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非凡十年,逐梦港城。党的十八大以来,连云港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矢志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时代“后发先至”奋进步伐,谱写建设人民期待的现代化新港城新篇章。
为全面展示我市各县区、功能板块十八大以来的发展成就,以及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的务实举措,连云港发布推出《喜迎二十大 建功在港城·社长总编专访县区“一把手” 》专栏,详实反映全市各地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奋勇争先,努力实现新时代“后发先至”的担当与作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00:49
赣榆区委书记吕洁
775Kb
这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千年古邑,临海而建、逐海而生,被誉为“徐福故里,黄海明珠”。
金沙碧海、锦绣平原、俊朗山峦,这里更是孕育希望和传奇的热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江苏“北大门”的赣榆区,积极抢抓一系列战略机遇,深入推进沿海开发,以“港口大型化、产业集群化、镇村特色化、城乡一体化、服务品牌化”为发展导向,确立了“港口带动、产业强区、创新引领、融入主城、协调发展”五大战略,在经济社会、民生领域等各方面均取得长足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稳健。
依山傍海的区位优势和地理特点,使赣榆与生俱来便有一种独特的山魂海韵。9月5日,在接受连云港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赣榆区委书记吕洁表示,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锚定全年目标任务,倒排时间表,挂出作战图,把稳增长的压力、上项目的劲头传递到每一个领导、每一个乡镇,每一个部门,坚决打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这场硬仗,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立足比较优势 隆起产业新高地
【面对面】问: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党的十八大以来,赣榆区取得了哪些成绩?今后将如何进一步推进?
△赣榆县委书记 吕洁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赣榆综合实力显著攀升,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投资潜力百强区。过去十年,我们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连跨4个百亿级台阶,突破7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4+11+N”园区体系重构再造迈出坚实步伐,丰海石化、中粮油脂等百亿级重特大项目有力推进。交通、水利、能源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投用。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0亿斤以上。中菲跨境电商产业园揭牌运营,农村直播电商等新兴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2021年全区电商交易额突破150亿元,快递交易量突破1亿件,新增跨境电商经营主体5家,创成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海头镇苏鲁海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获批全省唯一“省部共建”国家级农产品产地专业市场。
今年,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各项部署安排,紧紧围绕省、市委中心工作,为实现新时代的后发先至而努力奋斗。
一是构筑产业发展新优势。园区建设坚持立足自身特色,打造比较优势,黄海粮油科技产业园完善基础设施,打造东部沿海承载力最强的粮油加工园区;柘汪临港产业区完成化工园区升级,转型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产出产业。镇级工业集中区和特色产业集聚区强化承载能力建设,完善规划环评,提档配套设施,推动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布局集中、用地集约,提升科技水平、产出水平。围绕粮油加工、合成纤维、光伏新材料三大产业链,关注宏观政策,承接产业转移,持续开展招商攻势,力争引进1-2个投资过百亿元项目。突出土地储备、手续办理等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华电LNG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强化“产业+”考核导向,定期开展现场观摩会,自上而下传导压力,持续掀起招商热潮。
二是提升基础设施新能级。坚持建用并重,完成10万吨级航道南延伸段主体疏浚,加快建设粮油码头、多式联运、多突堤围填海等重点工程,铁路专用线完成手续审批等前期工作,加强与周边港区互动,积极引进出口导向型企业,推动产业、港口和城市同步并联发展。畅通内外交通,规划建设高铁存车场,新增铁路到发线,争取尽快开通货运功能。
【在现场】8月,总投资约100亿元的中粮油脂连云港基地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赣榆区成功举行。“我们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以赴推动中粮油脂、瑞茂通饲料蛋白、冷链仓储和海产品交易市场等重大项目早日开工,确保兴港新型建材、云香连油脂等5个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宝鲜乐供应链、荣豫鑫电极糊等3个项目投产达效,形成梯次开工、接续投产的发展局面。”近日,石桥镇党委书记、黄海粮油科技产业园党工委书记万鹏接受采访时表示。
营造宜居环境 打造美丽海滨城市
【面对面】问:城乡面貌不仅仅代表一个城市的颜值,更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具体表现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赣榆的城乡面貌呈现哪些新变化?
答:这十年,赣榆城乡面貌深刻变化。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标准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实施石梁河水库幸福河湖建设清水进城行动,加快“三河两地”生态修复,空气质量、国省考断面保持稳定。坚持把违法用海整治向确权海域、深海延伸,十里金沙、百里海岸、千亩槐林、万鸥翔集的滨海风貌触目可及。
城市品质实现新跨越。坚持“成片、沿线、多节点”开发节奏,琴岛天籁海上新城快速崛起,旧城改造显著加快,建成区面积拓展到4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7.4%。巩固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再添幸福图景。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全年完成房屋征收60万平方米,加快改造老旧小区,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实施海城片区、河南片区16.5平方公里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改建一批市政道路,重点实施华中路、徐福路改造工程,打造“一纵一横”城市交通主轴。
城市建设方面,赣榆将继续坚持多规融合、产城融合和城乡一体发展,优化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全面推动山海特色大彰显。一手抓新片区开发,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的徐福片区市政道路、城市家具、水系景观年内基本成形。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的义塘片区,加快完善配套设施,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示范标杆区。一手抓旧城改造,统筹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稳步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序时完成海城片区等地块房屋征收,保证城市开发步子不停、投入不断。积极对接国企、央企、大型民企,确保土地有序出让、城市有序开发。到2025年,城市规模显著做大,城区净增人口5万人。
【在现场】初秋的赣榆区石桥镇韩口村,风景如画:鳞次栉比的楼房布局合理,红色砖瓦在蓝天映衬下分外亮丽,道路干净整洁。村出入口设置有直饮水、座椅、垃圾箱等服务设施,沿河道路配有亭廊、小品、雕塑、喷泉等景观设施……处处彰显着美丽渔村的魅力。近日,韩口滨海特色渔村建设项目获得“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称号。
擦亮为民底色 推动民生大改善
【面对面】问: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各级党委的责任和使命。赣榆区是如何不断改善群众民生福祉的?
答:过去十年,我们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城乡居民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建档立卡户、经济薄弱村全部脱贫。新建扩建义塘路中小学、赣榆第二高中等中小学140所,区人民医院晋升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每千人口床位数从2.98张增加到6.2张。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强化,高分创成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
以真挚情怀增进民生福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全力改善民生福祉。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区始终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增加教育资源供给,2020年以来,新建了中小学、幼儿园学校12所,义塘路中小学、赣榆第二高中建成投用,城南高中创建四星级高中,赣榆中专创建国家优质中职学校。以高中教育为重点,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医疗水平迅速提升。深化健康赣榆建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院完成主体施工,区中医院迁建项目、区精神病防治院病房楼项目有序推进,区妇幼保健院、康复医院分别通过二级专科医院验收,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至人均93元,医疗健康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保体系更加完善。对上级要求配套的社保民生政策足额配套到位,健全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参保扩面,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98元,兜牢社会保障底线。 围绕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坚持把道路建设作为改善和服务民生的出发点、落脚点扎实推进道路提质改造全面打造“畅、安、舒、美”的道路通行环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为加速推进高质建设注入新动能。
【在现场】黄海路小学南门外,新改造完的柏油路宽敞、整洁,机动车、非机动车顺畅通行。“以前接送孩子上下学,这条路较窄,不好走,下雨天积水严重。现在改造好了,接送孩子很方便。”市民王海青指着眼前这条配套完善、平直通畅的道路赞不绝口。赣榆区住建局项目负责人万蒙蒙介绍,刚建成投用的文化西路两侧建有实验中学、黄海路小学,总长670米,宽40米,工程投入约700万元。该路段施工内容主要包括路面 “白改黑”,配套污水管道,改造更新道路照明、绿化等。
一组组跳动的数字,见证了赣榆高质量发展的奋斗历程。着眼“十四五” ,赣榆将全力推动主导产业大发展、基础设施大突破、城市功能大提升、山海特色大彰显、民生福祉大改善、综合实力大跨越。(记者:连云港日报社全媒体采访组)
总值班: 吴弋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