技能,重点培养其工作责任心。

坚持三个从严,确保有序推进

坚持从贯彻落实群团工作改革的高度,把面向基层、扩大和普及对残疾人的服务作为新时期残联组织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来对待“残疾人之家”建设工作,务求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从严明确责任。分层分级成立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挂帅,负责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调度、督导检查等工作,逐级签订责任状,落实市残联领导班子成员包县区、县区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工作机制,进一步压实领导责任。从严统一标准。严格按照省里的“七有”标准来推进规范化建设。所有“残疾人之家”都做到了一家多能、一室多用。在进行场地布置时要求统一制作名称标牌,管理制度上墙,进行环境和无障碍改造,添置辅助性就业工作台、康复器材、文体活动器具等,并且做到有专人管理,开展服务有记录,为所有服务对象建立个人服务档案。从严督查考核。市残联将“残疾人之家”建设与运行作为各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进行考核考评,专门抽调了6名工作人员入驻各县区,对“残疾人之家”建设与运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督促检查并印发督查情况通报,督促各地区加强管理,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突出三个重点,务求取得实效

围绕“建、管、用”三个环节,突出每个环节的重点,整合资源,在乡镇和社区为广大残疾人打造综合服务平台和窗口,建立健全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使“残疾人之家”成为残联组织最闪耀的服务品牌。突出资源整合建机构。科学规划选点布局,各地都将“残疾人之家”优先安排在交通便利、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努力做到与当地的公共资源结合、与村(社区)的现有资源整合,依托残疾人托养机构、老年活动中心或敬老院等开展建设工作,有效降低了建设成本。作为省级残疾人之家的分支机构的村(社区)级“残疾人之家”,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有建在公共设施内的便利节约型模式,有建在残疾人家庭中的集中型模式,有建在工厂的工休结合模式,有建在消费场所的便民型模式,扩大了“残疾人之家”的覆盖辐射范围。突出建章立制固长效。制定了《管理员岗位职责》、《残疾人之家管理制度》,对日常管理进行规范。完善网络信息机制,在各“残疾人之家”建立了残疾人基本信息档案、残疾人服务需求档案和残疾人家属档案。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出台了《连云港市“残疾人之家”建设试点项目以奖代补资金补助办法》、《连云港市市区“残疾人之家”建设试点项目资金补助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为建设工作提供资金保障。突出以人为本优服务。针对不同残疾人的个体需求,不断拓展服务项目,目前的功能设置可满足日间照料、技能培训、就业辅导、康复训练、文化体育、信访维权、辅助性劳动等需求。46家“残疾人之家”中共有辅助性就业项目49个,其中已开展或引进生产性劳动项目29个、手工劳动12个、农业劳动7个,从事辅助性就业人数达490人,为残疾人带来了额外的收入。一些乡镇依托“残疾人之家”组织开展阅读、唱歌、展能节、掼蛋、看电影等活动,鼓励残疾人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升了其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朱萍 张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