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非凡十年,逐梦港城。党的十八大以来,连云港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矢志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时代“后发先至”奋进步伐,谱写建设人民期待的现代化新港城新篇章。 为全面展示我市各县区、功能板块十八大以来的发展成就,以及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的务实举措,连云港发布推出《喜迎二十大 建功在港城·社长总编专访县区“一把手” 》专栏,详实反映全市各地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奋勇争先,努力实现新时代“后发先至”的担当与作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00:40 灌南县委书记任瑜 942Kb
从经济薄弱到强筋壮骨,这里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从籍籍无名到声名鹊起,这里获评中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榜第51名;
从铁腕治污到拨云见日,这里先后创成了全国卫生县城、省级生态县;
汉韵海西,水秀惠泽。十年砥砺奋进,绿色起舞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灌南县严格对标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要求,突出抓生态、保发展、促转型,十年间,地区生产总值稳步成倍增长,初步形成了化工医药、钢铁冶金等强势产业链体系;坚持改革开放,深化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完善,汇聚成十年阔步前行的动力源,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稳步提升。
日前,在接受连云港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采访时,灌南县委书记任瑜表示,作为传统农业大县、神奇灵秀福地,灌南后发优势愈加凸显,未来将更加突出“产业发展新高地、乡村振兴强标杆、水秀宜居文明城、民生幸福示范区”奋斗目标,埋头苦干,拼搏赶超,争当现代化新港城建设的排头兵,在新征程中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灌南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 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
【面对面】问:循道而行,功成事遂。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实践由理念来引领。过去十年,灌南如何全面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产业基础向高端化迈进的?
△灌南县委书记 任瑜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灌南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于高质量发展主题,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三大光荣使命,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科学统筹做好各项工作,并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全力推动提升经济能级。
坚持量质齐升,描绘产业发展新蓝图。灌南始终坚持“工业立县、产业强县”发展战略,凝聚全县力量抓招商、强工业、夯基础,工业增加值较2012年增长76.5%。其中钢铁冶金行业应税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实现翻番目标。坚持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三板上市企业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7家。板材家具、酿酒食品等产业迈入高端化、基地型发展轨道;亚新钢铁、兴鑫钢铁蝉联“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经济开发区成功获批省级园区,化工园区顺利通过省化工集中区定位验收,初步形成“2+3+9”的“两区多园”发展格局。
坚持创新驱动、数字引领,全面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聚焦钢铁冶金、化工新材料等10条重点产业链,助力产业基础向高端化迈进。积极发展新医药、新材料、高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全力打造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坚持改革开放,实现跨越发展。着眼长三角、港台、日韩,精准招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推动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亿美元,招引亿元以上项目568个。2021年,灌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2.57亿元,较2012年增长115%;10年间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翻倍增长,其中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8472元提高到2021年的19131元,人民生活水平、县域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
【在现场】9月19日,灌河半岛临港产业区国际标准件产业园一期项目现场,这里4栋高标准化厂房建设已全部完工。技术工人王东正与同事在4米多高的平台上紧张施工,主体设备安装即将完工。国际标准件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5亿元,作为全市重点工业项目之一,项目建成后将推动国内高档紧固件产业的持续发展。“现在厂房已完成内外装修,主体设备安装基本完成,辅助设备正在紧张安装中,9月底设备安装将全部到位,11月份即可正式投产。”项目总经理助理何力喜形于色,“未来PC钢棒、线材、高精度紧固件等市场紧缺标准件将在这里制造,将成为企业乃至园区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
基础设施提速改善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面对面】问:十年间,灌南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苏北水乡魅力日益凸显。在打造宜居城市方面,灌南县有哪些务实举措?
答:过去十年,灌南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用心描摹美丽乡村新画卷,城乡环境面貌得到根本改观。全县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引领,强化“强富美高”创新实践,围绕“聚焦高质发展、建设美丽灌南”主题,着力建设宜居宜业、人文和谐的美丽灌南,城乡居民群众幸福指数空前提升。
十年间,全县累计投入522亿元,改造棚户区面积495万平方米,城镇化率由47.2%增长到60.5%。综合性公园、道路园林绿化建设空前提速,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5%,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覆盖率达77%。全县还精心实施河湖景观提升工程,高标准建成盐河体育休闲公园等30个口袋公园,城市品质颜值全面提升。全县改扩建城区道路48条,新港桥等7座大中型桥梁建成通车,204国道、337省道等改扩建工程建成投用,连盐铁路、连镇高铁开通运营,内外畅通交通格局业已形成。新增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5个,改善农房1.1万户,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区域供水,一举创成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
全县坚守耕地红线,加大高标准农田开发力度,全力保障“米袋子”安全。做大做强规模养殖、工厂化食用菌等四大特色产业,加快“三品一标”申报认证。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农民致富注入更多“源头活水”。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统领,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推进“集聚提升、城乡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四类村庄规划建设,推动由“千村一面”向“各美其美”的转变。
【在现场】日前,记者走进新安镇刘园村集中居住区,这里街巷花团锦簇,村子周边清流环绕,楼房之间铺有宽阔的沥青路,路灯、果皮箱及健身设施配套一应俱全,“中国风”装饰的社戏大舞台十分气派。“按照老房子面积,置换到这栋新房子。没有想到,咱老两口都一大把年纪了,还能住上这么好的小洋房。”说起农房改善,刚迁入新房的刘发明笑逐颜开。村干部刘祝贤说,刘园村集中居住区建设过程中,县里不仅给予资金补贴,还拿出了专业规划设计,目前已有275套楼房钥匙交予群众,返乡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进厂就业,真正过上了跟城里一样的新生活。
坚持生态文明建设 开启美好生活新篇章
【面对面】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让蓝天碧水美景净土永驻是人们的共同期待。灌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矢志治污,十年间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
答:灌南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带领全县干部群众,突出源头治理,全力对标进位,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治理工作、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推动环境污染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十年间,全县扎实践行“两山”理论,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7个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全县空气优良率、PM2.5平均浓度下降率居全市前列,土壤环境质量稳定向好。生态环境重点工程快速推进,总投资29.2亿元的城乡污水治理一体化项目加快建设。17条骨干河道“两违”专项整治全面完成,取缔拆除非法码头157座,并建设78条、361公里生态河道;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实现全覆盖。
在历经多年铁腕治污,灌南也实现了凤凰涅槃。通过狠抓园区综合整治,不仅消除了污染隐患,也为融入徐圩新区新一轮化工集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历经此番阵痛之后,全县工业也成功转型升级。整治前全县规上企业达140余家,整治后降至86家;2021年逐步增加到120家,今年优质规上企业重新回升到了140余家。
【在现场】最近,堆沟港镇头队村付长兵一家的生活有了些许新变化,随着村级污水处理站的投入运行,家中生活污水不再直排附近沟塘,而是进入了村污水管网。“以前村里每家都往沟里排污,夏天很臭、蚊子也多,现在村里实现了雨污分流,环境果然大变样。”付长兵说。更令人舒心的是,邻近园区完成综合整治后,这个近海小村的空气变得更加清新起来,昔日难得一见的伪虎鲸又重新回到了灌河口。
扬帆起航踏征程,砥砺前行谱新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灌南将聚焦目标,埋头苦干,拼搏赶超,勇当连云港“后发先至”的排头兵,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奋力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新答卷。(记者:连云港日报社全媒体采访组)
总值班: 吴弋 曹银生 编辑: 张艺雯
来源: 连云港发布